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秦始皇焚书坑儒真坑的是儒生?其实是收拾骗他的方士

公元前 212 年的咸阳城,深秋的寒意已经浸透了城墙缝。秦始皇嬴政盯着案头那封被揉皱的奏报,脸色比殿外的青铜鼎还要沉。奏

公元前 212 年的咸阳城,深秋的寒意已经浸透了城墙缝。秦始皇嬴政盯着案头那封被揉皱的奏报,脸色比殿外的青铜鼎还要沉。奏报里写着:卢生、侯生这两个他养了好几年的方士,不仅没炼成长生不老药,还卷走了巨额经费,跑之前居然还在咸阳城里散布谣言,说他 “刚愎自用,贪于权势”。

“一群欺君罔上的骗子!” 嬴政猛地拍向案几,青铜酒樽哐当撞在地上,酒液溅湿了写满求仙咒语的帛书。这不是他第一次被方士忽悠,可这次的背叛,彻底点燃了这位帝王的怒火。不久后,咸阳城外的骊山脚下挖出了一个大坑,四百六十多人被活埋 —— 这就是后世争议千年的 “坑儒” 事件。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被埋的,根本不是什么儒生。

1. 先分清:焚书和 “坑儒” 根本是两码事

很多人把 “焚书” 和 “坑儒” 当成一回事,其实这是相隔一年的两件事,连起因都八竿子打不着。

焚书发生在公元前 213 年,导火索是一场朝堂辩论。当时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博士淳于越突然站出来,说周朝能传八百年,全靠分封子弟功臣当屏障,现在陛下搞郡县制,万一出了乱子没人帮忙,天下就危险了。这话戳中了李斯的痛处,作为郡县制的推行者,他立刻反驳:“时代变了,老一套早就不管用了!现在的儒生就爱拿古代的事说三道四,误导百姓,必须好好管管。”

李斯的提议很具体:除了秦国的史书,其他诸侯国的史书全烧;除了博士官掌管的藏书,民间私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著作,三十天内交到官府烧掉,逾期不烧的脸上刺字、罚去筑长城;但医药、卜筮、农业相关的书,一概不烧。秦始皇拍板同意,这就是焚书的真相 —— 本质是一场思想统一运动,针对的是借古讽今的言论,而非全盘毁灭文化。睡虎地秦简出土后也证实,秦朝官府保留了大量实用书籍,甚至还有法律教材。

而坑儒发生在第二年,跟儒生压根没关系,主角是那些给秦始皇画 “长生大饼” 的方士。

2. 真相:被坑的到底是些什么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写得明明白白:“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这里的 “诸生”,结合上下文看全是方士。

秦始皇对长生的执念,几乎贯穿了他的晚年。早在统一六国前,他就听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住着长生不老的神仙。统一后,他立刻派方士徐福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出海求药,徐福花了好几年钱,回来却说 “海中有大鲛鱼阻碍,过不去”,秦始皇居然真的派弓箭手出海射杀大鱼,还给徐福加拨了经费让他再去 —— 结果徐福一去不返,据说带着人跑到了日本。

徐福跑了,秦始皇没吸取教训,又招来了卢生、侯生等人。这俩方士更敢吹,说能找到仙人、拿到不死药,秦始皇把他们当宝贝供着,“赐之甚厚”。可骗术总有露馅的一天,卢生和侯生知道实在交不出药,干脆卷款潜逃,临走前还到处说秦始皇的坏话。

这下彻底激怒了秦始皇。他觉得自己掏心掏肺养着这些方士,换来的却是欺骗和诋毁,于是下令在咸阳全城搜捕涉案的方士,让御史挨个审问。这些方士为了脱罪互相攀咬,最后查出四百六十多个有欺诈行为的人。秦始皇一怒之下,把他们全坑杀在咸阳城外,还昭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欺骗帝王的下场。

就连东汉的王充在《论衡》里都明确说:“坑儒士,起自诸生为妖言。” 这里的 “妖言”,正是方士骗术的标配 —— 不是儒生讲经布道的言论,而是求仙问药的虚妄之说。

3. 误解怎么来的?汉代儒生的 “笔杆子战争”

既然《史记》写得清清楚楚是坑方士,为啥后世都传成 “坑儒” 了?这背后藏着汉代儒生的 “舆论战”。

秦朝灭亡后,汉朝建立。汉初的儒生大多对秦朝充满怨恨,因为秦始皇虽然没坑儒生,但焚书令确实影响了儒家典籍的流传,而且秦朝重用法家,儒生很难当官。为了抬高儒家的地位,也为了证明汉朝取代秦朝是 “天命所归”,儒生们开始在史书和言论中刻意抹黑秦始皇。

最典型的就是把 “坑方士” 改成 “坑儒”。方士在古代名声本就不好,改成 “坑儒”,一下子就把秦始皇塑造成了 “迫害知识分子的暴君”。比如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里写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虽然没直接说坑儒,但把焚书和 “愚民” 绑定;到了东汉,班固在《汉书》里干脆直接用 “坑儒” 这个说法,还把淳于越等儒生和被坑的方士混为一谈。

久而久之,真相就被掩盖了。甚至到了唐代,李白还写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把秦朝灭亡和 “坑儒” 挂钩 —— 可实际上,刘邦、项羽确实都不是儒生,跟坑方士的事更是没关系。

不过史学界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被坑的人里可能混了几个 “装方士的儒生”。因为有些儒生为了接近秦始皇、谋个一官半职,会故意学方士那套求仙的说法。但即便如此,主体还是行骗的方士,根本算不上 “坑儒”。

4. 秦始皇的执念:为什么会被方士骗?

可能有人会问,秦始皇那么精明的人,怎么会反复被方士忽悠?这就得从他的处境说起了。

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创下了前无古人的功业,但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统一六国后,他每天要处理一百二十斤重的竹简奏章,经常熬夜到凌晨;为了稳固统治,他五次巡游天下,行程加起来超过两万里,最后甚至死在了巡游路上。巨大的工作量让他极度渴望长寿,而方士的 “长生药”,正好击中了他的软肋。

而且方士们很懂心理战术。他们不会说 “我马上给你药”,而是找各种借口拖延:“仙山太远,需要大船”“仙人要献礼,需要珠宝”“陛下心不够诚,需要斋戒”。这些借口听起来合情合理,让秦始皇觉得 “不是药不存在,只是还没到时候”。就像现在有人被诈骗时,总觉得 “再等等就能拿到好处”,秦始皇也陷入了这种 “期待循环” 里。

更有意思的是,秦始皇其实也不是完全信任方士。睡虎地秦简里记载,秦朝有专门的法律《封诊式》,规定方士如果骗钱,要被处以 “赀二甲”(罚两副铠甲)的刑罚。这说明秦始皇知道方士里有骗子,只是他太想得到长生药,愿意 “赌一把”—— 可惜最后赌输了,只能用极端的方式发泄愤怒。

从方士骗局到现代套路:千年不变的 “欲望陷阱”

其实秦始皇被方士忽悠的故事,放到今天也不陌生。现在的诈骗分子,不就是现代版的 “方士” 吗?他们抓住人们 “求健康”“求暴富”“求安稳” 的欲望,编出 “神医假药”“理财骗局”“迷信消灾” 等套路,和当年方士说 “长生药”“仙人指点” 本质上一模一样。

而且更值得深思的是 “历史误解的形成”。就像 “焚书坑儒” 的真相被掩盖,很多历史事件都会因为 “立场不同” 被改写。汉代儒生为了抬高儒家改说法,就像现在有些人为了博眼球故意歪曲历史 —— 这提醒我们,看历史不能只听 “一面之词”,得多翻几本史料,比如想知道秦始皇到底坑了谁,去翻翻《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答案其实就在里面。

秦始皇坑方士的事,说到底是 “骗子被收拾” 的故事。可惜他用错了方式,四百多人的性命没能换来长生,反而被后世泼了两千年的脏水。如果他当年能冷静点,或许 “坑儒” 的误解就不会流传至今了。

你觉得秦始皇坑方士算 “暴君行为” 吗?还是说这只是对骗子的惩罚?另外你还知道哪些被误解的历史事件?评论区聊聊呗,关注我,下次带你扒更多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