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太行龙泉:左权山褶里的“红绿诗卷”,一本“解码太行生态与人文密码”的旅行手账

车过左权县城,沿清漳河溯流而上,两岸青山渐次收紧,车窗掠过成片的核桃林与挂壁公路,约1小时后,一片被太行群峰环拥的“翡翠

车过左权县城,沿清漳河溯流而上,两岸青山渐次收紧,车窗掠过成片的核桃林与挂壁公路,约1小时后,一片被太行群峰环拥的“翡翠谷地”豁然开朗——飞瀑从崖壁倾泻,栈道在林海若隐若现,“太行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的标识牌在晨雾中泛着温润的光。作为太行山脉东麓的核心生态区,这里森林覆盖率超90%,集峡谷、飞瀑、古村、红色遗址于一体,更因曾是八路军总部转战太行的重要驿站,被称为“太行山上的生态明珠与红色记忆盒”。

近日,记者联合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旅游专家、左权县文旅局文史顾问及在地向导,从“一条谷探尽山水灵秀”到“一堂课读懂红色基因”,为您解锁这座“藏在太行褶皱里的宝藏景区”。

导语:太行龙泉,为何是“北方山水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区别于南方山水的灵秀,太行龙泉的美,是刚与柔的交响。”山西省林草局生态旅游处处长王浩然介绍,景区地处太行断裂带,亿万年地质运动塑造了“一线天”“双驼峰”等险峻地貌,却因清漳河支流的滋养,孕育出“九瀑十八潭”的水韵。更珍贵的是,这里完整保留了太行山区“山-水-村-红”四位一体的原生状态:原始次生林覆盖的峡谷、明清古村散落的梯田、抗战时期留下的兵工厂遗址,共同构成了“可游、可学、可居”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站在景区入口的“龙吟台”远眺,太行群峰如黛,清漳河似练,山风裹着松涛与鸟鸣扑面而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山水游览,而是一场与太行对话的心灵之旅。

第一幕:核心看点——从“山水秘境”到“红色印记”,读懂太行龙泉的“双生魅力”

太行龙泉的独特,在于它“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叙事逻辑。记者实地探访,梳理出五大必体验:

看点1:峡谷水韵——“九瀑十八潭”的自然协奏曲

景区核心“龙泉峡谷”长达5公里,沿溪而行,9处瀑布与18个水潭串珠成链:

龙涎瀑:落差30米的叠瀑,水流从崖顶劈下,撞在黑黢黢的岩石上,溅起的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

玉龙潭:潭水碧绿如翡翠,四周青冈栎与红桦林环绕,水面漂浮着山茱萸的花瓣,静谧得能听见松针坠落的声音;

隐藏玩法:夏季暴雨后,峡谷会形成“临时瀑布群”,水量暴涨时,部分未开发的野趣瀑布更具冲击力(需在向导带领下进入)。

“这里的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2万个/cm³,是城市的100倍。”随行的生态专家赵晓敏掏出监测仪,“走在木栈道上,每一次呼吸都是‘洗肺’。”

看点2:红色记忆——“太行山上的流动课堂”

作为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的“后勤驿站”,景区内保留了3处红色遗址:

兵工厂旧址:依崖而建的石砌厂房,曾生产步枪、手榴弹,墙上“把一切献给党”的标语仍清晰可见;

总部宿营地:朱德、彭德怀等首长曾在此居住的土坯房,炕桌、煤油灯、旧军用水壶还原了当年场景;

红色步道:串联各遗址的登山道,沿途设置“微党课”讲解牌,讲述“太行奶娘”“地雷战”等左权抗战故事。

“去年有300多个单位来这里开展党建活动。”景区红色教育中心主任李红介绍,“我们在旧址旁建了‘红色书屋’,陈列《左权将军传》《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等书籍,游客可以坐下来慢慢读。”

看点3:古村烟火——“太行人家”的岁月切片

沿峡谷前行,散落的“后峪村”“马家坪村”保留了明清以来的山地民居:

石头城堡:房屋多用本地青石垒砌,墙体厚达半米,冬暖夏凉;院门口的“石磨盘”“老槐树”是村民的公共记忆载体;

非遗工坊:“左权开花调”传习所里,72岁的王秀兰老人正教游客唱“樱桃好吃树难栽”;“剪纸坊”中,省级非遗传承人张改英用剪刀在红纸上“走”出“太行山水”;

农家体验:可跟着村民学做“炒莜面”“蒸槐花”“熬小米粥”,食材均取自自家菜园,柴火灶的香气勾着人馋虫。

“我们村80%的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后峪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国说,“以前年轻人外出打工,现在都回来开民宿、当导游,守着家门口就能挣钱。”

看点4:四季风光——“太行十二时辰”的色彩变幻

太行龙泉的美随季节流转各有韵味:

春(4-5月):山桃花、连翘花漫山遍野,清漳河畔“落英缤纷”;

夏(6-8月):平均气温22℃,是天然避暑地,夜晚可看银河坠满山谷;

秋(9-10月):黄栌、红枫点燃山体,与青灰色的崖壁形成强烈视觉冲击;

冬(11-3月):峡谷结冰,瀑布凝成冰挂,整个景区变身“冰雪童话世界”。

看点5:生态科普——“行走的自然实验室”

景区设有“森林生态馆”,通过标本、模型、互动装置展示太行山生物多样性:

植物王国:陈列太行菊、独根草等濒危物种,讲解“悬崖植物如何生存”;

动物世界:通过红外相机影像,观察豹猫、勺鸡等兽类的日常;

亲子课程:“树叶拓印”“昆虫标本制作”等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认识自然。

第二幕:深度玩法——从“打卡游”到“沉浸式”,解锁N种打开方式

太行龙泉的魅力,在于它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结合景区资源与在地文化,整理三大深度玩法:

玩法1:“太行徒步者”挑战线,用脚步丈量山水

推荐三日专业徒步路线(需提前预约向导):

Day1:龙泉峡谷入口→九瀑十八潭→兵工厂旧址(宿后峪村民宿);

Day2:马家坪村→山顶观景台(俯瞰清漳河大拐弯)→红色步道(听抗战故事)→返回民宿;

Day3:森林生态馆科普→梯田农耕体验(种玉米、摘花椒)→返程。

“这条线既能看景,又能学知识,孩子玩得不想走。”太原游客陈女士说,“孩子现在写作文都爱用‘太行的风’‘清漳的水’。”

玩法2:“红色研学”定制团,上一堂“有温度的历史课”

针对学校、企事业单位,推出红色主题研学(20人起订,含讲解+体验):

情景教学:穿八路军军装、扛“步枪”模型,重走“总部运输线”;

互动体验:在兵工厂旧址学打草鞋、做地雷(仿制品),感受“自力更生”的艰苦;

总结分享:围坐老槐树下,听老党员讲“太行奶娘”养育革命后代的真实故事。

“孩子们哭了,说以前觉得历史很远,现在知道英雄就在身边。”某小学带队老师王老师说,“这种教育比课本深刻10倍。”

玩法3:“慢居太行”疗愈之旅,把日子过成诗

想彻底放松?推荐民宿深度体验:

选宿:优先选“悬崖民宿”(如“云栖”“山隐”),推窗见山,夜枕松涛;

活动:清晨跟村民去山林采蘑菇,午后在水潭边读书,傍晚参加“篝火晚会”听左权民歌;

伴手礼:带几罐“太行山蜂蜜”(村民自养)、手工剪纸(刻有“龙泉”二字)、野生山杏仁。

“我在‘云栖’住了5天,每天只做三件事:看山、听水、发呆。”北京游客刘女士说,“这里的慢,治好了我的焦虑。”

第三幕:实用贴士——高效打卡与避坑指南开放信息

时间:全年开放,8:00-18:00(17:30停止入场);

门票:全价票80元(含峡谷观光、红色遗址参观),60岁以上老人、学生半价;

体验项目:徒步向导150元/天(含保险、装备),红色研学200元/人(含讲解、物料)。

交通指南

自驾:太原→二广高速→左权出口→S322省道→太行龙泉(全程约180公里,2.5小时),景区停车场收费10元/天;

公共交通:太原南站乘“太原-左权”高铁(25分钟,票价29元),出站转乘左权旅游专线(1小时,票价10元)直达景区;

跟团:太原各大旅行社有“太行龙泉+左权红色游”两日线(含门票+民宿+午餐,约300元/人)。

吃什么?“太行山里的土味盛宴”

必尝农家菜:

“后峪村老灶台”(景区入口):炒莜面窝窝(配羊肉臊子)、蒸槐花(撒椒盐)、清炖土鸡汤(用山泉水煮),人均50元;

“马家坪碾子馍”(村中小路):石磨现磨面粉,柴火烙制,外脆里软,3元/个;

“龙泉野菜宴”(民宿餐厅):凉拌苦菜、炸香椿鱼、荠菜饺子,全是春季限定。

避坑提醒

慎选“野导”:部分未认证的向导可能带游客进入未开发区域,存在安全隐患,建议通过景区官方预约;

注意防蚊:夏季峡谷蚊虫较多,备驱蚊液;冬季登山穿防滑鞋,部分路段结冰;

爱护环境:峡谷内禁止乱扔垃圾,尤其不可破坏水潭生态(景区设有分类垃圾桶,部分区域有环保志愿者监督)。

结语:太行龙泉,是山,是史,是心灵的归处

从龙吟台的晨雾中醒来,看第一缕阳光穿透林梢;再沿着清漳河散步,听村民哼着左权开花调,洗衣棒槌敲打着青石板——太行龙泉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太行不只有险峻,更有温柔”。

正如左权县文旅局局长张华所说:“我们保护太行龙泉,不是为了把它变成‘盆景’,而是希望它成为一座桥梁——让城市人看见乡村的生机,让年轻人读懂历史的温度,让太行人守住自己的根。”

这个假期,来太行龙泉吧!

踩着青石板路走进峡谷,看瀑布溅湿衣角;

坐在老槐树下听抗战故事,触摸岁月的痕迹;

住一晚悬崖民宿,枕着松涛做一个关于太行的梦——

你会懂得,所谓“诗与远方”,不过是祖先用山水、热血和时间,为我们留的一片净土。

(文中图片由太行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管理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