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洪湖市曹市镇,不满3岁的男童柚柚在母亲龚某某扫地的间隙,蹒跚绕过家门口的私家车,独自走向临河土坡。30秒后,他的身影消失在监控中。1分钟后,河面泛起异常波纹,龚某某惊呼“柚柚,我的仔!”冲向河道。监控仅录下25秒撕心裂肺的呼救声,随后彻底沉寂。等村民闻讯赶来,母子已沉入两三米深的河水中,再无生还可能。

家属现场拍摄视频揭露了悲剧的关键诱因:河道经清淤后,岸边铺设垂直石砖形成陡峭护坡,下半截常年淹没水中,落水者无处攀爬。尽管龚某某家曾自费安装一段不锈钢护栏,但整条河道无官方护栏、无警示标识。更令人心惊的是,该河道此前已发生多起溺亡事件,村民多次反映“护坡太陡易出事”,却始终未见整改。水利安全标准在此形同虚设。

悲剧背后是农村留守家庭的典型困境:孩子父亲刚外出打工,老人赴镇务工,龚某某独力照料幼子。邻居同样多为留守家庭,致使母子呼救无人应答。监控中,龚某某扫地时曾提醒孩子避让车辆,却未能察觉其溜向河岸——3岁幼儿对危险无知,而监护人分身乏术,安全监管在现实压力下出现致命裂缝。

此案暴露农村临水地带的普遍隐患:
工程缺陷:疏浚河道时忽视护坡安全设计,未按规范设置缓坡、抓手或护栏;
管理缺位:多发事故河道未设警示牌,应急机制缺失;
防护空白:居民区毗邻深水区却依赖零星“自救式”防护。参考西湖等景区经验,人流密集区可通过合理设计兼顾景观与安全,而乡村河道需优先在聚居段加装防护栏、设置救生设施,并建立巡查制度。同时加强村民安全教育,双管齐下堵住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