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寒露至,秋意浓,护好耳鼻喉安度秋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悄然而至作为深秋的第一个节气寒露带来的不仅是气温骤降更有空气湿度的急剧下降而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悄然而至

作为深秋的第一个节气

寒露带来的不仅是气温骤降

更有空气湿度的急剧下降

而这“一冷一燥”

恰恰是耳鼻喉的“隐形天敌”

不少人发现,一到这个时节,鼻子总像被“堵住”,喷嚏连连、鼻涕不停;喉咙干痒得像冒了烟,说话都带着沙哑;耳朵偶尔也会嗡嗡作响,甚至有轻微刺痛。别不当回事,这可不是简单的“秋燥”,而是身体在提醒你:该给耳鼻喉做“保暖保湿”了!

寒露时节,耳鼻喉为何易“闹脾气”?

从中医角度看,寒露时节“燥邪当令”,燥易伤津,而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呼吸道黏膜最先受到干燥空气的侵袭,变得脆弱易敏;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气温骤降会刺激鼻黏膜血管收缩,导致鼻腔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更容易“趁虚而入”;同时,室内外温差大,干燥的空气会加速鼻腔、咽喉部水分流失,引发黏膜干裂、瘙痒,甚至诱发过敏性鼻炎、咽炎复发。

简单说,寒露的“冷”让耳鼻喉的“防御墙”变弱,“燥”则直接“攻击”黏膜,双重夹击下,自然容易出现不适。

做好3件事,给耳鼻喉“穿件防护衣”

01 给鼻腔“补水”,拒绝“干敏暴击”

鼻子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鼻黏膜湿润才能有效阻挡灰尘、病菌。寒露后建议:

➤ 每天用生理盐水鼻腔喷雾或洗鼻器清洁鼻腔1-2次,既能湿润黏膜,又能冲洗掉附着的过敏原和污染物;

➤ 室内放置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40%-60%,避免空调、暖气直吹鼻腔;

➤ 外出时戴口罩,既能防风保暖,又能减少干燥冷空气和花粉、粉尘对鼻黏膜的刺激。

02 给咽喉“润燥”,告别“干痒刺痛”

喉咙干痒多是津液不足的信号,别等痛了才喝水:

➤ 多喝温热水,也可泡一杯“润喉茶”,温和滋润咽喉;

➤少吃辛辣、油炸等“上火”食物,避免刺激咽喉黏膜;

➤说话时放慢语速、降低音量,减少咽喉部肌肉紧张和摩擦,尤其对教师、主播等用嗓人群,可常备无糖润喉糖缓解不适。

03 给耳朵“保暖”,警惕“风寒入侵”

耳朵皮肤薄、血管细,寒露的冷风很容易让耳部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引发耳闷、耳鸣:

➤ 外出时戴耳罩或用围巾包裹耳部,避免耳朵长时间暴露在冷风中;

➤ 洗澡、洗头后及时擦干耳道口,防止污水进入耳道引发感染;

➤ 若出现耳痛、耳鸣或听力轻微下降,别自行掏耳朵,及时到医院检查,避免延误病情。

这些“信号”别忽视,及时就医是关键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说明耳鼻喉可能已经“受伤”,别硬扛:

➤ 鼻塞、流鼻涕超过1周,伴随头痛、嗅觉减退,可能是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发作;

➤ 喉咙痛持续不缓解,甚至出现发热、吞咽困难,可能是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

➤ 耳朵持续耳鸣、耳痛,或耳道流脓,可能是外耳道炎或中耳炎。

寒露是秋冬交替的“健康分水岭”,呵护耳鼻喉不仅是缓解当下不适,更是为整个冬天的呼吸道健康打下基础。不妨从今天开始,试试这份“暖护指南”,让鼻子通畅、喉咙舒服、耳朵清爽地迎接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