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无人机群深夜突袭,俄军防空系统彻夜拦截,黑海上空的这场较量成为俄乌冲突中无人机攻防的最新缩影。
俄罗斯国防部11月25日发布通报称,在莫斯科时间11月24日23时至25日7时的八小时间,俄军防空部队在多个地区上空拦截并摧毁了249架乌克兰固定翼无人机。

其中,黑海上空的战斗最为激烈,共有116架无人机在该区域被击落。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上空击落76架,罗斯托夫州上空击落16架。
这场大规模无人机袭击已造成人员伤亡。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行政长官通报,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导致6人受伤,不少于20栋房屋受损。罗斯托夫州州长表示,袭击已导致3人死亡,约10人受伤。
01 战场态势:无人机消耗战升级
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无人机攻防已成为主要作战方式。乌克兰正计划在2026年生产800万架无人机用于侦察和攻击任务。
其中90%产能将用于生产“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主要执行近距离打击任务,剩余产能则满足远程打击无人机需求。乌方提供给北约的文件显示,其远程打击无人机产量已提高到2022年的22倍。
欧洲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资金、技术和成熟零部件,使其能够大批量生产无人机。为削弱俄军进攻能力,乌军正发动更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
面对无人机威胁,俄军不断强化反制能力。除传统防空武器外,俄军还加强电子战能力,对乌军无人机实施“软杀伤”。例如,“克拉苏哈-4”机动式电子干扰车能在大范围区域内干扰无人机控制和导航信号。

02 俄军反无人机体系:多层次防御策略
俄军已构建起多兵种协同、多手段融合的反无人机集群作战体系。俄军将传统防空武器装备与反无人机作战需求相结合,“铠甲”-S1、“道尔-M2”等机动防空平台在保护重要目标时取得不俗战绩。
俄军反无人机战术遵循“侦、扰、掩、打”相结合的战法。俄防空系统不仅包括多梯次防空拦截火力网,还配备了电子战系统。
俄军还在重要设施上安装“穹顶屏障”系统,借助多种探测和干扰压制手段,形成多层次电磁干扰场,使攻击无人机最终失去战斗力。
单日拦截无人机超过百架,对俄军而言已渐成常规战果。今年3月11日,俄防空部队曾一夜之间击落乌军337架无人机,创下自冲突爆发以来单次拦截数量最高纪录。
03 乌克兰的远程打击能力与战略考量
乌克兰目前对俄罗斯纵深目标实施打击主要依赖三种手段。
一是利用“海马斯”火箭炮发射射程300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或使用苏-24战斗轰炸机发射英法提供的“风暴之影”、“斯卡普-EG”巡航导弹,但这些导弹数量有限。
二是派战斗机闯入俄罗斯空域实施轰炸,但乌克兰空军战机的数量和质量不足。
三是使用无人机进行持续袭扰,通过打击能源设施、军工生产体系间接削弱俄军战力。无人机攻击已成为乌克兰最依赖的远程打击方式。
乌克兰还使用无人机探测俄防空系统弱点。无人机专家认为,乌军无人机袭击目的包括在实战中测试各种无人系统,评估一次性使用多架无人机的打击效果,以及探测莫斯科的防空系统。

04 国际视角与未来走向
俄乌冲突中的无人机攻防对抗反映了全球反无人机博弈的加速升级。美国国防部已指定陆军牵头负责各种反小型无人机项目,并成立联合反小型无人机办公室统筹相关工作。
北约联合空中能力中心2019年成立了反无人机专业小组,吸纳情报侦察、防空反导、电子战和网络战等领域专家,共同研究跨领域反无人机作战问题。
人工智能与反无人机领域的深度融合成为新趋势。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美陆军前沿区域防空系统开发了人工智能增强功能,仅需0.25秒即可完成作战决策。
定向能武器在打击无人机集群方面初露锋芒。俄乌冲突中,俄军已成功使用“寻衅者”激光系统“烧毁”目标无人机。激光、微波等定向能武器具有打击速度快、拦截效果好、效费比高等优势。
无人机攻防战已成为俄乌消耗战的核心。乌克兰计划在2026年生产800万架无人机,而俄罗斯正不断优化其反无人机体系。这场对抗将深刻影响未来战争形态,推动全球反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
就在无人机攻防战激烈的当下,和平进程也在艰难推进。美乌代表团最近在日内瓦起草了一份19点计划,对原28点方案进行了精简。但无人机战场上的激烈较量表明,真正实现停火仍面临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