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我是冷爷。
我们生活在这个追求完美的时代,我们总是被要求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有没有那么一个深夜,当你卸下所有面具,突然听见内心有个声音在问:如果连最真实的自己都不被接纳,那么这些"更好"又有什么意义?
这个声音,冷爷懂。
因为它来自我们内心那个从未被好好爱过的小孩。
懂事背后的代价是什么?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懂事"是对一个孩子最高的赞美。
但冷爷想告诉你,这份懂事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孩子被迫过早成熟的伤痛。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就被要求体谅父母的难处,压抑自己的需求,用乖巧换取关爱。
这种模式延续到成年后,我们就成了那个永远把别人放在第一位,却不知如何爱自己的人。
完美主义的根源来自于什么时候?
很多人的完美主义情结,冷爷发现都源于童年时期"只有做到最好才值得被爱"的信念。
考试成绩要好,表现要优秀,行为要得体——爱似乎总是有条件的。
这种信念让我们在成年后依然活在他人的期待里,用不断的自我证明来填补内心的不安全感。
情感表达的困境的是什么?
"不许哭"、"这有什么好怕的"、"你要坚强"——这些话语切断了我们与真实情感的联系。
久而久之,我们学会了隐藏脆弱,否认感受,甚至对自己也变得陌生。
冷爷也曾经历过这种情感隔离,它让我们既无法真正理解自己,也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刻的联结。
相反,这是一次深刻的理解与和解——理解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理解父母也是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尽力而为。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与自己的和解:承认那些伤痛的存在,同时相信自己有能力给予自己曾经缺失的爱。
很多时候,我们能够从阅读中寻找到疗愈的路径在自我疗愈的道路上,冷爷发现有时候我们需要专业的指引。
《原生家庭创伤与疗愈》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睿智的向导,它帮助我理解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的伤痛并非源于脆弱,而是因为曾经真实地经历过某些缺失。
书中提供的"内在小孩疗愈练习",让冷爷学会了如何用现在成熟的力量,去拥抱当年那个无助的自己。
每当我按照书中的指引,与内心的小孩对话时,都能感受到一种深刻的释然与平静。
我们要找回感受的能力重新养育自己的第一步,是重新学习感受。
冷爷觉得我们没必要那么追求完美:允许自己悲伤时哭泣,愤怒时表达,恐惧时寻求安慰。
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内心小孩最真实的语言。
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所有感受,我们才开始真正地活着。
请在自己的内在建立一个安全基地在内心构建一个永远对自己开放的空间。
冷爷的建议是: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卸下所有防备,展现最真实的样子。
不需要完美,不需要强大,甚至可以暂时停止努力。这个内在的安全基地,将成为你面对外界风雨时最坚实的依靠。
重新养育自己的旅程,是一场从自我疏离到自我归属的回归。
当冷爷开始用爱和理解滋养我内心那个受伤的孩子,奇妙的变化发生了:
我不再需要外界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内心已经有了稳定的自我肯定;
我能够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因为我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
我终于可以活出生命的完整,拥抱光明也接纳阴影,强大也允许脆弱。
如果你也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了些许遗憾,如果你也曾在深夜里感到内心的空缺,冷爷想告诉你:请相信,治愈的力量一直都在你心里。
《原生家庭创伤与疗愈》这本书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它用系统而温暖的方式,指引着我们一步步走向自我和解的道路。
从今天起,冷爷邀请你:试着用你期待被爱的方式爱自己;
从今天起,允许自己做个"不够完美"但真实的人;
从今天起,做自己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温柔的守护者。
那个等待被爱的小孩,已经等了太久。
现在,冷爷想对你说:是时候转身拥抱她,轻声告诉她:"从今以后,让我来爱你。"
原生家庭给我们的,我们无法选择;但如何对待这些经历,却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让冷爷陪你一起,用爱重新养育自己,在伤痛中开出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