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广德想生孩子的人注意:在中秋之夜偷南瓜!

广德中秋节“偷瓜送子”的旧习俗作者:徐厚冰今年国庆节假日期间,又喜逢中秋节(10月6日)。中秋节是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节

广德中秋节“偷瓜送子”的旧习俗

作者:徐厚冰

今年国庆节假日期间,又喜逢中秋节(10月6日)。中秋节是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节日,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四大节”都源自先民祭拜之礼俗,由于地域差别,各地都有自己的节俗。今天笔者就此略谈广德地区中秋节习俗。

一、广德古代风俗简介

唐宋及明时,广德地区中秋节习俗地方志没有明确记载。仅笼统概述广德风俗。汉唐时,“力耕田亩,不务商贾。”宋时,“民淳事简,号江南道院。”“境大壤沃,食货富穰。”明代时,“人性直而好义俗... ...”

到了清初,广德风俗志中明确记载了中秋节之习俗,康熙《广德州志》:“中秋,月饼、肴酒、燕集。”即中秋节之日,吃月饼,饮好酒,聚宴会。

到了清中期,广德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偷瓜送子”的习俗。

二、偷瓜送子

光绪《广德州志》:“中秋,以月饼向饷。欲子者,于此夕乘月摘南瓜,为梦熊之兆。并有摘得瓜,鼓吹爆竹以送姻戚。”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广德地区过去的一种中秋习俗——“偷瓜送子”。这种“摘得南瓜后菩萨送子”的传说,明显地带有浓厚的民间信仰和祈子色彩——

1、“欲子者,于此夕乘月摘南瓜。”意思是想生孩子的人,会在中秋这一夜,趁着月光去“摘”南瓜。这里的“摘”实际上常常是“偷”。在民间习俗中,这种“偷”的行为不仅不被视为盗窃,反而被赋予了神圣的寓意。选择南瓜,是因为“南”与“男”谐音,且瓜腹中多籽,“籽”与“子”音、意相同,象征着多子多福。

2、 “梦熊之兆。”即古人以梦中见熊罴为生男的征吉兆。“梦熊有兆”是中国古代通过梦境占卜生男的传统说法,语出《诗经·小雅·斯干》,“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男子之祥。”古人认为梦见熊或罴为生男之兆,汉代郑玄在笺注中解释熊罴属阳祥,象征男子之祥,后来“梦熊”就成了生男孩的代称。

3、“并有摘得瓜,鼓吹爆竹以送姻戚。”在“偷”到瓜之后,会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将这个瓜送给期盼孙辈的娘家或婆家。整个过程非常隆重,像办喜事一样。用喧闹的仪式将“子嗣”的象征南瓜送到家中,以期愿望梦想成真。

广德地区“偷瓜送子”的习俗,是流行于江南地区中秋节习俗的典型之一。这个习俗的核心是“祈子”,它融合了以几种民间观念。一是交感巫术,认为通过模仿偷瓜象征“得子”,可以促使愿望实现;二是语言憧憬,利用“南瓜”与“男娃”、“瓜籽”与“多子”的谐音和象征意义。三是节日灵力,认为在中秋月圆之夜,天地灵气最盛,进行此类仪式效果最佳。收到瓜的亲家,会高兴地收下,并通常会将瓜煮熟给女儿吃,或者放在女儿的床榻上,相信这样就能很快怀上男孩,传递香火。

【结语】

广德古代“偷瓜送子”这个习俗,是过去传统社会中对子嗣,尤其是男性继承人强烈渴望的体现。它充满了民间智慧和人情的温暖,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人口繁衍的渴求。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广德这种习俗已非常罕见,更多的是作为一项有趣的民俗被记录和研究。

如今,广德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移风易俗树新风是社会主题,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再述“偷瓜送子”的中秋祈子活动,旨在勾画出广德百姓自古以来就有善良质朴的民风,是广德深厚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庆佳节 中秋良辰

何处觅一方佳境

以畅怀游乐?

人文荟萃之广德

诚挚相邀

静候君至!

搜集整理徐厚冰,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宣城市文史研究会会员。网络图片,侵权立删,谢谢。转发此文时,请标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