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鸿蒙5的首批尝鲜用户,我可是亲眼见证了鸿蒙版微信从无到有,一路逆袭的全过程。记得去年10月份首次安装时,它还是个“极简版”,就只有发消息、打音视频电话、朋友圈、以及微信支付的二维码收/付款等几个基础的功能。身边用安卓的朋友总好奇问我:放着好好的安卓苹果不用,非要当小白鼠,图啥呢?
现在回头看,鸿蒙版微信在这一年的变化,足以用改头换面来形容。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更新频率,几乎每次打开应用市场,总能在应用更新列表的前几行看到微信的图标,甚至经常后台悄悄自动更新,感觉开发团队就没停过手。

从去年年底开始,新功能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上线:先是微信支付功能越来越全,接着小程序、视频号也陆续上线,直接把微信的 “灵魂” 给补全了。尤其是最近几次更新,简直是惊喜连连:国庆出游时,共享实时位置帮我在人挤人的景区里,分分钟找到走散的同伴;还有桌面直接接听语音通话,省去了解锁找应用的麻烦,简直是懒人福音;聊天记录迁移到电脑的功能最让我感动,对需要频繁切换设备的我来说简直不要太好用。

特别要单独夸夸几个鸿蒙独有的体验升级。朋友在群里发的高清大图,现在点开就是秒开,完全不需要等待加载过程。还有微信内拍照画质也得到质的提升,终于不用在系统相机和微信之间来回切换了,拍出来的画质跟用原相机拍的没差。这些细节的改进,让日常使用体验感提升了一大截,用久了真的会觉得“离不开”。

不过前一阵偶然发现鸿蒙版微信的版本号比安卓版低,还差点以为我们被区别对待了。后来查了才了解到这是不同系统的版本号规则差异,实际功能并没有落后。仔细回想一下,确实不仅功能没落下,还有不少细节优化,根本不存在“落后”这一说。
之前我还看到一个消息,说微信开发团队和华为团队曾为了解决一个系统底层的闪退问题,连续攻关两周才解决。这让我明白,在两个高速发展的生态间做适配,从来不是 “简单移植”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更多耐心和磨合。正因如此,从最初的功能简陋到如今覆盖支付、小程序、视频号等完整生态,鸿蒙版微信这一年1900多万安装量的增长,就是用户对它最好的认可。
现在再有人问我鸿蒙版微信怎么样,我会直接把手机递过去让他自己试:核心功能都已齐备,某些体验甚至更胜一筹。如果你和我一样是鸿蒙用户,完全不用纠结功能缺失的问题。至于还有很多在路上的新功能,看着这一年来几乎每周都在迭代的速度,多等几天完全值得——毕竟这一年的进步,已经远超我当初的预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