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小白,来个测试
你刚到一家公司实习,部门需要准备一份向高层汇报的季度总结PPT,经理安排你收集和汇总三个业务小组的信息数据,你不知道应该找谁对接,此时你会怎么做?
A.你不好意思询问经理,私下找所有部门同事偷偷问了一圈
B.你硬着头皮在工作群里发了一条信息,希望有同事能告诉你
C.你主动询问经理应该找谁,迅速找到对接人获取了资料

上面的选项你选择了哪一个呢?
选择了A的朋友,虽然进行了职场求助的动作,但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于进度推进较为低效。
选择了B的朋友,看似有进行职场求助,但实则特别被动,或许白白等上一天也不会有人回复。
选择C的朋友,正视了职场求助的作用,更为高效、直接的进行了工作任务落地执行。
职场求助,该当如何
无论你是即将进入职场实习的学生,还是刚刚踏进职场开始工作的新人,一定会遇到需要职场求助的情况。
“下周就要去实习了,好怕直接问同事,觉得我什么都不会啊...”
“刚入职接到了不知道怎么下手的任务,该不该问领导?会不会显得我很笨?”
“工作内容需要找同事配合,万一嫌我烦拒绝了怎么办啊?”
许多人觉得职场求助会给别人添麻烦,或特别害怕被拒绝,或认为是向他人示弱的表现,从而产生求助羞耻感。

产生求助羞耻感的深层原因是,他们认为职场求助会损害自我价值感或工作配得感,产生“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是不是做不了这个工作?”之类的想法。
于是,为了摆脱这种糟糕的感觉,害怕别人否认自身的价值,不少人理智上认为应该及时求助,但却难以克服自尊或心理上的阻碍。
其实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正视职场求助的必要性。
职场求助是指在职场环境中,个体为了解决工作难题或推进任务,向他人请求协助的行为。
因此,职场求助并不是在添麻烦,也不是向他人示弱,更不是当“甩锅侠”、“伸手党”,而是为了达成工作目标正常且必要的现象。

求助越多,适应越快
根据著名美国管理心理学家Feldman的理论,要想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换,职场新人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适应,以实现组织社会化:
学会适合自身角色的能力,比如数据分析师要具备业务理解、统计分析和沟通能力等;
发展工作技术和能力,比如掌握Python、SQL、Tableau等工具和技能;
适应组织的规范和价值观,比如如何跨部门协作、适应企业文化等;
说白了,组织社会化就是你从职场“局外人”变身“职场人”的过程,而职场求助就是这个过程最有效的“加速器”。
中国人民大学的团队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他们调查了314名初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研究了职场新人的求助行为和员工组织社会化的关系。结果发现,求助频率与新员工的适应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确实存在"求助越多,适应越快"的情况。
职场求职超实用Tips
不论你将会进入什么行业、做什么岗位,或者你已经开始实习、进入职场,可以记住这几条“干货”:
·求助要趁早,但要有准备
带着初步思考和剖析后的问题去问,而不是空手讨要现成答案
·及时记录经验和方法论
学会“怎么分析”的方法和底层逻辑,复盘总结求助后的经验或教训
·适时表达感谢,举一反三
对帮助你的人适时表达感谢,同时将总结的经验方法复用到未来的工作中
职场求助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比埋头苦干更高级的职场“外挂”。
借力并不可耻,认清职场求助的价值,利用好这个最有效的“加速器”,能帮你在职场中更快成长。
你有过这样的求助羞耻感吗?又是如何向同事求助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职场求助故事或感受。
下篇偷偷告诉你:如何聪明的职场求助,才能既解决问题,又能赢得好感?
参考文献
[1]冯云霞等.(2017).求助越多,适应越好?新员工求助频率、求助行为类型与组织社会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09),70-80.https://doi.org/10.16471/j.cnki.11-2822/c.2017.09.006.
[2]Feldman, D.C. (1981). The Multiple Soci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 Membe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6, 30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