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至22日,2025健康中国传播大会在北京召开,万荣县医疗集团院长曹俊鹏受邀出席,并在“对话院长——首届健康传播助力强基工程论坛”中发表实践分享,将万荣县在健康传播与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与全国同仁交流,其提出的“一大联五小”健康传播模式与“六统一、四智联”医共体建设经验引发广泛关注。
健康传播破题:让知识“听得懂、传得开、用得上”
“县域健康传播的核心,就是让健康知识‘听得懂、传得开、用得上’。”论坛专访中,曹俊鹏院长开门见山,抛出万荣健康传播的核心逻辑。他介绍,基于这一理念,万荣县医疗集团探索出“一大联五小、线上联线下”的特色模式,该模式已亮相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成为全国县域健康传播的参考样本。
“一大”即健康责任直播大平台——这个由集团自主运营的“传播总站”,以本院医护为骨干,联动省市专家,聚焦“群众关心的病、接地气的话、管用的办法”开展直播。“高血压咋控盐”“心梗发作先干啥”等实用主题,让27场直播累计吸引20万人次观看,单场互动超300条。配套的“两微一抖”平台年均发布科普短视频2100条,粉丝量突破32万,稳居运城县级医院标杆地位。
为破解农村老人“不会用手机”、偏远群众“就医不便”等难题,集团创新推出“五小”传播载体实现全域覆盖:健康小屋让村民在村口就能查身体、领方案;健康小喇叭将急救知识编成通俗音频,通过村头喇叭循环播放;健康小讲堂用万荣本土笑话讲健康,7万多人次在欢笑中学会知识;健康小分队直奔田间地头义诊,解决偏远村落就医难题;健康小院邀请慢病康复群众当“代言人”,用身边故事带动群众从“被动听”变为“主动传”。
数据见证成效:全县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25%,慢性病预防知晓率超35%,季节性常见病就诊量下降18%,这一模式已吸引7个县市同行专程考察,上级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强基工程落地:三维发力筑牢县域医疗网底
在“强基工程”建设探讨中,曹俊鹏院长提出“硬件、软件、一体化运行”三维提升策略。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先行探路者,万荣县医疗集团已整合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207个村卫生室及县中医院等机构,通过“六统一”管理形成“一家人、一盘棋、一张网”的格局。
硬件升级上,集团投资8000万元实现设施设备全覆盖:村卫生室配齐基础诊疗设备,乡镇卫生院标配彩超、DR等设备并接入AI智能诊断系统,县级医院引进1.5T磁共振等大型设备。创新建立的“基础设备全面覆盖、大型设备分级共享、急救网络互通联动”机制,让荣河镇卫生院的核磁共振辐射周边6个乡镇,远程影像、心电等五大共享中心年服务超5万人次。
软件提升的核心在人才。集团实施“两去两来”人才战略:每年选派10余名骨干“送出去”进修,常年邀请35名省市专家“请进来”坐诊带教,组织50余名县级骨干“走下去”巡诊,通过19家三甲医院远程平台“联起来”会诊。人才双循环让县级医院三四级手术比例达65%,1146种疾病可就地诊治,乡镇卫生院能处理243种常见病,村医中专以上学历占比99%。
“一体化运行能力是关键。”曹俊鹏介绍,集团创新构建个病会诊、慢病防治、设备共享、急救调度四大智联平台,实现县乡村三级“服务一体化、效果一体化”。胸痛患者在村卫生室即可完成心电传输,远程会诊让疑难病不出县,四级急救网络使急救半径大幅缩短。

医改成效彰显:从县域标杆到全国样本
从“三级联创”打造“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的医疗体系,到“健康传播+强基工程”的双向赋能,万荣县医疗集团已成为山西乃至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标杆。2018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其公立医院改革成效,人民日报聚焦报道,全国29个省市、3500多人次医疗同仁前来观摩,集团还参与中国-世卫组织优质医疗服务体系试点项目。
“健康传播是强基工程的‘软实力’,强基工程是健康传播的‘硬支撑’。”在大会寄语环节,曹俊鹏院长动情表示,万荣将持续做实健康传播让群众“少得病”,抓实强基工程让群众“看得好病”。这份扎根县域、惠民利民的“强基”答卷,正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坚实的县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