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北方第一文化巨族宅”|晋城皇城相府旅游攻略:一座院,藏着一朝帝师与百年家族的“耕读传奇”

“站在御书楼前,触摸‘午亭山村’的鎏金匾额,忽然想起《康熙字典》里那些方正的汉字——原来每个笔画里,都藏着一位帝师的毕生

“站在御书楼前,触摸‘午亭山村’的鎏金匾额,忽然想起《康熙字典》里那些方正的汉字——原来每个笔画里,都藏着一位帝师的毕生心血。”来自北京的历史系研究生林悦抚过斑驳的砖墙感叹。作为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这座位于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的“皇城相府”,因“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官宅”的美誉,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晋商三蒂莲”。今年国庆假期,皇城相府日均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其中六成是专程探访“帝师故里”、研学“耕读传家”的文化爱好者。近日,记者深入太行山南麓的皇城村,为您解锁这份“写在青砖黛瓦间的文化密码”。

从“耕读传家”到“帝师府第”:陈氏家族的五百年传奇

皇城相府的故事,始于一句“读书入仕,报国荣身”的祖训。

“陈氏家族的根,在北留镇史山村。”阳城县文旅局文保科科长王晋介绍,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陈廷敬的六世祖陈靠从沁水迁至阳城,以农耕起家,却立下“耕读传家”的祖训。至明末清初,陈氏家族渐露锋芒:九世祖陈昌言考中进士,成为家族首位官员;此后,“一门五进士,三代六翰林”的传奇延续——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是举人,本人20岁中举,28岁成进士,历任康熙帝师、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等职,终成“清初第一汉臣”。

“皇城相府的建造,是陈氏家族地位的巅峰见证。”王晋指着航拍图解释,相府分内城“斗筑可居”与外城“中道庄”两部分: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为防御明末战乱而建,因形似城堡又称“陈家寨”;外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易名“皇城”。整座建筑群占地3.6万平方米,房屋640余间,是国内罕见的“官宦宅第+防御城堡”复合型建筑。

“陈廷敬不仅是政治家,更是文化符号。”王晋补充道,《康熙字典》耗时六年编纂,陈廷敬作为总阅官,主持校订文字、厘定体例,“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这部影响至今的工具书。”

核心体验:从“城堡防御”到“文化客厅”,解码“耕读大院”的立体密码

皇城相府的魅力,在于它“军事防御与文化彰显并存”的独特气质,被专家称为“中国古代官宅建筑的活标本”。以下六大看点,带您走进“帝师府第的耕读世界”:

1. 内城“斗筑可居”:战火中诞生的“民间堡垒”

内城是陈氏家族早期的避难所,因“斗筑”(像斗一样坚固)而得名,处处可见防御智慧:

河山楼:全院制高点,高30余米,三层砖石结构,底层设水井、石磨、粮仓,顶层可瞭望放箭。楼内保存“避兵洞”,可容纳千余人,“明末流寇三次攻村,全凭此楼保全族人性命。”讲解员张敏说;

巷道机关:内城街巷狭窄曲折,青石板路下暗藏排水沟,部分院落间有地道连通,“即便敌人攻入,也能快速转移”;

世德院:陈廷敬出生地,院内有“陈廷敬纪念馆”,通过文物、影像还原其幼年苦读场景——墙上挂着他手书的“学贵有恒”匾额,案头摆着泛黄的《资治通鉴》。

“小时候听爷爷讲,祖先建河山楼时,每块砖都刻了‘陈’字,怕被贼寇盗用。”本地村民陈大爷说,“现在楼成了景点,但那份‘护族安民’的心意,还在。”

2. 外城“中道庄”:帝王恩宠的“文化名片”

外城是陈廷敬显达后扩建的“官宅”,更显恢弘与雅致:

御书楼:相府标志性建筑,因藏有康熙皇帝御笔“午亭山村”匾额得名。楼内还陈列康熙为陈廷敬撰写的祭文碑刻,“‘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这是康熙对陈廷敬才学的最高评价。”张敏介绍;

大学士第:陈廷敬任吏部尚书时的府邸,门楣上“大学士第”匾额为康熙御赐。正厅内陈列“陈廷敬生平展”,重点展示其编纂《康熙字典》的手稿、奏折复制品;

功德牌坊:外城入口处的石牌坊,四柱三楼,刻有“冢宰总宪”“一门五进士”等字样,是陈氏家族功名的集中体现。

“外城的布局讲究‘前堂后寝’,正房供长辈居住,厢房是晚辈书房,连花园都种着松竹梅——这是儒家‘修身齐家’的缩影。”王晋说。

3. 西花园:“耕读”之外的诗意栖居

相府西北角的西花园,是陈廷敬晚年休憩之地,小巧精致却意蕴深厚:

假山与碑刻:太湖石堆叠的假山上,“寿”字碑刻苍劲有力;池畔立有“陈廷敬诗碑”,收录其闲暇时所作的田园诗;

农桑体验区:近年新增的互动区,游客可体验推磨、纺线,感受陈氏家族“耕读并举”的传统——书房与田垄,从来不是割裂的。

“带孩子来这里,不仅看建筑,更能明白‘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有担当’。”来自郑州的家长刘女士说,孩子在农桑区体验后,主动翻起了《康熙字典》绘本。

4. 建筑细节:藏在木砖石里的“文化密码”

皇城相府的“文化感”,渗透在每一处雕刻里:

木雕:正厅梁枋刻有“二十四孝”“渔樵耕读”,门窗棂花是“梅兰竹菊”四君子;

砖雕:照壁中心是“麒麟送子”,两侧刻“忠孝节义”篆字;

石雕:柱础石多为“莲花”“如意”造型,寓意“清廉自守”“吉祥如意”。

“这些雕刻不是装饰,是家族价值观的视觉化表达。”张敏举例,“‘渔樵耕读’砖雕,既赞田园生活,也劝子孙不忘根本。”

5. 沉浸式体验:从“看建筑”到“入戏”

相府近年推出多项文化活动,让历史“活”起来:

《康熙王朝》实景演出:在外城广场上演,演员身着清代服饰,还原康熙与陈廷敬君臣论政的场景;

“小帝师”研学营:针对青少年的互动课程,穿官服、写奏折、学《弟子规》,体验古代学子“入仕”前的准备;

夜游相府:灯光映照下,青砖黛瓦更显古朴,讲解员手持灯笼,讲述陈氏家族“深夜苦读”“编纂字典”的故事。

“去年带孩子参加研学营,他现在每天主动背《三字经》,还说长大要像陈廷敬一样‘做个有用的人’。”刘女士笑着说。

6. 周边联动:太行古堡群的“文化矩阵”

皇城相府所在的阳城县,是“中国古堡之乡”,周边可串联游览:

郭峪古城(车程10分钟):明代“蜂窝古堡”,保存完整的防御工事与明清民居;

湘峪古堡(车程15分钟):“三都古城”,以“双插花院”“藏兵洞”闻名,与皇城相府并称“太行双璧”;

蟒河自然风景区(车程30分钟):太行山水秘境,看猕猴嬉戏、赏山茱萸花海。

实用攻略:如何深度探访皇城相府?交通与周边配套

外部交通:

高铁:晋城东站下车,乘K1路公交至阳城汽车站(约30分钟,票价5元),再转乘皇城相府专线(约20分钟,票价8元);

自驾:导航“皇城相府停车场”(收费10元/天,车位充足);

长途:郑州、洛阳方向可乘大巴至晋城,再转车至皇城村。

住宿推荐:

相府内“御书楼客栈”(仿清代风格,推窗见古建,标间380元起);

村外“相府庄园酒店”(园林式设计,含温泉,适合家庭,标间580元起)。

门票与导览

门票:120元/人(含外城、内城、西花园,含《康熙王朝》实景演出票);

优惠政策:60岁以上老人、学生凭证半价;1.2米以下儿童免票;

导览服务:

人工讲解(80元/场,10人内,讲解员会重点解读陈廷敬生平、《康熙字典》编纂、建筑防御智慧);

电子导览器租赁(30元/台,含AR实景导览,扫描建筑可看3D复原动画)。

最佳游览时间

春秋季(4-5月、9-10月):气候宜人,西花园花开正艳,适合细品建筑;

文化活动期(暑假“小帝师”研学营、国庆实景演出加场):互动性强,适合亲子游;

清晨或傍晚:游客较少,光线柔和,拍御书楼、河山楼的全景照效果最佳。

深度体验清单

听一堂“陈廷敬的家风课”:每周六上午,文保专家在世德院开讲“耕读传家与陈氏家训”(免费,需提前预约);

做一份“康熙字典”拓片:文创工坊提供《康熙字典》选页拓印体验(材料包50元/份,成品可带走);

带一份“相府伴手礼”:推荐“陈廷敬诗集”(线装版,80元/本)、“太行古堡”砖雕书签(25元/套)、“阳城蚕茧纸”(非遗手作,可题字留念,40元/张)。

注意事项

御书楼内禁止拍照(尤其禁止闪光灯,保护御笔匾额);

河山楼楼梯陡峭,建议穿防滑鞋;

夏季备防晒帽、驱蚊液(院内古柏多,蚊虫较少但仍需注意);

参与研学活动时,需遵守“小帝师”着装规范(统一发放仿古服饰)。

游客故事:在这里,读懂“家国”二字

“我给孩子取名‘陈知远’,希望他像陈廷敬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自太原的年轻爸爸陈先生指着大学士第内的“读书报国”匾额说,“以前总觉得‘家国情怀’很抽象,今天站在相府,才明白它是父亲教孩子写‘人’字,是祖先建楼护族,是一代名臣编字典泽被后世。”

武汉的中学历史老师王女士则被河山楼的故事触动:“明末战乱时,陈氏族人把粮食、水井都留给村民,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比任何教科书都生动。”

结语:皇城相府,是宅,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城堡”

从明末的“斗筑可居”到清代的“中道庄”,从陈氏族人的农耕苦读到陈廷敬的辅国为民,皇城相府用300余年的光阴证明:最好的家族传承,是把“家国”二字刻进砖缝里——它不仅是防御外敌的城堡,更是滋养精神的家园;不仅是官宦的宅第,更是文化的灯塔。

正如王晋科长所说:“皇城相府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耕读传家’文化的立体样本。当我们站在御书楼下,触摸‘午亭山村’的匾额,会突然懂了:所谓‘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号,是祖先用青砖、墨笔和热血,为我们筑起的‘精神长城’。”

这个秋天,不妨沿着太行山南麓,走进阳城皇城相府。在河山楼的瞭望口,在御书楼的墨香里,在西花园的石径上,触摸一个家族的兴盛密码,读懂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你会发现,所谓“大院”,从来不是一座静止的建筑,而是华夏文明写给后世的“精神家书”,是每个中国人寻找“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文化原乡。

(注:文中数据截至2024年9月;具体开放时间、活动安排以景区当日公告为准;建议出行前关注“皇城相府”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