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婚姻相处篇章:教你修复幸福“bug”!
原生家庭婚姻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能有多大呢?
这个问题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颗石子,涟漪能荡到多远的岸边,谁也说不准。但要是非要掰扯清楚,我觉得得用辩证的眼光看——有人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全盘复制,有人却像拿着手术刀精准切除病灶,关键看原生家庭里藏着什么"病毒",以及这病毒在子女心里是扎了根还是碰了壁。
先说那些明摆着的"毒瘤"吧。赌博、出轨、家暴、酗酒这些恶习,就像长在骨头里的坏细胞,但凡子女小时候被这些刺扎得鲜血淋漓,等自己成家立业时,往往能咬着牙把这块烂肉剜干净。可最怕的是那些细水长流的"慢性毒",比如父母说话总带着刺,比如永远学不会的平等对话,这些看不见的针脚,早就在你性格的布料里织成了暗纹。
我有个哥们,他爸就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标本"。年轻时家里穷得叮当响,他爸愣是凭着股狠劲,带着全家从山沟沟搬到了市区。可这股子"能耐"全用在摆谱上了——在家里说一不二,看不上他妈操持家务的"没出息",动不动就摔碗砸锅。最绝的是冷暴力,两口子能一个月不说话,空气里都凝着冰碴子。我那哥们从小就缩在墙角看,心里替他妈憋屈得慌,可你猜怎么着?今年他结婚后,有次我去他家吃饭,眼睁睁看着他对着媳妇阴阳怪气:"你倒会挑,这菜咸得能齁死人。"说完就摔下筷子玩手机,那副德行简直是他爸的3D打印版。
那天晚上我送他回家,路上他突然说:"你说我是不是魔怔了?明明最讨厌我爸那样子,可刚才我居然觉得……这样挺爽的。"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条被扯变形的蛇。我忽然想起他小时候,他妈蹲在阳台洗全家人的衣服,他爸翘着二郎腿看报纸,报纸边角还翘着,遮住了半张不耐烦的脸。
再说说我自己吧。我爸我妈那相处模式,用"相爱相杀"形容都算轻的。我爸能蹲在地上给我妈拔火罐,拔完还吹着气说"烫不烫";可要是我妈念叨他两句,他能扯着嗓子喊得整栋楼都听见:"你懂个屁!"有次我妈说他买菜贵,他直接把塑料袋往桌上一摔:"爱吃不吃!"那架势,活像只炸毛的老母鸡。
现在我算是明白了,这"病"是会遗传的。有回我和女朋友吵架,明明想好好说话,可话到嘴边就变了味:"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都做不好?"说完我自己都愣了——这不就是我爸的口头禅吗?那天晚上我盯着天花板数羊,数到第三百只的时候突然坐起来,摸出手机在备忘录里写:"绝对不能变成我爸那样。"一方面父亲很会照顾人,为母亲洗脚,拔罐,按摩以及有好吃的带给母亲。另一方面呢,经常有拌嘴,且父亲年迈耳背,讲话很大声,倘若母亲数落父亲的时候,父亲也很怪,说话难听极了。所以,我实际上深受其“害”,不知觉之间已然变成了父亲的模样。现在我时常提醒自己,一定要修复上一代原生家庭婚姻相处方式的bug。因为我本身就厌恶父母亲之间的有问题的沟通交流方式,如果不改正,那么自然会影响后代,这样的话就是恶性循环,一代又一代。
其实原生家庭就像面镜子,照见的是我们最不想成为的样子。但镜子碎了,碎片里照出的未必都是狰狞。我见过朋友他爸虽然脾气臭,可当年为了给他妈治病,跪在医生办公室门口求情;也见过我妈虽然爱唠叨,可每次我爸出门,她都会把换洗衣物叠得方方正正。这些温暖的碎片,才是我们该捡起来擦亮的。
说到底,原生家庭给我们的不是定型胶,而是橡皮泥。那些好的东西——比如父母互相递的那杯温水,比如吵架后主动服软的那个微笑,我们要像宝贝似的捧在手心;那些扎人的刺——比如贬低、冷漠、控制欲,就得狠狠心拔掉。毕竟,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充满笑声的屋子里长大呢?谁不希望将来孩子回忆起家,想到的是妈妈做的糖醋排骨香,而不是爸爸摔门的声音响?
我想,对于原生家庭的好的一面(譬如父母双向奔赴,互相尊重,彼此照顾,讲话自由)应该发扬和继承,对于不良的一面(不尊重,批评,斥责)应该深恶痛绝,并且有意识的修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享受良好的生活体验,一个充满和气,尊重,自由和爱的家庭,必然不会日子差。而在这样好家风好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我想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肯定是对娃娃好的吧。
这世上最珍贵的传承,从来不是复制父母的缺点,而是把那些温暖的光,一盏盏点亮在自己的小家里。一定要修复上一代父母辈原生家庭相处的bug,这样对自己对爱人对孩子,对整个家族,社会都是正向的。
希望你get!
2025年10月21日星期二10:30乙巳蛇年九月初一 晴转多云 于北京市海淀区地铁13号线五道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