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彭长征文旅笔记系列:东方笑佛的千年微笑

文丨彭长征图丨深圳下午茶工作室再次翻开“秀甲四明”的文化长卷,我路过宁波,与老友一聚。金主任建议说,落成不久的弥勒博物馆

文丨彭长征

图丨深圳下午茶工作室

再次翻开“秀甲四明”的文化长卷,我路过宁波,与老友一聚。

金主任建议说,落成不久的弥勒博物馆和弥勤圣坛值得一看,匆忙联系了多年未见的杨馆长,他热情的表示欢迎。我们一行从宁波博物馆出发,经过雪窦山翠绿的林海,期待中“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的全球最大的弥勒佛铜像便映入眼帘。

01 布袋弥勒万古流

千百年来,弥勒佛像深受大众喜爱,弥勒化身的故事在这里人尽皆知。出生在奉化长汀村的布袋和尚,是唐末五代僧人,出家圆寂皆于岳林寺,曾在雪窦寺讲经弘法,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布袋和尚传说,起始于他去世不久后的五代时期,汉传佛教把其作为弥勒化身,塑成佛像供奉。经过历代民间文学的演绎传播,更是附加上了种种传奇色彩,具有广泛的历史与现实影响力。2010年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眼前的这尊弥勒大佛呈坐姿,慈眉善目,笑容可掬,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袒胸露腹,以奉化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的中国化弥勒佛像,完全脱离了印度佛教的菩萨范式,这种质的本土化转变,是佛教义理与中国世俗文化的深度融合。弥勒佛的千年微笑,将佛教抽象的禅意化为具象的神韵,诠释着大乘佛教的中国智慧和哲理。与其它地方天冠弥勒像不同,这种形象令人顿生亲近化之感、欢喜之心。

弥勒大佛位于雪窦山后山,历时三年精心施工后,于2008年正式落成开光时,来自海内外的数千名信众和游客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事,标志着雪窦山作为弥勒道场,成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地位进一步彰显。大佛的庄严法相与雪窦山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景观。

记得当年,大佛落成前夕,受时任奉化文旅局王局长的邀请,我们曾登上施工现场,在钢架构未撤出时,有幸从脚到头“笑笑生,摸摸佛”,感受了我国民间如乐山大佛的“摸耳求安”及弥勒佛“摸肚皮”觉悟当下的意趣。自身的渺小却能站在巨佛的肩上,远眺四周,雪窦山美景尽收眼底,仿佛听得见山谷深处古老深沉的悠悠钟声,领略到云海禅境佛韵绵长的空灵深远。“形模弥勒一布袋,文字江河万古流。”庄严与神秘涌动心头,看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远离红尘的宁静感油然而生。

抬头仰望,宝相庄严,宏大精美,令人叹为观止。“佛像身高33米,寓意布袋和尚的圆寂日期三月初三,也表示弥勒身居33层天。作为未来佛,佛像通高56.74米,则寓意弥勒菩萨需经过五十六亿七千四百万年的漫长岁月,才能从兜率内院下生人间,并在龙华菩提树下成佛。”奉化文旅局领导的介绍让人记忆深刻。

02 古今交融博物馆

此行,来到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近2.3万平方米的弥勒博物馆,梯田式退台设计与流畅的曲线造型,如同漂浮的丝带或祥云,呈现出“建筑即景观”的视觉效果。

等候在门口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走进博物馆,我立刻被其独特的展陈方式所吸引。馆内基本陈列包含“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展”和“同愿同行-中国佛教传承发展主题创作展”,展出千余件(套)精品文物、原创书画、多媒体影像、石窟复制、互动装置等。馆内运用了裸眼3D、全息投影、多媒体交互等高科技手段,将古老的佛教故事与艺术珍品生动呈现。在“时光甬道”,四面墙壁、屋顶和地面通过全屏投影技术,投射出各种大佛的影像,营造出一种立体的感官盛宴。

馆内还有一个特别展览“和乐人间-弥勒文化主题展”,分为“慈无能胜”“欢喜千年”“雪窦佛光”三个单元,溯源弥勒信仰的起源与经典,再现弥勒图像的传播与演变。解说员告诉我,这个展览得到了国内多家知名文博单位的支持,共展出196件(套)展品,可谓弥勒文化的一次盛大展示,堪称佛教文化与现代展示技术的完美结合。馆内丰富的视觉冲击,使游人和信众走的每一步仿佛都踏在了禅意和空灵之上,现场感悟弥勒成佛之路,收获步步生莲的互动体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传统文化变得直观而美好。

笑容可掬的弥勒大佛稳坐雪窦山,而山下的弥勒博物馆则用科技将“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演绎得栩栩如生,这一古一新,相映成趣,巧妙呼应。山上的弥勒大佛,延续了千年的造像传统,笑容满面;山下的弥勒博物馆,则用最现代的方式讲述着最古老的故事,致力于建设佛教中国化的实践高地,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中体会弥勒佛大肚能容、笑迎天下的内在特质,以此弘扬弥勒精神,构建光明未来世界。

03 扫地笑佛扫心地

记得《约枪2016-彭长征雄起艺术全国巡展(宁波站)》时,我曾带着《扫地笑佛》《公平济公》《带枪钟馗》《雄起关公》等数十幅作品,在东钱湖畔的宁波画院展出,在中国画上首次出现了袒胸大笑的弥勒佛高举扫帚为人间扫地除尘的形象: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弥勒清净欢喜地!

《扫地笑佛》系列作品的创意源自佛教“扫心地”思想,强调通过日常行为(如扫地)外化内心修行,作品将其转化为社会隐喻,呼吁观者关注精神层面的自我管理,并以幽默画风传递正能量。亮点在于结合传统水墨与现代创意,以布袋和尚形象表达心灵净化的重要性,从中传递社会关怀的哲思。艺术风格上呈现创意水墨表现萌态化传统人物,兼具哲理深度与亲和力。这也是我近年来“向传统致敬,与时代同行”的又一次创作实践。“人间本来是非多,鸡毛蒜皮一大箩,惟有弥勒胸襟阔,笑看平地起风波。”

其实,早在宋代出现的“五子戏弥勒”等造型就印证了弥勒信仰的世俗化进程,恰如佛教在中国的传承中既尊重传统,又不固步自封,而是在每个时代都能找到与当下人群对话的方式。我想,历代众位高僧大德提出的“人间佛教”理念,应该也有这个层面的意思吧。

04  东方笑佛笑未来

解说员介绍说,弥勒博物馆不仅承担着文物收藏、研究与教育职能,更以“古今交融-简约蕴佛”理念和创新的展陈方式与丰富的文化活动,成为连接古今、促进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佛教文化不再是远离尘世的深山古刹,而是能够与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共鸣的人生体验和哲理思考。雄起艺术的几位同行感叹道:“只有在奉化才能如此近距离感受弥勒文化的深层内核!”

临别,敬业的杨馆长邀请我有机会再来,举办一次《扫地笑佛》的主题画展。我想,下次再来不仅攀雪窦山,仰弥勒大佛,画弥勒博物馆,还要因时间仓促未去的弥勒圣坛参访。远观圣坛,整体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金碧辉煌,有极具现代设计感的“横空出世”之势。作为展现佛教艺术与文化的重要地标,去年,主题为“同愿同行-和合共生”的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在这里举行,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襄盛举,发布了《雪窦山宣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佛教的智慧力量。

夕阳余辉中,回望渐渐远去的弥勒大佛、弥勒博物馆和弥勒圣坛,心中充满欢喜与宁静,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弥勒文化倡导的包容、欢喜、慈悲、自在的精神。

回味此行,弥勒佛作为名符其实的“东方笑佛”,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美学元素,已然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成为了一种永恒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弥勒佛理念艺术化表达的载体,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见证与文化根基。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中体会弥勒佛大肚能容、笑迎天下的内在特质,以此弘扬弥勒精神,千年流转。

“东方笑佛”守望人间,也必然传遍四海五洲,笑面未来。

☆ 本文作者简介:彭长征,漫画家、书法家、文艺评论家、国家领导人网络漫画倡导者和作者、文化策划人、雄起艺术创始人、创意人物水墨画开创者。解放军战士文艺奖、全军文艺调演奖、中央电视台全国漫画大赛奖、中央电视台全国戏剧小品大赛奖、日本《读卖新闻》国际漫画大赛奖等得主。曾为《解放军报》《中国漫画》《南方周末》等哲理漫画专栏作家,多次出任全国漫画大赛评委。《快乐》等4幅哲理漫画入选全国高考作文题和政治题。近年来,出版各类艺术专著十余部,举办个人作品展和全国巡展30多场次,策划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和国际交流百余次,发表艺术评论数十篇。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漫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成都市慈善总会艺术顾问等。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