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朔州有座“金代艺术宝库”|崇福寺旅游攻略:走进千年古刹,触摸金代建筑的“活化石”

“一座崇福寺,半部金代史。”在山西朔州老城区的闹市中,一座红墙灰瓦的古建筑群静默矗立——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现

“一座崇福寺,半部金代史。”在山西朔州老城区的闹市中,一座红墙灰瓦的古建筑群静默矗立——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现存最早的辽金三大佛寺之一,更因保存了金代最完整的寺院建筑群与艺术珍品,被称为“金代艺术宝库”。

今年中秋前夕,记者探访这座被时光眷顾的古刹,对话文保专家、走访游客,为您梳理一份“崇福寺深度游攻略”,解锁这座“藏在老城里的金代艺术殿堂”。

从“林衙院”到“崇福寺”:一座寺院的千年变迁

崇福寺的故事,要从唐代说起。

据寺内金代《崇福寺碑记》载,寺院初名“林衙院”,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由尉迟恭之子尉迟宝琳监造。辽代曾易名“观音院”,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朔州知州韩昉奏请扩建,更现名“崇福寺”,并请金代顶级工匠耗时20余年重修,终成今日“五进院落、九重殿宇”的格局。

“崇福寺的核心价值在于‘金代原物占比极高’。”朔州市文物局副局长李晋华介绍,全寺现存建筑中,除弥陀殿、观音殿为金代原构外,其余多为明清补建,但整体格局仍保留金代寺院“前殿后塔、左钟右鼓”的典型形制。更珍贵的是,寺内保存了金代壁画、彩塑、碑刻、藏经等艺术珍品,堪称“金代艺术的百科全书”。

核心看点:金代艺术的“五绝”密码

崇福寺的魅力,在于每座殿宇都藏着金代工匠的极致技艺。以下五大看点,不可错过:

1. 弥陀殿:金代建筑的“活标本”

作为全寺主殿,弥陀殿是崇福寺的“皇冠”。这座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采用金代特有的“减柱法”——殿内仅留两根金柱,扩大了礼佛空间。殿顶琉璃脊兽为金代原物,其中“鸱吻”高达3米,造型雄浑,是现存最早的琉璃鸱吻之一。

“看这殿门的‘格扇门’,每扇门上的木雕有‘缠枝莲’‘宝相花’等20余种图案,刀工细腻到花瓣纹理都清晰可见。”寺内文保员王师傅说,弥陀殿的“金代建筑三绝”——减柱造、琉璃脊、格扇门,至今仍是古建专家研究的重点。

2. 观音殿:“悬塑”艺术的巅峰之作

观音殿位于弥陀殿之后,虽规模较小,却以“满堂悬塑”震惊学界。殿内正中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大佛,背后与两侧墙壁上,满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十六罗汉朝普贤”等佛教故事悬塑。这些泥塑历时800余年仍色彩鲜艳,衣袂飘飘如动,被专家称为“中国古代悬塑艺术的活化石”。

3. 壁画:“东方维纳斯”的千年容颜

弥陀殿内四壁,绘有金代壁画《说法图》《千手千眼观音》等,总面积约340平方米。其中,东壁南侧的“千手千眼观音”最负盛名——菩萨结跏趺坐,身后伸出1008只手,每只手心绘一只眼睛,姿态各异却排列有序。“这幅画的矿物颜料至今未褪色,观音衣纹的流畅度,比敦煌同期壁画更胜一筹。”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赵建中说。

4. 碑刻:“金代书法艺术展”

寺内保存了10余通历代碑刻,最珍贵的是金代《崇福寺碑记》与元代《重修崇福寺记》。前者由金代文学家李晏撰文,书法取法颜真卿,笔力雄健;后者记录了元代蒙古贵族捐资修寺的历史,是研究蒙元宗教政策的实物资料。

5. 藏经阁:“金代佛经的宝库”

藏经阁内现存金代《赵城金藏》残卷30余卷。《赵城金藏》是金代民间募刻的大藏经,与《敦煌遗书》《龙藏》并称“三大佛经孤本”,崇福寺所藏残卷是山西仅存的几部之一,字迹工整,刻印精良。

实用攻略:如何玩转崇福寺?交通与周边联动

外部交通:

高铁:朔州东站(大西高铁)下车,打车15分钟到老城区崇福寺(约20元);

自驾:导航“朔州崇福寺停车场”(免费,9:00-17:00开放);

长途汽车:太原东客站乘“太原-朔州”班车(2.5小时,票价80元),下车后乘公交1路至“崇福寺站”。

周边联动:

应县木塔(车程1小时,世界最高木构塔);

大同云冈石窟(车程2小时,北魏佛教艺术巅峰);

朔州老城(步行10分钟,逛“马邑博物馆”“老城隍庙”,吃小吃)。

门票与导览

门票:免费开放(需提前在“朔州崇福寺”公众号预约,每日限额2000人);

导览服务:提供人工讲解(30元/场,10人内)、语音导览器租赁(15元/台,含中英双语);

最佳游览时间:

春秋季(4-5月、9-10月):气候宜人,古建与绿植相映;

避开高峰:节假日建议早8:30到馆(9:00开放),避开上午10:00-11:30人流。

深度体验:沉浸式感受金代文化

抄经体验:每月初一、十五,寺内设“金代经生抄经”活动,游客可在文保员指导下,用狼毫笔抄写《心经》(材料包30元/份);

古建课堂:每周六上午10点,文保专家讲解“金代减柱造”“琉璃工艺”等知识(免费,需提前报名);

素斋体验:寺内“伽蓝斋”提供金代素斋(仿《东京梦华录》食谱,推荐“莲花豆腐”“菩提粥”,人均30元)。

美食与住宿

寺内美食:伽蓝斋素斋(清淡雅致,配“崇福寺禅茶”);

朔州老城美食:

“老城烧饼铺”:糖麻叶(酥脆甜香)、咸油旋(芝麻浓郁);

“朔州面馆”:羊杂割(汤浓肉烂)、莜面窝窝(配羊肉臊子);

住宿推荐:

朔州老城民宿“崇福里”(步行5分钟到寺,明清四合院风格);

朔州洲际酒店(高端舒适,距寺10分钟车程)。

注意事项

古建区域禁止触摸文物,壁画、彩塑前设护栏,请勿翻越;

殿内禁止拍照(尤其禁止使用闪光灯);

穿舒适平底鞋(院内青石板路较多,部分台阶较陡)。

游客故事:在壁画前,与金代工匠“对话”

“站在弥陀殿的壁画前,我好像看见800多年前的画工,举着矿物颜料,在墙上一笔一笔勾勒。”来自北京的美术生小林说,她是专门为崇福寺壁画而来:“这些线条的流畅度,色彩的层次感,比课本上的图片震撼100倍!回去我要把它们画进毕业创作里。”

太原的退休教师王阿姨则是第三次来访:“第一次看建筑,第二次看壁画,这次来抄经。在伽蓝斋,跟着师傅写了‘心经’,突然懂了金代人‘敬佛更敬心’的智慧。”

结语:崇福寺,是古寺,更是“活着的历史”

从唐代的“林衙院”到金代的“崇福寺”,这座藏在朔州老城里的古刹,用900余年的光阴,守护着金代建筑的雄浑、壁画的绚烂、雕塑的灵动。它不仅是一座寺庙,更是一部“立体的金代艺术史”——当你触摸弥陀殿的格扇门,仰望观音殿的悬塑,凝视壁画上的千手观音,那些关于信仰、技艺与时间的答案,早已写在每一块砖、每一笔彩绘里。

正如文保专家李晋华所说:“崇福寺的价值,在于它‘活’着——建筑结构依然稳固,壁画色彩依然鲜艳,连风穿过殿门的声音,都还是金代的样子。”

这个秋天,不妨走进朔州老城,推开崇福寺的红门,在飞檐斗拱间,与800年前的金代工匠,来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注:文中数据截至2024年9月;具体开放时间、活动安排以景区当日公告为准;建议出行前关注“朔州文旅”官方平台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