DC娱乐网

曹操官渡决战夜,为何突然狂喜?只因江东那个26岁的男人死了

建安五年,官渡。风很冷,吹在曹操的脸上,像刀子一样。军帐外,是袁绍连绵十余里的巨大营盘,如同一头沉默的巨兽,随时可能将他

建安五年,官渡。

风很冷,吹在曹操的脸上,像刀子一样。

军帐外,是袁绍连绵十余里的巨大营盘,如同一头沉默的巨兽,随时可能将他吞噬。

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场豪赌,赌上了所有的身家性命。

帐内,每一个将领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与不安。

就在这时,一名信使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带着一身的风尘与血腥,嘶哑地喊道:「加急密报!」

竹简被呈上。

曹操缓缓展开,目光扫过上面的寥寥数语。

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帐中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以为是哪个关隘失守的噩耗。

可曹操的脸上,先是极致的惊愕,随即,那份惊愕竟化为了一种复杂到难以言喻的狂喜与释然。

他猛地转过身,背对众人,望着墙上那副巨大的中原堪舆图,目光死死锁定在长江以南的那片土地上。

许久,他才像是用尽全身力气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喃喃自语道:

「猘儿,不足与我争天下也!」

那个让他寝食难安,甚至在与袁绍决战时都不得不分心提防的「猘儿」,究竟是谁?

又是什么样的消息,能让一代枭雄曹孟德,在两军阵前如此失态?

01

时间,要倒回江东。

那里的太阳,似乎比北国要更烈一些。

就像那个被人们称为「小霸王」的少年将军,孙策。

他是江东猛虎孙坚的儿子,却并未能完全活在父亲的庇荫之下。

父亲战死沙场后,年少的孙策不得不带着母亲和弟弟们,四处漂泊,寄人篱下。

他曾屈身于袁术麾下,忍受着旁人的白眼与轻视,只为换取一点微不足道的兵马。

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没了父亲庇护的「虎崽」,最多也就是个看家护院的莽夫。

但他们都错了。

当孙策带着父亲留下的旧部和从袁术那里借来的一千多兵马渡过长江时,一条蛰伏的巨龙,终于睁开了双眼。

那一年,他才21岁。

之后的几年,整个江东,都在他的马蹄下颤抖。

扫平刘繇,驱逐王朗,收降太史慈,数年之间,江东六郡传檄而定。

他的军队,如同一团席卷江东的烈火,将所有割据势力焚烧殆尽。

江东的百姓,都爱称他为「孙郎」。

因为他不但作战勇猛,还生得英俊潇洒,平日里爱说爱笑,丝毫没有当权者的架子。

可江东的士族豪强们,却在私下里畏惧地称他为「小霸王」。

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少年的笑容之下,藏着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般的雄心与霸气。

年仅26岁的孙策,已经站在了权力的顶峰。

他坐拥富庶的江东,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是当时天下最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此刻的他,志得意满,如日中天。

只待一个时机,便要龙出大江,问鼎中原。

02

然而,太过耀眼的太阳,往往会灼伤那些靠得太近的人。

孙策的成功,太快,太顺了。

这让他极度自信,甚至到了骄傲和轻率的地步。

他从不认为,这世上有什么人,什么事,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吴郡太守许贡,就是那个被灼伤的人之一。

这位前朝老臣,对孙策这位「后来者」心怀不满,也对他凌厉的统治手腕感到恐惧。

于是,他悄悄给远在许都的汉献帝写了一封密信,实际上是写给曹操的。

信中说:「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

意思是,孙策这个人太像项羽了,是个巨大的威胁,应该用加官进爵的名义把他骗到京城软禁起来。

这封信,不幸被孙策的哨探截获了。

孙策看到信后,勃然大怒。

他亲自提着剑,找到许贡,将密信摔在他的脸上,厉声诘问。

许贡吓得魂飞魄散,却抵死不认。

孙策冷笑一声,直接下令武士,将许贡当场绞杀。

这件事,让整个江东的士族都噤若寒蝉,再也无人敢在背后非议。

孙策以为,他用雷霆手段,掐灭了一切潜在的威胁。

但他不知道,被斩断的毒草,它的根,早已在黑暗的泥土里,蔓延得更深。

许贡死了,可他的家人、他豢养的门客们,却活了下来。

他们像一群潜伏在阴影中的毒蛇,日夜不停地吐着信子,等待着复仇的机会。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北方。

曹操的首席谋士郭嘉,也对孙策做出了一个如同判词般的精准预言。

他对忧心忡忡的曹操说: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孙策这个人,虽然勇猛,但为人轻率,从不设防,别看他有百万大军,其实跟一个人在中原闲逛没什么区别,只要有刺客埋伏,他就是一夫之敌。依我来看,他将来必定会死在某个无名小卒的手上。

郭嘉的预言,仿佛是命运的剧本。

而孙策,正一步步地,毫不知情地,走向那个为他量身定做的结局。

03

建安五年,四月。

北方的曹操和袁绍,正在官渡一带集结重兵,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一触即发。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黄河两岸。

没有人注意到,长江南岸的孙策,也在秘密地调兵遣将。

他的目标,是曹操的腹地——许都。

他要趁着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无暇南顾之际,率领一支奇兵,闪电般攻下汉献帝所在的都城。

「奉天子以令不臣」。

这是曹操的成功之道,如今,孙策要将它夺过来。

这个计划,大胆,疯狂,且可行性极高。

一旦成功,曹操将瞬间崩溃,整个天下,都将匍匐在这位26岁青年霸主的脚下。

出征在即,孙策的心情无比畅快。

这天,他带着人马,前往丹徒的山中狩猎,算是大战前的最后一次放松。

他骑着一匹宝马,在山林间肆意驰骋,弯弓搭箭,尽显英雄本色。

追逐一头大鹿时,他越跑越快,渐渐地,将身后的护卫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整片山林,仿佛都成了他一个人的猎场。

他是这里唯一的猎人。

他并不知道,在他追逐猎物的同时,也有三双淬了毒的眼睛,在暗中死死地盯着他。

他才是那个,早已被锁定的终极猎物。

当他追着鹿,拐过一道山坳时,前方的草丛中,突然闪出了三个人影。

他们手持兵刃,拦住了孙策的去路。

孙策猛地勒住马,眉头一紧,厉声喝道:「尔等何人,敢挡我孙策的路!」

为首那人,眼神中充满了刻骨的仇恨,一字一句地答道:

「我等是许贡门客,今日,特来为主人复仇!」

孙策闻言,非但不惧,反而纵声大笑,笑声在山林间回荡,充满了对这几个跳梁小丑的不屑,他手中长枪一挺,正欲开口,一支早已蓄势待发的冷箭,却比他的话更快,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径直射向他的面门。

04

那一瞬间,江东小霸王无敌的神话,随着面颊上那支冰冷的箭簇,轰然碎裂。

剧痛,如同最恶毒的诅咒,瞬间传遍全身。

孙策眼前一黑,身体在马背上剧烈地摇晃了一下。

但他没有倒下。

深入骨髓的骄傲,支撑着他没有倒下。

他咆哮着,用尽全身力气拔出脸上的箭矢,鲜血立刻如泉涌般喷出。

他顾不上这些,张弓搭箭,一箭射出,正中最先放箭的那名刺客的咽喉。

刺客捂着脖子,难以置信地倒了下去。

剩下的两人见状,知道今日绝无生还的可能,嘶吼着扑了上来。

孙策挥舞长枪,与他们战作一团。

就在这时,他的亲兵卫队终于赶到,乱刀齐下,将剩下的两名刺客砍成了肉泥。

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快得让人几乎反应不过来。

可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孙策面色惨白,血流满面,摇摇欲坠。

亲兵们哭喊着,将他小心翼翼地抬下马,用最快的速度送回府邸。

消息传开,整个江东的天,都塌了。

那个战无不胜的孙郎,那个即将君临天下的霸主,竟然倒在了三个无名刺客的手中。

05

伤口被涂上了最好的金疮药,但箭矢上淬的剧毒,早已侵入五脏六腑。

孙策知道,自己不行了。

他让人拿来镜子。

当看到镜中那个面目全非、血肉模糊的人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他一把将铜镜摔在地上,对左右哭喊道:「脸都变成了这个样子,我还怎么出去建功立业啊!」

对一个爱惜容貌胜过生命的英雄来说,这比死亡更让他难以接受。

他放弃了所有求生的欲望,开始安排后事。

张昭、周瑜、程普……所有江东的文臣武将,都被召集到了他的病榻前。

最后,他18岁的弟弟,孙权,被带到了他的面前。

看着这个尚显稚嫩,眼中满是惶恐与悲伤的弟弟,孙策用尽最后的力气,握住了他的手。

他对孙权说出了那段日后被传颂千古的临终托付: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

「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这番话,既是他对自己一生功业的骄傲总结,也是对弟弟最清醒、最深刻的认知。

他将象牙官印,郑重地交到孙权的手中,嘱咐他,内部事务,多问张昭;外部战事,多听周瑜。

安排完这一切,他似乎耗尽了所有的精力。

当夜,这位年仅26岁,如流星般璀璨的江东小霸王,溘然长逝。

江东的太阳,落下了。

06

孙策的死讯,像一场十二级的地震,撼动了整个天下。

刚刚被整合的江东,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混乱。

许多心怀异志的郡县,开始蠢蠢欲动,几度险些爆发大规模的叛乱。

年仅18岁的孙权,临危受命,在兄长留下的文臣武将的全力辅佐下,如履薄冰,一步一步,艰难地稳定住了摇摇欲坠的江东基业。

但也仅限于此了。

那个奇袭许都、问鼎中原的宏伟计划,随着孙策的死亡,永远地化为了泡影。

江东,失去了它最锋利的爪牙,从一头意图吞食天下的猛虎,变回了一只固守长江天险的坐山雕。

而在北方,官渡前线。

收到消息的曹操,在经历了最初的狂喜之后,冷静了下来。

他终于可以不再担心自己的后方,可以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与袁绍的这场生死对决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许贡的那三个门客,帮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

是孙策的死,为日后的魏、蜀、吴三足鼎立,奠定了最初的格局。

多年以后,当人们再次复盘那段历史时,才真正理解了曹操那句「猘儿不足与我争天下」背后,那份深深的后怕与庆幸。

如果孙策不死,历史的走向,或许将完全是另一番模样。

07

许多年后。

已是东吴大帝的孙权,或许也会在某个午后,独自一人,站在这滚滚东逝的长江边。

江上的风,吹动着他的衣袍,也吹乱了他斑白的双鬓。

他会想起那个男人吗?

那个在他18岁那年,将一个摇摇欲坠的江东,连同无尽的责任与希望,一同交到他手中的兄长。

那个如烈日般耀眼,却又如流星般短暂的兄长。

孙策用他26年的生命,燃尽了自己,也照亮了江东未来的路。

他没能完成自己席卷天下的野心。

但他为自己的弟弟,为孙吴后来的百年基业,打下了最坚实的地基。

滔滔江水,淘尽了多少英雄。

可关于「江东小霸王」的传说,却从未被江水冲刷殆尽。

它融入了历史,留在了每一个读到那段故事的人的心里,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