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耳夹式耳机哪款更好?真实测评推荐十款耳夹式耳机

近几年开放式和耳夹式耳机的热度一路上升,但市面上机型太多,外观、夹力、音质、续航各不相同,真的很难一下选到适合自己的那一

近几年开放式和耳夹式耳机的热度一路上升,但市面上机型太多,外观、夹力、音质、续航各不相同,真的很难一下选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为了避免大家踩雷,我对多款热门耳夹式耳机进行了实际测评,从舒适度、声音表现到使用场景一一对比,最终真实测评推荐十款耳夹式耳机,帮助你更快找到最适合日常佩戴的那一款。

那么,开放式耳机到底该如何选择呢?可以先从不同用户需求出发:

初次尝试者:

如果只是日常通勤、图书馆听歌或上课使用,重点在于佩戴轻巧、听感自然、不压耳。选择音质平衡、续航稳定,并具备基础防水功能的款式就足够。

舒适优先党:

对于需要长时间佩戴,或者耳道较敏感的人来说,耳机材质和贴合度至关重要。亲肤硅胶、轻量化设计,以及佩戴稳固不夹耳的结构,能够大幅提升长时间使用的舒适感。

颜值控用户:

开放式耳机如今也成为穿搭单品。喜欢潮流设计和独特外观的用户,可以关注配色、造型和质感。既要听得好,也要戴得好看,让耳机成为日常造型的一部分。

接下来给大家真实测评推荐十款耳夹式耳机:

耳夹式耳机哪款更好?第一款:西圣Plume耳夹式耳机

强力推荐西圣Plume耳夹式耳机,作为音频领域的专业老牌品牌,多年来专注于“高音质、低延迟、舒适佩戴”,被誉为“百元耳机性价比之王”!去繁就简,平价不低质,绝不牺牲音质与舒适度。在多轮专业评测中,音质、延迟、续航全面超越同价位耳机,并获得网易等100+家权威媒体认证。

在低价开放式耳机中,很少有产品能兼顾轻盈与稳固。西圣通过专业设计实现了这一平衡:单耳仅 5.9g,配合柔性记忆材料和亲肤硅胶,佩戴长时间也不会闷耳。借助 TriSix 三轴六点分力结构,每个佩戴角度的压力都被精准分摊,再加上U-Look 耳夹设计,完全消除夹耳感。众多用户在试用后纷纷表示,这种舒适度连许多千元耳机都难以比肩,足以称为百元耳机中的巅峰之作。

西圣为了让百元耳机也能听出千元级体验,直接上了双磁路超导 LCP 复合振膜+发烧级 HiFi DSP,音质细腻到爆。配合2.0 SurroundWave™ 3D 音场技术与12mm永磁极音频单元,声场开阔、低音炸裂,沉浸感直接拉满。再加上SonicFocus 2.0 定向传音,杜绝漏音,音质表现完全达到千元旗舰水准,专业圈内公认目前百元开放式耳机中,音质听感最好的就是西圣 Plume了。

西圣砍掉多余功能,纯粹专注音质声学性能方向,其凭借10多年声学积累,在开放式耳机里面,提升90%低音表现 ,直接打破行业记录,一款产品升级20多次,优化100多个性能细节!

西圣Plume在配置和性能上同样出色。搭载蓝牙6.0芯片,连接极速稳定,户外实测从未出现卡顿或断连。支持HyperSound™电竞低延迟模式,打游戏轻松实现听声辩位。28小时超长续航,配合顶级音质和全能体验,闭眼入手也不会踩雷,百元价位直接赢在起跑线!

第二款:飞 利 浦TA Q5 020

T AQ50 20 的机身走的是偏金属质感路线,结合轻量化耳夹结构,单耳约 6g,佩戴时既不会松动,也不会明显压耳,不过对耳廓较敏感的人来说,长时间仍可能感到一点夹持。绒布翻盖的充电仓辨识度很高,手感也不错,就是表面容易沾灰,需要稍微注意清洁。声音部分搭载 11mm 复合动圈,整体风格通透偏清爽,中频人声位置较前,在追剧或看电影时,360° 双引擎环绕声场能把氛围拉出来,但低频量感不算强,更突出解析而非下潜。定向声波传输在抑制漏音方面确实能起到帮助,不过在完全安静的环境里仍可能听到轻微外泄。蓝牙 6.0 的连接稳定性不错,延迟控制也较稳,通话里 AI 降噪的表现属于同价位中可靠的一档。续航为 5 小时,搭配充电仓大约 20 小时,总体偏中规中矩。IPX5 防水、支持 AAC/SBC,日常使用没有太大限制。

第三款:花 再Ze ro Cli p

Z ero Cl ip 采用 12° 夹角配合 C 形桥式结构,贴耳性很好,运动时也不容易松,从稳定度来看是可靠的类型。不过单耳 6.3g,属于偏重档,夹耳感在佩戴一段时间后会更明显。声音部分由 12mm 软复合振膜单元和 BassTurbo 低频增强系统驱动,整体听感偏力量型,中高频细节表现也算足,只是漏音控制不够成熟,在室内安静场景里声音外泄会比较明显。防水等级为 IPX6,日常出汗或轻淋雨都没问题。蓝牙 5.4 连接迅速稳定,但续航表现一般,耳机单次 7 小时、总续航约 28 小时,适合通勤用户,重度听音可能需要多补电。

第四款:泥 炭 C C P ro

CC Pro 使用液态硅胶结合贴耳造型来降低夹力,佩戴上相当轻松,不过在跑步或较大幅度运动时稳固性略逊一筹。声音采用 12mm 动圈配合 360° 环绕算法,层次清楚,人声与乐器分离度不错,但高频延展稍保守,喜欢刺激亮度的人可能觉得不够张扬。蓝牙 5.4 的响应速度快,双麦 ENC 能有效削弱背景噪声,通话自然清晰。支持 IPX5 防水,运动使用无压力。续航单次约 6 小时,配合充电仓约 24 小时,整体属于轻量均衡路线,只是没有低延迟模式,对经常玩手游的人并不算友好。

第五款:.Q C Y C 5 0

C 50 采用不分左右的结构,夹上即可使用,5.3g 的重量配合 168° 云枕后腔和三点式支撑,让夹力相对柔和。搭载碳纤维双磁喇叭,配合低音增强 3.0 和动态音频优化,整体风格偏均衡。日常听歌自然耐听,但如果你期待更浓郁的氛围或更强的低频冲击,它会显得稍微保守。它支持双设备连接,并提供 EQ 与 AI 翻译功能,APP 完整度不错。不过缺少更高阶音频编码,对于重视音质扩展性的用户来说略显遗憾。更适合追求简单易用、不需要极致声音的人群。

第六款:漫 步 者 Lo lliC lip

Lo lliCl ip 单耳约 7g,采用多曲率空气弧设计,使夹耳力度保持在比较均匀的范围内,不过耳朵较薄或偏小的人,初戴时可能会觉得偏紧,需要一段时间适应。音质上配置 13mm 大动圈与六轴传感空间音频,声场和定位感都表现不错,但低频倾向克制路线,不会特别强调震感,整体更偏自然清爽。蓝牙 5.4 连接稳定,听人声场景尤其适合。续航为单次 8 小时、总计 32 小时,通勤和运动已经够用。APP 里有运动模式,可记录步数等信息,不过许多调节必须依赖 APP,对不喜欢频繁打开软件的人来说略显繁琐。

第七款: J B L琉璃扣

JBL 的这款延续了家族式的半透明设计,戴在耳边兼具饰品感和科技感,只是充电仓偏宽厚,单手开合不算顺手。C 形桥架与 TPU 材质结合 6.5g 的重量,佩戴上耳感舒适,但属于存在感略强的一类。声音由 11mm 动圈与镀钛双层振膜提供,中高频解析扎实,人声自然干净,低频有力度但不过分铺张。蓝牙 5.4 与 LE Audio 加持连接稳定、延迟不高;续航单次约 8 小时,总续航 32 小时,足够应对日常使用。IP54 防水提升了日常与轻运动场景的可靠性,是颜值、音质与功能都较均衡的一款耳夹耳机。

第八款: 华 为 Fre e Clip 2

FreeClip 2 单耳 5.1g,轻巧的 C 形云感桥结构让贴耳状态更自然,长时间佩戴压力不大。充电盒的质感细腻,但开盖偏紧,单手操作不算方便。声学部分采用双擎单元与空间音频算法,声场宽、人声纯净,不过高频的亮度收得较稳,喜欢高频延展的人可能会觉得略显保守。它的优势主要在智能体验:支持鸿蒙智联、点头/摇头交互、多设备自动切换等,操作逻辑顺畅,但非华为设备在功能完整度上会有所折扣。续航为 8 小时,整体可达 36 小时,佩戴感和智能体验都是主要卖点。

第九款:骨 聆 Pr of it X

Profit X 单耳约 7.3g,U 型结构提供不俗的稳定性,跑步和日常活动都很牢固,不过体积略大,耳朵偏小的用户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声音由第十代 Soundsmart 振子与 10mm 动圈组合输出,细节丰富、低频足量,但在复杂音乐中偶尔会有轻微堆叠感。蓝牙 5.2 连接总体稳定,只是在个别场景可能出现轻度音画不同步。CVC8.0 通话降噪在室内表现不错,但户外风噪大的时侯干扰会更明显。

第十款:塞 那 S 6S U ltra

S6S Ultra 的外观简洁,佩戴后也相当不突兀,单耳 4.5g 配合 0.6mm 稳钛记忆丝与三角支撑结构,让稳定性明显强于普通耳夹,轻运动也很难松动。但支撑点略紧,连续佩戴两三小时后耳廓会产生明显存在感。音质方面采用第三代钕铁硼双单元与二代钛动圈,声音密度扎实,解析力也不错,声波聚焦技术对漏音控制有一定效果,正常音量下不算外放型耳机。低频属于适度路线,不会特别强调量感。S6-U 芯片保证了蓝牙 5.4 的连接稳定度与低延迟。支持七大 AI 模型用于边听边翻译,跨语言场景很实用,只是偶尔会出现轻微延迟。单次 6 小时、总续航 42 小时,属于耐用档;APP 可查找耳机并发声提示,只是在某些情况下定位精度会有小幅偏差。

-

耳夹式耳机哪款更好?真实测评告诉我们,总结出来的十款耳机,在夹架设计、单元品质和连接稳定性上都有不错表现,非常适合运动、通勤、听歌或通话。选的时候建议优先试夹力以及佩戴后的舒适感,再听下几首自己熟悉的音乐或通话录音,用真实感觉去判断比盯参数靠谱得多。挑对了耳机,不只是听得好,更是戴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