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重新定义“研学”:在西部AI创新港,看见教育创新的“咸阳答案”!

引言:在无人机编队的呼啸声中,在机器人舞姿的韵律里,千年秦文化与现代科技相遇,一场关乎区域未来的深刻变革正在咸阳悄然开启

引言:在无人机编队的呼啸声中,在机器人舞姿的韵律里,千年秦文化与现代科技相遇,一场关乎区域未来的深刻变革正在咸阳悄然开启。这不仅是一次科技启蒙,更是一座城市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01

科技节启幕:从表演秀到启蒙课

2025年11月22日,咸阳高新区西部AI创新港内,掌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全市13个县市区、高新区以及市实验中学等16家单位齐聚于此,共同见证“咸阳市2025年中小学生科技节”的盛大启幕。这一刻,咸阳市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标志着这座西部城市在AI教育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编辑

编辑

编辑

活动现场图

这场科技盛会,表面是展示,实则是启蒙。学生战队带来的无人机编队飞行在天空中划出精准轨迹,机器人方阵踏着音乐节奏起舞,航模展示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每一个精彩瞬间,都在向在场的孩子们展示着科技的魅力。

编辑

编辑

编辑

活动现场图

根据近年来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在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上与传统教育强区存在明显差距。正是这样的现实,让西部AI创新港将科技节开放月活动视为重要契机。

为推动科技教育普惠共享,本届科技节特别设立为期一个月(11月22日—12月21日)的科技主题展览。这段时间里,全市中小学师生将分批走进这个占地1.8万平方米的创新空间,开启一场沉浸式的科技探索之旅。

在这个创新空间里,科技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生动现实。

当孩子们亲手操控机器人完成一个简单指令时,当他们在VR体验中惊叹于虚拟现实的奇妙时,当他们在3D创客实验室将创意变为实体时,那种由心而发的喜悦,正是科技启蒙最美的画面。这种从观看到体验、从接受到创造的转变,正在重塑孩子对科技的认知方式。

02

战略视野:陕西实践的创新之路

当我们在咸阳高新区见证这场充满科技魅力的盛会时,全国范围内的人工智能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其中东部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国新增总量的60%,在算法研发、算力建设等前沿领域保持着领先优势。

与此同时,陕西省审时度势,推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工智能+"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这份精心绘制的发展蓝图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省要在制造、能源、文旅等重点领域实现智能化发展的显著突破,新一代智能终端普及率要超过70%,力争将陕西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聚集区。

在这一宏大的发展背景下,咸阳高新区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在全省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走在了前列。

与那些盲目追逐热点的地区不同,咸阳选择了一条更具战略眼光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从人工智能教育这一基础环节切入,着力培育本土的创新沃土。

这一选择与世界银行2024年发布的《人工智能与发展中经济体》报告的观点不谋而合,该报告明确指出:发展中国家在AI教育领域的战略性投入,其长期回报率可能远超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

在陕西省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咸阳高新区率先打造了西部AI创新港这一重要载体。其中,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更是成为这一创新实践的亮点所在。

编辑

西部AI创新港实拍图

与传统的研学基地相比,这里不仅规模更大、设施更全,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套科学完整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基地配备了包括机器人、无人机在内的500多套先进教学设备,聚集了50余名专业教师,为1-12年级学生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编辑

编辑

活动现场图

咸阳高新区的这一创新实践,充分体现了其在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的因地制宜之道。

当东部地区在算法突破等领域高歌猛进之时,咸阳选择从教育这一基础环节着力,这不仅彰显了对区域发展现实的清醒认识,更展现了面向未来的战略智慧,为西部地区的人工智能发展开辟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路径。

03

创新实践:西部AI创新港的教育生态构建

步入咸阳高新区西部AI创新港的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一个充满未来感的教育空间展现在眼前。

14间各具特色的人工智能专业教室与多个XR、AI交互体验厅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教育生态系统。这里的独特魅力不仅体现在先进的硬件设施上,更在于其开创性地构建了一套"以研为主,以学为辅,寓教于乐"的全新教育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研学的局限。

编辑

编辑

活动现场图

这个教育基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基地采用教育部认证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了精准的分层教学方案:小学阶段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化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初中阶段采用PBL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高中阶段则聚焦于前沿技术应用,着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这种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确保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轨道上获得成长。

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基地汇聚了来自全国的AI专家和优秀教师,将具身智能、机器人编程等前沿技术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在机器人教室里,学生们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探索最新的编程技术;在设备先进的3D创客实验室,他们可以将天马行空的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作品;在AI交互设计课程中,学生们还能亲身体验最前沿的人机交互技术,感受科技的魅力。

编辑

编辑

活动现场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在这里得到了高度重视和系统推进。通过创客对抗空间、竞技格斗空间等专业平台,学生们可以在真实的项目实践中学习编程、机械设计等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这种"以赛促教"的创新模式,有效地弥补了传统科技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

编辑

编辑

编辑

活动现场图

根据发展规划,这里将逐步发展成为省级AI赛事的数据中枢和区域性AI师资培训认证中心,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咸阳高新区AI教育智慧大脑"。相关教育研究表明,早期良好的AI教育体验能够显著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科技的兴趣。在这里,注重体验和参与的教育方式,正在培养学生科技素养方面展现出令人欣喜的效果。

西部AI创新港的教育基地,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先进的硬件设备上,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教育生态。通过多元化的平台建设、开放式的场景创设与前沿性的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这里正在成为激发青少年科学热情的重要阵地,为西部地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当西部的孩子们能够在家门口接触到全球最前沿的AI技术,当千年的秦文化与迭代的算法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创新项目的成功,更是一个地区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

咸阳市2025年中小学生科技节的举办与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同步启用,正是咸阳在科创教育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走进西部AI创新港二层的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这里正在重新定义"研学"的真正内涵——不再是走马观花的简单参观,而是深度参与的系统学习。

从无人机精准飞行到智能机器人复杂指令的执行,从简单的代码编写到完整项目的开发,这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确保孩子们不仅能感受科技的趣味,更能掌握实用的技能。

未来,咸阳高新区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建设,通过多元平台、开放场景与前沿课程的有机结合,让科技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在无人机教室,学生们不仅观看飞行表演,更要学会编程控制;在智能机器人课堂,孩子们不仅要会操作,更要理解其运作原理;在VR体验区,学生不仅要感受沉浸式体验,更要思考其技术实现。

这种深度参与、系统学习的教育模式,正在让科技创新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孩子们可理解、可掌握的实际技能。当西部的孩子们在这里获得的不仅是短暂的科技体验,而是持久的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我们看到的正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正在书写着西部科技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