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孙权称臣:给曹丕下的一局帝王棋!

(本文纯属虚构,戏说三国,博大家一乐)公元221年的江东朝堂,气氛比江面的雾还要凝重。刘备带着替关羽复仇的怒火,率数万蜀

(本文纯属虚构,戏说三国,博大家一乐)

公元221年的江东朝堂,气氛比江面的雾还要凝重。

刘备带着替关羽复仇的怒火,率数万蜀军沿长江东下,而北方的曹丕刚篡汉称帝,正盯着这块肥肉摩拳擦掌。

就在满朝文武争论该战该和时,孙权却抛出了个惊人决定:向曹丕称臣。

这举动在当时骂声一片。

武将徐盛当场放声大哭,骂这是东吴的奇耻大辱;谋士顾雍也劝他自称“九州伯”,不能接受曹魏的封爵。

可孙权只淡淡提了句“沛公受项羽之封,盖因时也”,一句话点破了玄机。

当年刘邦忍辱受封汉王,才有后来的大汉天下,他这是在学祖师爷的隐忍。

表面看,孙权是怕被魏蜀两面夹击。

关羽死后吴蜀彻底决裂,刘备的复仇大军已压境,而曹丕的魏国实力最强,若此时曹丕趁火打劫,东吴必亡。

为稳住曹丕,孙权不仅派使者带着珍珠、翡翠等奇珍异宝北上,还乖乖接受了“吴王”的封号。

曹丕果然上当,在夷陵之战时按兵不动,让孙权能集中兵力对付刘备。

但这只是第一层算计,更深的门道藏在“吴王”这个爵位里。

在此之前,孙权最高只做到吴侯,连个王爵都没有。

而在三国那会儿,想称帝得有台阶。

曹丕是继承曹操的魏王爵位,刘备先称汉中王,都是先称王再称帝。

汉朝没了,能给孙权封王的只有曹丕这位“新天子”,接受封号等于拿到了称帝的“资格认证”。

曹魏谋士刘晔一眼看穿了这套路,急着劝曹丕:“封他为王就是与虎添翼!”

可曹丕正沉浸在“万国来朝”的快感里,压根没听进去。

孙权趁热打铁,把曹丕哄得团团转:

曹丕要珍禽异兽,他立马派人搜遍江南;曹丕派使者来问责,他亲自到江边迎接。

哪怕部下都觉得屈辱,他也硬压着怒火满足曹丕的要求。

等到夷陵之战打赢,孙权的态度立刻变了。

曹丕催着要他送儿子去洛阳当人质,这回孙权软磨硬泡就是不答应。

他要的是王爵名分,可不是真当曹丕的奴才。

曹丕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耍了,气得派三路大军伐吴,可东吴早有准备,靠着长江天险把曹军打退了两路。

更妙的是战后布局。

孙权一边继续对曹丕装“忠臣”,甚至支持雍闿反蜀,骗曹丕一起攻蜀;一边偷偷派使者去白帝城找刘备求和。

这手左右逢源玩得炉火纯青,既避免了两面受敌,又为后来的吴蜀复盟埋下伏笔。

公元229年,当吴蜀重新结盟、曹魏无力南侵时,孙权毫不犹豫地登基称帝。

此时再回头看当年的称臣,哪是什么屈辱?

分明是给曹丕下的一局大棋:

用一个虚名换来了喘息的时间、称帝的资本,还借曹丕的手稳住了局势。

比起刘备的意气用事、曹丕的志得意满,孙权的忍辱负重更见帝王心术。

所谓称臣,不过是他登顶路上的一块垫脚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