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直拿汉献帝当橡皮图章,却始终未将权力归还。
以至于汉献帝某日大叫:“今天要么还政于我,要么就把我杀了。”
如果站在曹操的角度,会非常理解他的无奈和坚持。
(一)政治权衡
当时汉献帝已经沦为各方争权的提线木偶,毫无实权、威信。
曹操即便归还皇位,靠汉献帝的能力、实力,根本无法重振汉室。
况且,朝廷旧臣、地方豪强等势力在暗中磨刀。
曹操一旦让权,这些势力便可能趁机反扑。
曹操必须努力维持权力,才能在各种暗流中站稳脚跟。

(二)军事考量
诸侯割据,局势混乱,曹魏虽实力强大,但尚未实现全国统一。
西蜀刘备,东吴孙权,都是非常难啃的骨头。
权力是军事行动的强力支撑,一旦让位,敌人会四面出击,何以抵挡?
即便出战,曹氏会被当成炮灰,顶在第一线。
如果皇帝瞎指挥,是听还是不听?
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夙愿,曹老板必须亲自操刀,以指挥军事行动,征讨四方。

(三)家族安危
历史证明,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失势者往往难以善终,家族都会被一锅端。
曹操打压过许多人,一旦让出权力,这些“仇人”铁定会报复。
西汉的霍光,一度权倾朝野,坐在皇帝旁边,皇帝都觉得芒刺在背。
霍光死后,其家族未能牢牢Hold住皇帝,结果被灭族。
曹老板熟读史书,当然不想重蹈覆辙。

总结
曹老板不将权力还给汉献帝,是综合政治、军事、家族安危等做出的权衡。
换了其他人,也许早就忍不住上去过把瘾了(死后管它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