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解一元二次方程。
却不知道怎么挂个号。
这事儿,真不是段子。
孩子生病住院,我妈第一句问的不是“疼不疼”,而是“作业补了吗?”……
心寒吗?不,习惯了。
我们被教了太多“有用”的东西——
三角函数、文言虚词、元素周期表……
却没人教:怎么面对喜欢的人,怎么处理失去,怎么和自己和解。
性教育?遮遮掩掩,像见不得光。
爱教育?课本里没有,家里更不敢提。
死亡教育?别说教了,提都不敢提——“呸呸呸,童言无忌!”
可人这一生,哪天不和这三样打交道?
身体、情感、生死——
偏偏最核心的,全被跳过!
说“360行行行出状元”……
转头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说“笨鸟先飞”……
又警告“枪打出头鸟”。
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考试不考的?“不讲了,浪费时间。”
精神分裂的不是学生,是这套话术!
学校说“把这里当家”……
真当家了?立马被说“没规矩”。
一边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边删掉所有“不考”的内容——
理想?先给分数让路!
最魔幻的是什么?
老师自己也是流水线产物。
当年是学霸,不代表会教书啊……
可学生太多了,哪管你适不适合当老师?
招进来,发教案,照着念——完事!
于是学生也成了流水线上的罐头:
贴个标签——“重点班”“普通班”“差生”。
成绩好?前途无量。
成绩差?对不起,系统没为你预留出口。
父母呢?
40岁的经验,教15岁的孩子——
种地、织布、省吃俭用……
可现在孩子要面对的是AI、内卷、情绪内耗。
两代人活在两个时空,还硬要互相理解?
难啊……
更别提那些“为你好”的愧疚式教育——
“我吃苦供你读书,你就考这点分?”
爱,变成了债务。
亲情,成了枷锁。
结果呢?
高中毕业,连地铁都不会坐。
第一次租房,被中介骗到哭。
谈个恋爱,连边界感都没有……
不是笨,是根本没人教!
社会要的是能沟通、能协作、能抗压的人。
学校却在批量生产“标准答案依赖症患者”。
出了校门,才发现——
课本里90%的东西,用不上;
而真正要用的,一样没教!
怎么办?
没人给标准答案……
但至少,别再骗自己“读书就能翻身”了。
大学里,多交几个真朋友——
不是点赞之交,是能一起哭一起疯的那种。
多去实习,多碰壁,早点看清社会长什么样。
别怕犯错,人生又不是考试,没有“一分定终身”。
记住:
社会没有标准答案,但有无数条活路。
而教育,本该是帮你找到那条路的灯——
不是把你塞进模具,压成统一形状的饼干。
可惜啊……
现在的教育,连灯都懒得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