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 “啪” 地把文件摔在桌上时,我正蹲在地上捡他碰掉的笔。他指着我胸前的工牌,语气跟冰碴子似的:“你们公司没人了是吧?找个打杂的来对接?让你拿数据,你问我要 Excel 还是 PDF;让你找技术,你说要先问领导 —— 废物都比你顶用!”
整个会议室静得能听见呼吸声,没人替我说话。那天我攥着被汗泡皱的工牌,在厕所隔间哭到下班。月薪 3000,每天就是打印文件、贴报销单、给领导订咖啡,我原以为 “不出错就够了”,结果连被人正眼瞧的资格都没有。
谁能想到后来我能当总监?说真的,我没走那些 “努力就能升职” 的老路子,全靠三次 “破罐子破摔” 的折腾。
第一次
折腾是客户骂我第二天,我没像往常一样早到擦桌子,抱着近三个月的报销单躲进了茶水间。同事路过还笑:“咋?跟发票较上劲了?” 他不知道,那些报销单里藏着宝贝 —— 销售部的客户是谁、技术部的预算花在哪、市场部最近没找之前的设计公司,这些门道全在备注栏里。
以前贴报销单,我只看金额对不对;那天起,我记了个小本子:张经理总报差旅,说明他客户多在外地;李姐最近没报设计费,估计是换合作方了。后来总监要做成本优化,全部门没人能说清钱花在哪,我抱着小本子敲了他办公室的门,把这些观察一股脑说出来。他盯着本子看了十分钟,突然说:“明天去运营部报道,别做行政了。”
后来他跟我说,不是我会省钱,是别人把打杂当任务,我却把打杂当 “偷看答案”—— 能瞅见别人看不到的门道。
到运营部第三个月,领导扔了个烂摊子:有个客户欠了 200 万尾款,催了半年没动静,谁都不敢接。我举手时,同事都觉得我疯了 —— 那客户出了名的难搞,之前俩同事去都被骂回来了。
我第一次见客户,没提还钱,先递了张道歉信:“之前咱们售后没跟上,让您受委屈了,我先跟您赔个不是。” 客户愣了愣,没像之前那样赶人。聊到一半我又说:“我查了您公司财报,最近推新品呢,现金流肯定紧吧?” 这话一出口,他态度软了,开始跟我吐槽推广费超了预算。
回去我跟领导说:“给客户免 3 万售后费,让他们这个月先付 10 万,剩下的分 6 个月还。” 领导骂我疯了:“公司让你催款,你倒好,还主动减免?” 结果我没听,偷偷跟客户签了协议。第一个月客户真打了 10 万,第三个月他们新品卖爆了,不仅把剩下的 187 万还了,还签了明年的合作。
再后来升主管,我又犯了个低级错:让下属小张跟进重要客户,他把合同里的交付时间写错了,客户直接要解约。部门会上领导问怎么处理,所有人都等着我骂小张 —— 按规矩,得找个人背锅才显得有魄力。
但我没骂他,反而当着所有人说:“这事怪我,我没跟他说清楚客户最在意交付时间,也没核对合同,责任全在我。” 会后小张红着眼眶问我为啥不怪他,我说:“怪你有啥用?客户要解约,咱们得先想办法挽回啊。” 那天我们熬到半夜,带着新方案去道歉,还主动提免费加一次培训,客户才松了口。
后来拿到年薪 30k 的 offer,HR 问我最特别的能力是啥。我说:“我敢不按套路来 —— 别人觉得打杂没意义,我偏要在里面找机会;别人觉得项目必输,我偏要试个不一样的法子;别人觉得当领导要强势,我偏要认怂。”
其实职场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啊?别总想着 “该怎么做”,多想想 “我想怎么做”。就像当初那个蹲在厕所哭的我,要是按部就班打杂,现在可能还在贴报销单呢。有时候折腾点、出格点,反而能走出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