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柠檬水被6元倒卖,蜜雪冰城不如在景区搞「雪王摊位」-北京四海龙

还记得去年蜜雪冰城涨价1元的消息引起的轩然大波吗?虽然当时雪王只是针对部分城市部分门店的提价,还是被不少网友吐槽“忘本了

还记得去年蜜雪冰城涨价1元的消息引起的轩然大波吗?

虽然当时雪王只是针对部分城市部分门店的提价,还是被不少网友吐槽“忘本了”。

没想到,今年随着气温升高,6元一杯的蜜雪冰城柠檬水卖爆了,甚至有人一边付钱一边直呼“太便宜了”。

把柠檬水卖到6块钱的,是一位叫“战凌云”的博主。

通过外卖狂薅蜜雪冰城的羊毛,三个半小时怒赚254元,“战凌云”告诉网友,年轻人创业赚到第一桶金,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对此,有人感慨“商业奇才竟在我身边”,有人酸成柠檬精“我缺的是这6块钱吗?我缺的是这脑子”。

还有人灵魂发问:“这操作合法吗?蜜雪冰城会不会连夜追杀?”

在什么地方买到6元的蜜雪冰城柠檬水觉得是“良心价”?答案很简单,当然是景区。

30多度的高温天气,当游客在景区逛得大汗淋漓,口干舌燥,面对5元的矿泉水,10元的冰棍,虽然会乖乖掏钱,但内心一定一万个不乐意,因为性价比太低了。

但是,如果买到的是6元满满一大杯柠檬水,绝对是喜出望外。

不仅价格比周边竞品低,更重要的是,那可是蜜雪冰城的柠檬水。

要知道,雪王的冰鲜柠檬水用的是真柠檬切片,没有科技与狠活,口感非常清爽,堪称夏日消暑解渴神器。

无论是性价比,还是解暑效果,都让人心甘情愿多花2块钱疯狂下单。

也正是精准拿捏了“景区经济学”和蜜雪冰城的品牌效应,这位来自南京的“战凌云”开启了他“倒卖蜜雪冰城”的创业之路。

根据“战凌云”的分享,他会通过外卖一次性订购数十杯蜜雪冰城柠檬水,利用外卖保温箱搭配冰瓶进行保存,在南京梧桐大道景区道路对面人少却显眼的位置摆摊售卖。

由于周边仅有售卖矿泉水和冰棍的流动小贩,没有便利店,更没有蜜雪冰城的门店,他的摊位就凸显出差异化,即使加价到6元,依然生意火爆。

而且,由于逛景区的往往是成群结队的游客,一次卖出2-4杯不在话下,“战凌云”半小时就卖出了20杯,随后又下单补货,三个半小时内,累计卖出98杯(含自饮2杯),最终获利254元。

图源:微博@战凌云-本人

有网友将“战凌云”的做法总结成了“低成本摆摊教学指南”。

比如选址上,要找人流大但是竞品少的景区,这样才能体现优势;用保温箱+冰瓶,完美解决冷链难题。

而通过外卖平台进货,既可以节省运输、时间成本,还可以用优惠券降低单杯成本,每杯3.4元,售价6元,毛利高达44%。即使把自饮2杯当成“成本损耗”,依然能赚钱。

有网友就调侃:“雪王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成了别人的供应链。”

低成本,高回报,当不少人想要效仿到景区摆摊,赚点零花钱时,有网友的灵魂拷问“会不会被蜜雪冰城”泼了一盆冷水。

要知道,在维护商标权上,蜜雪冰城一直不手软。

而最近,在图形商标、门店装潢、产品宣传、店员服装等方面模仿蜜雪冰城的冰语时间,就被法院认定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赔了蜜雪冰城500万元。

图源:知产库

山寨品牌都被蜜雪冰城重拳出击,更何况自己不是加盟商,就公开倒卖蜜雪冰城的产品,岂不是会罪加一等?

不过,有律师说了,从所有权的角度来说,转卖者所售产品为正规渠道购买,未造假、未哄抬物价且未侵害他人权益,一般是不构成违法的。

他的角色就像是胖东来、山姆的代购,自己到门店买完商品,再卖给别人赚差价,挣的就是一个辛苦费,商家无权阻止。

但律师也说了,“无证经营”可能是一颗大雷。一旦消费者喝出问题,转卖者可能因无营业执照、未办理相关证件等,分分钟被城管教做人。

或许这是一个很难判定的灰色地带,蜜雪冰城的回应也非常模棱两可,表示“已记录相关情况,将反馈给公司相关部门”。

对蜜雪冰城法务部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如果公开表示支持摆摊的“战凌云”,可能会被称赞“格局大”“支持年轻人创业”。

但是,一旦效仿者越来越多,也会影响蜜雪冰城自己的生意。

因为,有网友发现,不少城市的蜜雪冰城门店早就开始摆摊了。

这些正规军的“移动摊位”上往往会挂着“蜜雪冰城 始于1997·冰淇淋与茶”的招牌,售卖的不仅仅是柠檬水,还有其他热门饮品,甚至还会放“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来制造气氛。

图源:小红书

蜜雪冰城摆摊的位置往往在学校门口、地铁口、公园等,甚至农村大集,生意并不差。

如今,新茶饮内卷越来越激烈,一条街上可能开好几家奶茶店,消费者或许会纠结到底喝哪一家。而蜜雪冰城通过门店自产自销,用摆摊的方式提前帮顾客做了选择,不失为提升销量的高招。

只不过,景区这个高需求量的地方被雪王忽略了,反而被商业鬼才发现了商机。

事实上,发现摆摊商机的并非只有蜜雪冰城。

有网友透露,CoCo的员工就曾在地铁站叫卖,星巴克、必胜客也加入过摆摊大军。

而要论走出门店到大街上摆摊的“鼻祖”,还要数海底捞。

此前疫情刚结束时,夜市经济爆火,山东青岛某海底捞门店就抓住时机,到夜市摆摊卖小吃,8块钱的茴香小油条、9块9的毛血旺、18元一份的冒脑花等菜品。

图源:小红书

口味和门店里卖的一样,价格在夜市中相当平均,再加上摊位干净卫生,秒杀了不少夜市同行,从而吸引了不少人光顾,在社交媒体上也引起了极大话题讨论。

连锁餐饮品牌做摆摊生意有哪些优势?其实海底捞早就告诉我们了。

比如试错成本低。

不用租店面,不用雇员工,只需要花钱买个推车,就可以开张了。而且通过摆摊,还可以测出爆款,反哺门店生意,一举两得。

比如可以彰显品牌形象。

或许有人觉得,摆摊属于自降身价,有损品牌调性。但是,在鱼龙混杂的地摊经济中,能够保证标准化出品的连锁品牌,其实是一种降维打击,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喝得更安全。

再比如,能够提升品牌曝光度。

一个小小的摊位,展现的是品牌的烟火气,以及拉近和消费者距离的亲近感,当路过的人们愿意将其分享到社交媒体上,为品牌免费宣传,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接地气营销。

所以,某种程度上,蜜雪冰城应该感谢倒卖柠檬水的“战凌云”,他无形中给蜜雪冰城打了广告,还帮品牌测试了景区市场需求。

有网友就建议,蜜雪冰城不如顺势在景区搞“雪王摊位”。

毕竟,蜜雪冰城如今有4.6万家门店,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国各个地方,可以有效地弥补景区这一空白市场。

一旦品牌亲自下场,用“原价+流量”双杀,任何想要倒卖的摊贩就只能转行卖烤肠了。

归根结底,商业的本质,是满足需求。

当大众苦景区消费久矣,如果蜜雪冰城主动补位,满足游客对便宜、靠谱饮品的需求,这何尝不是对品牌“低价”标签的一次强化呢?

(图文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