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乌克兰局势又变了,泽连斯基今年第3次踏进白宫,表面上是寻求美国支持,实际上是一次赌局,赌的是特朗普是否还愿意掏钱、给武器。结果很明显,他赌输了。特朗普在会后明确说,美国不会提供“战斧”导弹。这不是临时决定,而是一场精心计算后的拒绝。
事情得从前一天说起,10月16日,特朗普和普京通完电话,两半小时,谈话的核心就是怎么结束这场战争。换句话说,当泽连斯基在飞往华盛顿的路上时,他要求“战斧”的结果其实已经注定。特朗普的目标是停火,不是升级,他想以最低代价“结束战争”,而不是被拖进泥潭。
据法新社报道,10月17日,泽连斯基在白宫会谈中甚至拿出一张地图,标明了俄罗斯境内的潜在打击目标,想让特朗普相信,只要乌克兰拿到足够远程打击能力,就能迫使俄方让步。但这份“打击清单”反而让特朗普更加警惕。因为这意味着,一旦乌军获得“战斧”,第一时间就会打进俄罗斯本土,这会让整个局势完全失控。
特朗普的回应非常直接:“希望我们能不用‘战斧’就结束战争。”他的逻辑很清楚:乌克兰的战争不能再升级,美国也不能再承担后果。这一表态不仅是拒绝,更是向莫斯科传达信号,美国准备降温,实际上从特朗普准备在匈牙利见普京,也就是已经注定”战斧“不会给乌克兰。
同一天,CNN曝出更多细节,闭门会谈持续数小时,气氛“紧张”“尴尬”。泽连斯基提出的方案,连特朗普的幕僚都觉得过于激进,特朗普的核心团队担心,一旦批准“战斧”,战争线会越拉越长,美国国内反战舆论将爆发,而共和党内部早已不满继续援乌,这让特朗普的“不给”显得更像一次政治宣言。
更别提,普京在电话中也给足了台阶。他说,“战斧不会改变战场,但会毁掉外交。”特朗普听懂了。于是当泽连斯基抵达白宫那一刻,局势已经被预先写好,没有战斧,没有新援,只剩停火的压力。
因此会谈结束后,泽连斯基在记者追问时说:“我很现实。”这句话透露的不是理智,而是无奈。现实是,美国的援助进入收缩期,而乌克兰的战争成本在飙升。现实是,欧洲已经撑不住,美国也不想再管。
随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呼吁俄乌“就地停火”“各自宣布胜利”。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是一种终局宣告。俄乌打了三年多,各自都付出了巨大代价,特朗普要做的,不是选边,而是把战线冻结,让这场战争“体面地结束”。
但是,泽连斯基并不接受,他表示可以考虑停火,但必须有安全保障。问题是,美国能给这种保障吗?答案是否定的。北约不会为乌克兰背书,美国不会为乌克兰出兵。所谓“安全保障”,在外交辞令里听起来好听,实际上是空话,特朗普现在的战略方向是削减海外消耗,重建国内制造业,优先处理美俄关系,乌克兰显然已不在优先名单。
正因为如此,当泽连斯基抵达美国领土那一刻,俄罗斯抓住机会立即行动,对乌克兰发起大规模打击。俄国防部宣布,在一周内控制8个定居点,并重点打击乌军工企业、能源设施和交通网络,俄防空系统还拦截了上千架乌军无人机,摧毁了多艘乌军无人艇。
就在同一时间,俄媒证实俄空天军首次使用新型“增程滑翔炸弹“这款武器投放距离超过140公里,成本低廉,打击精准。相比昂贵的导弹,俄方这种武器可以高频使用,保持战场压制力。这种打法,明显是在为长期战争布局。也能看出来,俄罗斯不急着结束战争,因为现在主动权在手。
普京在莫斯科出席能源论坛时公开讲话,说俄罗斯要建立“全面能源主权”,从资源到运输全部自主。这不仅是经济布局,更是政治信号,俄方已经做好长期对抗的准备。只要乌克兰还在抵抗,俄罗斯就有理由继续打,继续强化自己的能源控制体系。
反观乌克兰,这次外交碰壁后的压力前所未有。军援减少,军工被炸,能源系统崩溃,前线难以维持,国内民意也在下滑。泽连斯基第三次访美,本想寻求突破,结果成了转折点。美国在抽身,欧洲在观望,俄罗斯在加码。整个局势开始倒向俄罗斯。
从战场节奏看,俄方的目标已经从“打赢”转向“拖死”。拖到乌克兰经济崩溃、社会失衡、政治混乱,再通过谈判锁定成果。特朗普“强烈建议停火”,看似中立,实际上是变相承认俄罗斯的现实控制线。这对乌克兰来说,无异于“事实割地”。
接下来该问的是:这场战争还会在今年结束吗?从短期看,可能性确实在上升。特朗普急于拿下一个外交成果,普京希望巩固既得利益,而欧洲也希望冬天前结束能源危机。多方都有意愿让战火降温。可问题在于,泽连斯基没退路。他不能在没有实质保障的前提下签署停火协议,否则政治地位将立即崩塌。
因此,战争并不会就此停下,相反,在进入所谓“和谈前夜”阶段,乌克兰可能会孤注一掷,发动新的袭击。俄方的能源系统、交通枢纽,甚至核电站都有可能成为目标。因为对泽连斯基来说,唯一能在谈判桌上争取筹码的方式,就是在战场上再制造一点“存在感”。
所以,接下来的几周,战争强度可能会逆势上升。乌克兰会想办法攻击俄罗斯纵深,以证明“还没输”。俄罗斯则会加倍打击,切断乌方能源和补给,确保在冬天前形成绝对优势。所谓“和平谈判”在这种背景下,反而成为新一轮冲突的导火索。
总之,俄乌冲突的下一个阶段,不再取决于外交,而取决于谁先耗尽最后的底气。从当前局势看,俄罗斯的底线稳,乌克兰的空间窄,美国的耐心尽。战争可能不会有赢家,但会有幸存者,而那个幸存者,早已不会是乌克兰。
正如丘吉尔所说:“政治家的任务不是发动战争,而是结束战争。”如今的俄乌局势,已经逼近这一句的现实。
好,关注小彻,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