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塞玛·洛汗瓦拉博士在2015年12月进行实地考察时,作为大象声学项目的一员,她访问了印度阿萨姆邦巴利帕拉附近的一个村庄。亲眼目睹了与大象共存所面临的挑战。

图:热带生命科学研究
夜幕降临后,一群由150头大象组成的象群——“我数过了它们的数量”,她说——将一位妇女家外堆放的新收获的稻谷全部吞噬殆尽。她一整年的收成都在这几分钟内化为乌有。然后,这些巨兽在寻找生存所需的盐分时破坏了她的厨房,而居民们则躲在床下,生怕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就在前一天晚上,大象还袭击并杀害了一名带着三个孩子的妇女,就住在街对面。
那个夜晚让洛汗瓦拉博士心碎不已,但也让她坚定了决心。从那一刻起,她开始思考如何解决日益加剧的人象冲突问题,这种冲突往往留下了死亡的痕迹。
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是该国为数不多的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强盛地之一,拥有近6000只稳定数量的个体。同时,阿萨姆邦也是该地区人口最多的州,超过3100万人。不出所料,阿萨姆邦的人象冲突发生频率最高。
“空间是一个限制因素,人类和大象都需要空间。”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非政府组织阿萨姆象基金会创始人库什克·巴鲁亚说道。“不幸的是,这基本上是人与象之间的土地战争。”不断扩大的农田和不断增加的人口定居点已经侵占了曾经是大象迁徙走廊的土地。
这些走廊上还交错着线性基础设施——道路、铁路和输电线路,阻碍了大象的移动并危及它们的生命。在景观中竖立的围栏将这些动物从走廊驱赶到村庄附近。
然后,气候变化扰乱了天气模式,导致降雨变得不规律。今年,阿萨姆邦宣布五个地区出现旱情,其中包括三个有大象的地区。当洪泛平原没有像往年那样洪水泛滥时,这些每天需要大约150公斤(330磅)植物的大象无法在森林中找到足够的食物,因此它们会袭击农作物。
根据2025年的报告,在2000年至2023年间的大象遭遇事件导致了1468名阿萨姆邦人和1209头大象死亡。超过一半的大象死亡是由人类造成的。仅在过去五年中,该州就有超过300人在与大象的遭遇中丧生。“这些不仅仅是统计数据,”洛克汗达尔瓦拉现在是古瓦哈提印度技术 Institute 的博士研究生,他说,“每个死亡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位工程师转型为保护主义者一直在阿萨姆邦的 Kaziranga 国家公园设计一种前所未有的设备,监听大象的对话以防止这些死亡事件的发生。
她称之为“大象叫声检测与驱赶系统”的小型电池驱动设备配备了使用人工智能检测野外大象叫声的传感器。随后会通过扬声器播放威胁性声音将它们驱走。
洛坎德瓦拉的工作得到了当地社区和该州森林部门的支持,并因其作为2025年普利兹克奖决赛入围者而获得了国际认可。亚洲象是一种非常社会化的物种,个体和群体会根据食物供应和环境条件而分裂或合并。
它们依靠低频声音和气味在长途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亚洲象在鸣叫声方面极其多样化,”来自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大象行为生态学家 Shermin de Silva 如是说,她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大象。她说:“它们的社会结构非常复杂,所以很难猜到它们彼此之间在说什么。”
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当大象兴奋或激动时会发出的典型的号角声。但大象的语言还包括其他声音。它们会产生低频吼叫,听起来像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咕噜声类似于狗叫或猫呼噜;亚洲象特有的吱吱声和尖叫(也称为鸣叫声);以及咆哮——最原始、最具史前感的声音。
例如,《侏罗纪公园》电影中暴龙雷克斯发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吼叫实际上是一只小象的吼声。对话可以包括这些声音的混合。 尽管科学家仍在弄清楚这些象究竟在讨论什么,但他们对为什么使用某些叫声已有相当多的了解。
例如,当大象与其他团队中的成员互动时会发出低频的嗡鸣声和吼声,“如果它们需要进入农场或来到人类环境中……它们就会用这些次声波叫声互相呼唤,并形成庞大的群体。”洛坎德瓦拉说。
洛汗瓦拉正在通过她的设备尝试捕捉这些声音,因为这些声音暗示着象群的存在。如果她能驱散大象,那么就可以有可能避免农作物被破坏或它们冲进村庄。甚至可能挽救生命。
这种象叫声检测和威慑系统利用AI从森林的嘈杂声中筛选出象叫声。一旦检测到这些声音,设备就会随机播放以下预先录制的声音之一:老虎和豹子的吼叫;嗡嗡的蜜蜂声;或者处于发情期公象的低吼,这时它变得极度好斗,并且被证明可以吓走其他大象。
洛汗瓦拉说,设备会随机选择一种声音以增加“惊喜元素”,这样大象就不会习惯相同的噪音并停止害怕它们。自2019年以来,洛汗瓦拉及其团队已经建造了大约10台这样的设备。他们在2023年在卡齐兰加国家公园内外安装了第一批装置。
经过一些改进后,在2024年,团队发现这些设备在检测象叫声方面约80%准确,并且在驱散大象方面100%成功,洛汗瓦拉说。
每台设备建造成本约为50,000卢比(约合570美元)。仅用于威慑系统的组件,即播放威胁声音的部分,成本降至15,000卢比(约170美元)。当检测单元配备摄像头以识别大象时,成本上升至300,000卢比(约3400美元)。
这些设备已经在帮助公园周围的社区,甚至使阿萨姆邦森林部门要求洛克汗瓦拉制作更多的此类设备。然而,找到资金进行这项工作颇具挑战性,因为她目前依靠小额补助金来维持她的工作。最近,林业官员要求她将提案作为“大象保护项目”的一部分提交,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大象保护倡议。其他国家的农民也联系她以了解更多信息关于她的设备。
洛汗瓦拉表示,她的AI大象威慑装置是比阿萨姆邦现有减少人象冲突方法(如基于应用程序的警报系统和“太阳能围栏”)更好的替代方案。太阳能围栏通过类似检测大象的存在并发出警报来提醒附近的人类,但不会驱赶动物,不过太阳能围栏需要定期维护,成本较高,并非该地区每个人都能使用智能手机接收应用警报。
洛汗瓦拉的装置目前仅针对大象设计,但她表示可以对其进行调整以应对其他野生动物,例如老虎——在印度人类经常遇到的一种动物。
她还兴奋地提到,该装置可用于检测犀牛偷猎——这是亚洲和非洲的一项保护关注点。当偷猎者射杀犀牛时,执法部门很难准确知道子弹是从哪里发射的。洛汗瓦拉表示,通过声学技术,该装置可以定位射击地点,从而使执法部门能够及时赶到并抓获偷猎者。但资金仍然是制约因素。
设备能否完全防止与大象的冲突?洛汗瓦拉迅速回答说不会:“我绝不会说我们能达到完全没有冲突的地步。”但她这项创新旨在利用技术作为预防这些冲突的一种助力。她表示,这需要与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行推进。
在阿萨姆邦,几千年间人们与大象共存,大多和平相处,因为这些通常温顺的巨大生物比较害羞且倾向于避开人类。
过去,驱赶村庄里的它们也很容易——只要制造一些噪音就能让它们知道有人类在附近,然后它们就会离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两种物种逐渐侵入对方领地更深时,这些互动已经升级为全面冲突。但
随着栖息地的减少和食物来源的枯竭,大象已经习惯了袭击稻田,它们将这些稻田视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源。人们对大象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2019年,洛坎达尔瓦及其团队在卡齐兰加国家公园周边采访了500名村民以了解他们的看法,并发现仅有2%的人持负面态度,原因是农作物和房屋受损。
但近年来,随着伤亡人数的增加,她说她注意到负面情绪有所加剧。由于许多年轻人远离自然并失去了与大象共存的传统知识,恐惧感也在增加。
洛坎达尔瓦还指责人们使用社交媒体。“人们想拍摄这些大象离他们很近的非常有趣的视频,”她说,并补充说这会危及他们的生命。此外,关于因人象冲突导致死亡的耸动新闻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得更快,往往妖魔化动物并加剧恐惧感。
她也承认生活在大象国家并不容易。“在一片你明知大象可能闯入家中破坏房屋的景观中生活和睡觉所感受到的恐惧……这是一种不同的恐惧。”她说,“人们的睡眠模式已经改变,生计也受到影响……人们真的需要感激那些实际上做到这一点的村民和农民。”
UCSD的德席尔瓦说,在斯里兰卡作为其非政府组织“树干与叶子”项目的一部分与社区合作时指出,这些冲突的核心在于土地使用问题,除非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否则没有灵丹妙药。“人类与大象的冲突并不是真正关于大象与人的对立,”她说,“往往是发展与大象之间的对立。”
这个议题通常是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待的,但洛坎德瓦拉的创新则将其倒转过来,通过倾听大象的声音提供了一种了解它们如何感知世界的方式。“我们是一个非常视觉化的物种,并且不够善于倾听,”她说,“如果我们倾听地球的声音,可以帮助改善地球的健康状况。”
本文的工作发表在2025年的《热带生命科学研究》“威胁声作为威慑大象的替代缓解方法:马来西亚彭亨州瓜拉甘达大象保护中心的一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