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关于安世,荷兰首相语出惊人,让世界大开眼界

欧盟峰会向来不缺戏剧性,但这一次,荷兰首相迪克·舒夫在布鲁塞尔被记者团团围住时,仍把荒诞拉到了新高度:面对“为何冻结安世

欧盟峰会向来不缺戏剧性,但这一次,荷兰首相迪克·舒夫在布鲁塞尔被记者团团围住时,仍把荒诞拉到了新高度:面对“为何冻结安世半导体”的追问,他反复强调“只是针对CEO管理不善,绝非针对中国”。台下闪光灯一片,镜头把这句话同步到全球直播间,也同步把“契约精神”四个字摔得粉碎——毕竟,一家年营收147亿元、净利23亿元、毛利率37%的公司,被一句“管理不行”就夺走控制权,这种逻辑放在任何商学院教材里都找不到注脚。

事件回到两周前。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援引冷战时期制定的《商品可用性法案》,对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全球30个实体一年内不得处置资产、专利、人员;次日,阿姆斯特丹企业法庭在未开庭质证的情况下,暂停中方委派CEO张学政的全部职务,并将闻泰科技通过香港子公司持有的99%股权托管给独立第三方,仅象征性保留1股。行政冻结与司法突袭无缝衔接,整套流程耗时不到48小时,效率之高连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公司法教授曼努埃尔·洛金都罕见直言:“决定完全单方面做出,据我所知以前从未发生过。”

安世半导体并非无名小卒。2018年之前,它只是荷兰恩智浦旗下一处连年亏损的“边缘业务”,负债高企,市场份额跌出前十。闻泰科技斥资330亿元人民币完成收购后,把七成产能搬到东莞,用三年时间将车规认证周期缩短三成,研发投入提高四成,全球排名从第十四跃至第三,2024年实现零负债运营。可以说,中资把一块“烫手山芋”变成了欧洲汽车供应链里离不开的“香饽饽”。如今“孩子”养大,荷兰却以“治理缺陷”“经济安全”为由抱走,留给中方的只剩1股和一句“管理不善”。

更微妙的背景在于时机。今年9月底,美国商务部刚刚升级“穿透式”出口管制,把中资控股的海外子公司一并纳入高敏感名单;不到24小时,荷兰便同步出手。闻泰科技在公告中直斥海牙“扮演美国温顺小绵羊”,荷兰律师团队亦指出部长令内容与美BIS新规高度同频。欧盟对外口口声声“去风险”,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脱钩”换了件马甲。

真正的反噬来得很快。安世80%的芯片封装测试产能在中国,欧洲车企的三极管、二极管、ESD保护器件高度依赖这条产线。中方依法实施出口管制后,大众、宝马、奥迪库存迅速告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率先拉响“断供”警报。压力瞬间回流,欧盟一边呼吁“不要把事情闹大”,一边连夜给北京打电话,希望“建设性对话”。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视频会晤中全程打太极,被外媒调侃为“抢完公司再求别断货”。

安世中国分公司则顺势打出三张牌:其一,宣布独立运营,继续给国内员工发工资;其二,对欧美客户恢复供货,但结算货币改为人民币;其三,启动国产供应链替代验证。三步并一步,既稳住了产能,又把人民币国际化悄悄推进了一个赛道。荷兰政府费尽心机抢到的“总部”转眼成了空壳——技术文档、工艺参数、核心设备都在中国,欧洲若真想重启产线,从建厂到认证少说也要两年,远水难救近火。

市场和法律界也在发酵不满。荷兰本土律所计算,若中方通过国际仲裁主张股东权利,荷兰政府可能面临数十亿欧元国家赔偿;欧洲车企则担心此事开了恶劣先例——今天可以“托管”中资企业,明天会不会轮到美资、日资?毕竟法治一旦让位于政治,所有投资者的产权都变成可以随时收回的“临时牌照”。

故事还没结束,但结局轮廓已现:舒夫首相在峰会闭门环节再度被要求“拿出解决方案”,只能重复“愿意对话”的车轱辘话;欧盟内部则传出消息,委员会正考虑启动对荷兰单边行动的合规审查,以防“一个成员国的草率砸了27国的锅”。而在东莞,安世中国的产线灯火通明,国产ERP系统切换完毕,替代物料验证进度比预期提前了整整一个月。没有荷兰总部的指令,机器照样转动,芯片照样下线,只是包装箱上的标签由此前的“Made in Europe”更多变成了“Made in China”。

西方舆论场开始反思。《金融时报》罕见刊发评论提醒海牙:“如果‘经济安全’成为随意剥夺产权的通行证,那么荷兰自诩的法治金字招牌将最先被砸烂。” 一家德国媒体则把舒夫那句“管理不善”做成网络表情包——只要输入公司财报数据,系统自动弹出“您确定要管理不善吗?”的嘲讽提示。民众用段子表达态度,企业却用脚投票:据荷兰外商投资局内部通报,已有三家亚洲半导体材料商搁置了在埃因霍温的扩产计划,投资总额超过8亿欧元,理由只有一句——“需要重新评估荷兰的监管风险”。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荷兰政府若仍指望“拖字诀”蒙混过关,只会把回旋镖效应放大。对于中方而言,选项其实简单明了:仲裁程序正在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排队,出口管制清单可以根据荷方态度随时“加减码”;对于欧洲汽车产业,冬天将至,芯片库存消耗以天计算,每延迟一天,生产线上就要多停几辆整车。时间站在产能充足的一方,也站在规则被尊重的一方。

峰会散场,布鲁塞尔夜凉如水。面对镜头,舒夫首相再次强调“荷兰欢迎外国投资”,但记者们更关心的是:如果明天另一家外资企业在荷兰被认定“管理不善”,是不是也要遭遇同样的命运?他没有回答,转身钻进轿车。远处,欧盟总部的灯火依旧通明,只是照在地上的影子,比往常长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