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三部曲》包含《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不管是涌现的人物之多,还是跨越的时间之长,都当属“金书”之最。
不过对于一些武侠迷来说,恨不得《倚天屠龙记》还有后续之作。只可惜金庸写完《鹿鼎记》之后就宣布封笔,否则这一部后续之作就能与《射雕三部曲》凑成《射雕四部曲》,当真世间罕有。
饶是如此,通过金庸留在原著里的暗示来看,金庸虽然没有续写张无忌的后续故事,但张无忌退隐之后却留下两位传人。
初读《倚天屠龙记》的时候,是不是很难理解张无忌为何要急流勇退,将明教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朱元璋?
的确,凭借张无忌的武功与人脉,他杀死朱元璋如同捏死一只蚂蚁这么简单。
直到长大之后才赫然醒悟,金庸的武侠小说看起来虚无缥缈,实则能与真实的历史事件遥相呼应。
为了遵循历史,金庸只能顺势而为,让张无忌跟着赵敏远走高飞,将明教教主之位传给了杨逍。
张无忌走后,朱元璋击败了杨逍,他还记得明教的名号,索性以“明”作为国号,成了明朝的开国之君。
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张无忌有一位传人居然成了朱元璋的左臂右膀,这位传人替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用兵如神。
二、用兵如神的传人原来张无忌退出明教前不仅将教主之位传给了杨逍,还将岳飞所著的《武穆遗书》传给了徐达。
在张无忌看来,他可以归隐山林,再也不过问江湖的是是非非,不过屠龙刀里藏匿的《武穆遗书》乃一部奥秘武器的兵法,岂能暴殄天物?
张无忌认为徐达光明磊落,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因此在离开前,张无忌将《武穆遗书》传给了徐达。
原著里写得很清楚,张无忌道:‘徐大哥不必推辞。我为天下苍生而授此兵书于你。’徐达捧着兵书,双手颤抖。张无忌道:‘武林传言之中,尚有两句言道:‘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倚天剑眼下断为两截,但日后终能接上。剑中所藏,乃是一部厉害之极的武功秘笈。我体会这几句话的真意,兵书是驱赶鞑子之用,但若有人一旦手掌大权,竟然作威作福,以暴易暴,世间百姓受其荼毒,那么终有一位英雄手执倚天长剑,来取暴君首级。’
张无忌走后,徐达自然凭借《武穆遗书》更是如虎添翼,金庸写道,此后徐达果然用兵如神,连败元军,最后统兵北伐,直将蒙古人赶至塞外,威震漠北,建立一代功业。自此中原英雄倾心归附明教,张无忌号令到处,无不凛遵。
而徐达是从张无忌那里传得的兵法,加之张无忌是明教教主,徐达是张无忌的部下,从教主那里接过兵法秘籍有所成就,还完成了张无忌驱逐鞑虏的梦想,因而将徐达说成是张无忌的传人并不为过。
除了徐达之外,张无忌还有一位传人,这位传人也是朱元璋间接造就出来的。
三、武林至尊前面提及,朱元璋夺取了胜利果实,成了明朝的君王。朱元璋为了能稳坐龙椅,不但残害明教的功臣旧将,还派出兵马不断追杀张无忌和赵敏,来一个斩草除根。
据史书记载,朱元璋统一中原之后对蒙古发动了8次围剿,有7战7捷的漂亮战绩。张无忌武功再高,如何挡得住朱元璋的千军万马和火枪大炮?
既然敌不过朱元璋,张无忌极有可能带着赵敏逃离蒙古,去一个杳无人烟之地共度余生。
可天大地大,哪里有张无忌的容身之所?
张无忌忽然想到,自己的出生之地冰火岛不就是一个最佳的归隐之地?张无忌大腿一拍,当即带着赵敏扬帆出海,在海上漂流了数月之后,二人最终成功抵达人间的最后一片净土——冰火岛。
冰火岛上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恩怨仇杀,张无忌与赵敏在岛上无忧无虑、潇洒快活。
闲来无事,心血来潮的张无忌萌发了自创武功之念。原来当年在屠狮大会上,张无忌从黄衫女手中接过了《九阴真经》,而张无忌少年之时又将全套《九阳真经》;烂熟于胸。
张无忌心道:自己何不以九阴九阳为根基,创出一门阴阳互济的神功?
历经数年的呕心沥血,张无忌最终创出了一门神功,他试图将心法刻在了冰火岛一处洞穴的石壁上。
张无忌深知人心险恶,百年过后,石壁上的武功终究会被后人发现。张无忌不愿后人轻易得到这门神功,他在赵敏的建议下,将心法隐匿在李白的那首诗《侠客行》里。
李白的这首诗是这么写的,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看到诗词的最后三个字“太玄经”,张无忌心有多动,索性将这门武功取名为《太玄经》。
果然如张无忌、赵敏所预料的那样,百年之后,冰火岛以及石壁上的《太玄经》被群豪发现,立时在江湖刮起了一阵又一阵腥风血雨。
由于冰火岛上留下了李白的《侠客行》,群豪将这海岛取名为侠客岛。
由于《侠客行》里所藏的武功艰涩难懂,入岛参详神功的众人却都拘于诗句的解读,歧见杂出,始终无人能够破解。
心地善良、目不识丁的石破天却误打误撞,只见到石壁上所刻画之文字之形状,诗句图形,在他眼中只是导引内息流动或剑势走向的指示,最后一座山洞的蝌蚪文字更是打通内息,融会贯通剑法、轻功、内功等高深武功的关键,练成这项神功,成就了武林至尊第一人!
综上,张无忌共有两位传人,一位是用兵如神的徐达,另一位则是当世第一高手石破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