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掌舵人吴智晖领衔“赛马”攻坚,瑞丰银行压力中求变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董事长吴智晖在肯定赛马机制“赛出加速度、新打法、硬作风”成效的同时,也直指项目攻坚“中梗阻”、创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

董事长吴智晖在肯定赛马机制“赛出加速度、新打法、硬作风”成效的同时,也直指项目攻坚“中梗阻”、创新畏难、进展不平衡等短板。

2025年三季度,瑞丰银行披露的业绩报告透露出增长动能不足与多重风险交织的现实挑战。

该行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仅微增1.03%,显著落后于多数同业的双位数增速,更值得警惕的是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下降4.41%,营收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

图源:瑞丰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前三季度净利润5.85%的同比增长缺乏业务端坚实支撑,主要依靠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17.94%的拨备释放,盈利质量隐忧凸显。

同时,业务结构失衡问题持续,定期存款的高占比推高付息成本,对公贷款依赖度超五成而零售业务增长乏力;区域集中度过高使其深度绑定绍兴本地产业波动,关注类贷款占比环比上升44个基点,资产质量隐性风险加大。

《刻度财经》观察到,在三季度报发布之前,瑞丰银行于10月25日召开三季度重点项目“赛马”汇报会,以13支近180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尖兵连”,围绕“一基四箭”、数字化转型、风险攻坚等核心任务亮绩破局。

董事长吴智晖在肯定赛马机制“赛出加速度、新打法、硬作风”成效的同时,也直指项目攻坚“中梗阻”、创新畏难、进展不平衡等短板

如何将赛马机制的内部活力转化为破解营收疲软、结构失衡、风险隐忧的实效,打通从“赛成绩”到“促增长”的转化路径,成为瑞丰银行能否扭转业绩困局、实现稳健发展的关键所在。

01

增长动能不足

瑞丰银行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却透露出增长动能不足的信号。在行业整体向好的背景下,该行不仅营收增速显著落后,非息收入波动、现金流承压、利润增长结构等问题也一并浮现,指向其业绩增长质量正面临考验。

2025年前三季度,瑞丰银行实现营业总收入33.56亿元,同比仅微增1.03%,增速明显低于多数可比同业。例如,西安银行、重庆银行等城商行营收增速普遍超过10%。

更值得警惕的是,该行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下降4.41%,为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打破了此前微弱的复苏节奏,反映其营收增长的持续性已受到挑战。

尽管利息净收入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1%,但整体增长基础并不牢固。

图源:瑞丰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在利润层面,瑞丰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同比增长5.85%。然而这一看似平稳的增速背后,并非来自业务本身的强劲驱动。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17.94%,显示拨备释放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这种依赖拨备调节利润的模式,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图源:瑞丰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与此同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速高达12.87%,与营收增速仅1.03%形成背离,进一步暴露出盈利质量的结构性隐忧。

非息收入的波动同样加剧了业绩的不确定性。前三季度,该行非息收入同比下降10%,主要受投资业务表现拖累。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正转负至-1.03亿元,显示其投资组合在利率波动环境中承压明显。

图源:瑞丰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尽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62.66%,但0.96亿元的规模在33.56亿元的总营收中占比极低,难以抵消其他非息收入的降幅。

现金流方面同样释放出警示信号。前三季度,该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82亿元,资金占用压力较上年同期明显上升,与投资收益放缓形成呼应,反映其资产配置效率有所弱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转为-22.38亿元,融资端由松转紧。这一变化或与该行此前可转债发行延期、资本补充不畅有关。在风险加权资产持续扩张的背景下,融资能力受限可能进一步制约业务拓展空间。

图源:瑞丰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从整体来看,其业绩呈现出“营收疲软、利润虚增、非息波动、现金流收紧”等特征。若不能尽快优化收入结构、提升资金配置与资本管理能力,瑞丰银行的业绩增长质量与可持续性将面临更大挑战。

02

业务结构失衡

瑞丰银行面临来自业务结构、区域布局与资产质量三个维度的压力。存款定期化、贷款结构单一、区域集中度高以及潜在资产质量风险,共同构成了其经营层面的核心挑战。

业务结构失衡是该行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负债与资产两端均有体现。负债方面,存款定期化趋势持续加剧,截至三季度末,定期存款占比已达73.6%,处于较高水平。

图源:瑞丰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相比之下,活期存款占比较上年末下降,直接推高了整体付息成本。尽管该行对高息存款进行整改后规模有所回升,但在降息周期中,高比例定期存款仍使其负债端呈现刚性压力。

资产端则暴露出对公贷款依赖度过高的问题,对公贷款占比达54.15%,而零售贷款增速仅为1.5%,小微业务增长亦不及预期。低收益票据贴现规模同比收缩53.05%,虽对信贷结构有一定优化作用,但也进一步限制了资产收益的提升空间。受两端结构矛盾影响,该行成本收入比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27.28%,成本控制效率出现边际弱化。

图源:瑞丰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区域集中是瑞丰银行面临的第二重压力。作为一家深耕绍兴的区域性银行,其在当地业务占比较高,存贷款业务高度依赖当地制造业与小微企业。随着绍兴地区纺织、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面临“内卷式”竞争加剧与盈利压力,企业经营波动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潜在传导压力增大。

更为关键的是,瑞丰银行在跨区域经营方面进展有限,未能有效拓展异地市场以分散区域经济波动风险。这种高度依赖单一区域的业务格局,使其增长受限于本地经济容量,业绩表现与绍兴产业结构深度绑定,缺乏应对区域经济下行的缓冲空间。

在资产质量方面,部分隐性风险指标已发出警示信号。三季度该行不良贷款率微升至0.98%,表面稳定背后,关注类贷款占比环比上升44个基点至1.89%,“关注+不良”贷款总额占比达到2.87%,显示不良生成潜在压力有所加大。

图源:瑞丰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尽管拨备覆盖率提升至345.04%,但这主要得益于不良核销规模的减少,而非风险抵御能力的实质增强。若未来关注类贷款加速向不良迁移,当前拨备水平可能不足以有效覆盖潜在损失,并对利润形成反噬。

业务结构单一、区域高度集中与资产质量隐忧,共同构成瑞丰银行当前的发展困局,也折射出区域性银行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难题。若要突破增长瓶颈,该行需在负债成本控制、零售业务拓展、区域多元化尝试和风控能力夯实等方面推进实质性转型。在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结构优化,将是其接下来需要应对的核心命题。

03

瑞丰银行赛马,年轻面孔与估值压力赛跑

当下,瑞丰银行仍处于资本市场信任重建的关键阶段。估值持续低迷、股东信心不足,构成其外部压力,而内部赛马会机制的执行成效与高管团队的年轻化调整,则成为平衡市场悲观预期的重要变量。

估值低迷是该行在资本市场的首要困境。根据公开信息,以10月28日收盘价计算,瑞丰银行市盈率约为5.39倍,市净率约0.56倍,市销率约2.45倍。

股东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估值压力。该行股东总户数达2.98万户,户均持股偏低,呈现出“散而小”的股权结构特征。这种结构容易引发交易性波动,不利于股价稳定,也增加了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难度。

图源:瑞丰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在内部治理层面,瑞丰银行推行的赛马会机制已初步展现出双面效果。在积极方面,该机制在政务服务增值化等创新领域实现突破,推动制造业贷款实现增长,并与区域产业政策形成协同。此外,这一机制吸引业务骨干参与,为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支撑。

然而,该机制也面临项目同质化、板块进展不均衡等挑战,特别是在对公与零售业务间的成效差距较为明显。如何将赛马会从内部竞赛工具升级为战略落地的系统引擎,成为其下一步优化的关键。

此外,高管团队的变动则体现出“稳定中寻求活力”的治理思路。董事长吴智晖与行长等核心管理层实现连任,保障了“1235”战略的延续性,避免了因人事更迭引发的战略断层。

与此同时,“85后”章国江出任董秘,其从柜员起步,历经零售、金融市场等多条线锻炼的履历,为管理团队带来基层经验与跨领域视野。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该行存在行长兼任财务负责人、董秘兼管金融市场事业部等职权重叠情况。这类安排虽有助于协同,但也可能影响管理精细化程度,需通过优化内部分工与协作机制予以平衡。

综合来看,瑞丰银行正处在借助内部治理优化应对外部市场压力的关键时期。估值修复与股东信心的重建,最终仍取决于其能否推动业务实质性转型,并依托年轻化管理团队打破区域依赖与业务结构单一的发展瓶颈。

在银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内部治理的效能提升或将成为瑞丰银行走出估值低谷、实现市场认同的重要支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是基于相关企业的法定信息披露义务,以其公开发布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业绩快报、定期公告、法定披露文件及指定渠道发布的公开资料)为主要研究依据的独立分析。刻度财经致力于确保分析内容的客观性与中立性,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绝对准确性与完整性,亦不保证其持续更新。本文所涉及的观点或结论仅供信息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决策依据,刻度财经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来 源:刻度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