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十大军工央企(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12家上市公司:覆盖 “航天制造 - 技术转化 - 民用拓展”,构建航天产业生态

中国“十大军工集团”是由国务院直接管理的十家特大型中央企业,它们是我国国防军工的核心力量,负责国家主要武器装备的科研、生

中国“十大军工集团”是由国务院直接管理的十家特大型中央企业,它们是我国国防军工的核心力量,负责国家主要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和服务保障。“十五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与装备现代化、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因此,军工板块必将迎来下一个璀璨的五年爆发期,在这我将逐一拆解十大军工集团旗下各上市公司,梳理其核心业务布局与技术优势,为投资提供清晰的产业图谱。全是干货,赶快收藏吧!

今天介绍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简称 “航天科技集团”)在十五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是:高质量完成宇航发射与重大飞行试验,做强航天技术应用与国际化,强化原始创新与自主可控,推进重大航天工程、卫星互联网/深空探测与产业化、数字航天与科研生产组织变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核心主导力量,承担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北斗导航等重大国家航天工程。其旗下 12 家 A 股上市公司围绕 “航天核心制造 - 关键技术配套 - 航天技术民用化” 形成差异化布局,既支撑航天工程落地,也推动航天技术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民用领域延伸。以下结合企业 2024 年年报及 2025 年公开动态,对各上市平台进行深度解析:

一、中国卫星(600118):航天卫星 “制造商”,A 股唯一卫星全产业链平台核心定位

航天科技集团旗下卫星研制核心上市平台,也是 A 股唯一覆盖 “卫星设计 - 制造 - 应用” 全产业链的企业,截至 2024 年末累计研制发射卫星超 200 颗,占国内民用小卫星市场份额超 60%,是北斗导航、高分遥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核心参与者。

主营业务

卫星研制

:通过全资子公司 “航天东方红” 主攻小卫星、微小卫星研发,涵盖通信卫星(如 “天通一号” 移动通信卫星)、遥感卫星(高分系列配套卫星)、导航卫星(北斗二号 / 三号配套载荷),2024 年新承接卫星订单 18 颗,合同金额超 50 亿元。

卫星应用

:开展卫星通信、遥感数据服务,为国土测绘、农业监测、应急救灾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例如为 2024 年南方洪涝灾害提供高分卫星遥感数据支持,应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5%。

航天技术转化

:将卫星姿控、热控技术转化至民用领域,开发工业物联网传感器、特种导航设备,2024 年技术转化收入占比提升至 12%。收入结构卫星研制及配套:收入占比 68%,毛利率 28%,为核心利润来源,受国家航天工程任务驱动稳定增长;卫星应用服务:收入占比 20%,毛利率 35%,是增速最快的板块;技术转化及其他:收入占比 12%,毛利率 18%,为业务提供补充支撑。二、航天机电(600151):航天技术 “民用标杆”,聚焦光伏与汽车热管理核心定位

航天科技集团旗下航天技术民用化核心平台,以 “航天技术赋能民用产业” 为核心逻辑,在光伏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形成竞争优势,是集团 “军民融合” 战略的典型践行者。

主营业务

光伏新能源

:布局光伏电站开发、光伏组件制造,截至 2024 年末累计运营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超 3GW,覆盖国内 15 个省份及海外(日本、泰国)市场,2024 年光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8%,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达 30%。

汽车热系统

:依托航天热控技术,开发汽车空调冷凝器、散热器等零部件,配套比亚迪、上汽、特斯拉等车企,2024 年新获特斯拉上海工厂订单,汽车零部件收入突破 25 亿元。

航天复合材料

:为航天科技集团提供卫星结构件、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部件,2024 年配套 “嫦娥六号” 月球探测器相关复合材料产品,航天业务收入占比约 8%。收入结构光伏业务(电站 + 组件):收入占比 65%,毛利率 15%,业务规模居国内光伏运营商中上游;汽车零部件:收入占比 27%,毛利率 22%,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航天配套及其他:收入占比 8%,毛利率 30%,虽规模小但技术壁垒高。三、航天动力(600343):液体动力 “转化者”,从火箭发动机到民用装备核心定位

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航天六院),是国内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民用化的核心平台,将航天液体动力技术转化为特种泵阀、氢能装备等产品,在石油化工、能源储运领域具备独特技术优势。

主营业务

特种泵阀

:基于火箭发动机涡轮泵技术,开发石油化工用高温高压泵、核电用安全阀门,2024 年为国内某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供应特种泵组,相关收入同比增长 21%。

氢能储运装备

:2025 年落地液氢罐箱生产线,依托航天低温存储技术,开发 20 英尺、40 英尺液氢罐箱,可满足氢能长距离运输需求,已与国内 3 家氢能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液力传动系统

:应用于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领域,开发装载机液力变矩器、地铁传动部件,2024 年工程机械配套收入占比约 15%。收入结构特种泵阀:收入占比 52%,毛利率 26%,为核心收入板块;液力传动及工程机械部件:收入占比 33%,毛利率 18%;氢能装备及其他:收入占比 15%(2025 年数据),虽刚起步但增长潜力大。四、航天电子(600879):航天电子 “配套核心”,无人系统与导航技术双突破核心定位

航天科技集团旗下航天电子信息产品核心供应商,为火箭、卫星、飞船提供关键电子配套,同时在无人系统、惯性导航领域形成技术壁垒,参与北斗导航、载人航天等所有重大航天工程。

主营业务

航天电子配套

:生产惯性导航系统(火箭、卫星姿态控制核心)、航天集成电路、测控通信设备,2024 年为 “北斗三号” 全球组网卫星提供导航载荷,配套收入占比超 50%。

无人系统装备

:研发 “飞鸿” 系列无人机,其中飞鸿 - 97A 隐身无人机 2025 年进入样机试验验证阶段,可用于侦察、电子对抗等场景,同时开发无人船、无人车等装备,2024 年无人系统收入突破 18 亿元。

民用电子技术

:将航天导航技术转化为车载导航模块、工业物联网终端,为物流、农业提供定位服务,民用电子收入占比约 20%。收入结构航天电子配套:收入占比 58%,毛利率 32%,技术壁垒高且需求稳定;无人系统装备:收入占比 22%,毛利率 28%,增速达 35%;民用电子及其他:收入占比 20%,毛利率 16%。五、航天彩虹(002389):无人机 “龙头”,航天技术赋能空中装备核心定位

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十一院),是国内 “彩虹” 系列无人机的产业化平台,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有率仅次于大疆(民用),在军用、民用无人机领域均具备竞争力。

主营业务

无人机系统

:核心产品包括彩虹 - 4(察打一体无人机,已出口中东、北非)、彩虹 - 5(长航时无人机,续航超 40 小时)、彩虹 - 10(倾转旋翼无人机),2024 年无人机出口收入同比增长 23%,占无人机业务总收入的 60%。

功能膜材料

:依托航天薄膜技术,生产光伏背材膜、绝缘膜、光学膜,为光伏组件、电子设备提供配套,2024 年功能膜收入突破 12 亿元,毛利率 18%。

无人机应用服务

:为农业(植保)、林业(防火监测)、应急(灾害勘察)提供无人机作业服务,2024 年完成国内首个省级林业无人机监测项目。收入结构无人机系统:收入占比 65%,毛利率 35%,是核心盈利板块;功能膜材料:收入占比 25%,毛利率 18%,业务稳定;无人机应用服务:收入占比 10%,毛利率 22%,处于快速拓展期。六、航天工程(603698):航天工程 “服务商”,依托火箭技术做产业延伸核心定位

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是集团航天工程技术民用化的核心平台,将火箭发动机燃烧技术、特种焊接技术转化至能源、化工领域,提供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

主营业务

能源化工工程

:开发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工程技术,为国内大型能源企业提供 EPC 总承包服务,2024 年承接新疆某煤制天然气项目,合同金额超 40 亿元,工程业务收入占比超 80%。

特种装备制造

:生产航天工程配套设备(如火箭发动机测试台)、化工反应器,2024 年为航天一院提供火箭试车台设备,航天配套收入占比约 15%。

技术咨询服务

:为能源企业提供工艺优化、节能改造咨询,2024 年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19%。收入结构能源化工工程(EPC):收入占比 82%,毛利率 20%,受能源行业投资周期影响较大;特种装备制造:收入占比 13%,毛利率 28%;技术咨询及其他:收入占比 5%,毛利率 35%。七、航天智装(300455):智能测控 “specialist”,从航天测控到民用检测核心定位

原属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卫星总体研究院),2024 年完成业务整合后聚焦 “智能装备 + 测控技术”,是集团在智能检测、航天测控领域的专业化上市平台,核心技术源自航天测控系统研发经验。

主营业务

铁路智能检测设备

:开发铁路轨道检测车、接触网检测设备,配套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地方铁路局,2024 年新推出第三代轨道探伤设备,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30%,铁路设备收入占比超 50%。

航天测控装备

:为卫星、火箭提供地面测控系统(如数据接收站、测控软件),2024 年为 “夸父一号” 太阳探测卫星提供地面测控支持,航天业务收入占比约 25%。

工业智能装备

:将航天测控技术转化为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为汽车、电子行业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2024 年工业装备收入同比增长 27%。收入结构铁路智能检测设备:收入占比 53%,毛利率 26%;航天测控装备:收入占比 25%,毛利率 38%;工业智能装备:收入占比 22%,毛利率 22%。八、乐凯胶片(600135):航天材料 “民用化”,从胶卷到新能源材料核心定位

原属航天科技集团,现划转至中国乐凯集团(仍与航天科技集团保持技术协作),是航天材料民用化的经典案例,从传统胶片业务转型为 “图像信息材料 + 新能源材料” 双主业,核心技术源自航天感光材料、高分子材料研发。

主营业务

新能源材料

:生产太阳能电池背板(用于光伏组件封装)、锂离子电池隔膜,2024 年光伏背板全球市场占有率超 15%,配套晶科、隆基等光伏企业,新能源材料收入占比超 60%。

图像信息材料

:生产医用胶片(X 射线、超声检查胶片)、工业射线胶片,2025 年推出 C200 彩色胶卷测试装(情怀产品,兼顾收藏与民用),图像材料收入占比约 30%。

特种薄膜

:为航天领域提供特种感光膜、绝缘膜,2024 年为航天科技集团配套卫星用特种薄膜,特种业务收入占比约 10%。收入结构新能源材料(背板 + 隔膜):收入占比 62%,毛利率 20%;图像信息材料(医用 + 工业):收入占比 28%,毛利率 25%;特种薄膜及其他:收入占比 10%,毛利率 32%。九、航天智造(300446):区域航天 “承接者”,四川航天的产业化平台核心定位

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七院),是集团在西南地区的核心上市平台,承担四川航天技术转化与民用产业拓展任务,业务覆盖 “电子材料 - 汽车部件 - 油气装备” 三大领域。

主营业务

高性能电子功能材料

:生产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覆铜板,用于 5G 基站、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2024 年为华为供应链提供高端覆铜板,电子材料收入占比超 40%。

汽车内外饰件

:开发汽车仪表盘、门板等内饰件,配套长安、吉利、长城等车企,2024 年新能源汽车内饰件收入同比增长 30%,汽车业务收入占比约 35%。

油气装备研制

:生产石油钻采设备(如井口装置、节流压井管汇),服务中石油、中石化,2024 年承接塔里木油田装备订单,油气装备收入占比约 20%。收入结构高性能电子功能材料:收入占比 42%,毛利率 24%;汽车内外饰件:收入占比 35%,毛利率 18%;油气装备及其他:收入占比 23%,毛利率 22%。十、中国卫通(601698):卫星通信 “运营商”,航天通信服务核心载体核心定位

航天科技集团直接控股的卫星通信运营核心平台,是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六大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在我国航天通信服务领域具有垄断性地位,同时为太空游项目提供关键通信支持。截至 2024 年末,公司资产合计达 224.12 亿元,归母净利润 4.54 亿元,业务稳定性极强。

主营业务

卫星通信服务

:运营 “中星” 系列通信卫星,提供广播电视传输、语音通信、数据传输等服务,覆盖我国国土及周边地区,为广电总局、三大电信运营商等核心客户提供稳定传输通道,2024 年广播电视传输业务收入占比超 50%。

特殊通信保障

:承担国家重大活动、应急救灾的卫星通信保障任务,例如 2024 年为青藏高原科考、东南沿海台风应急救援提供通信支持,特殊保障收入同比增长 18%。

卫星资源租赁

:向企业客户租赁卫星转发器资源,用于企业专网建设、海上通信等场景,2024 年新增海上石油平台通信租赁订单,租赁业务收入突破 8 亿元。收入结构卫星通信服务(广电 + 电信):收入占比 75%,毛利率 38%,为核心盈利来源;卫星资源租赁:收入占比 15%,毛利率 42%,盈利水平突出;应急与特殊通信:收入占比 10%,毛利率 30%,具有公益属性与商业价值双重特征。十一、中天火箭(003009):固体火箭 “转化先锋”,军民两用技术标杆核心定位

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四院),是国内小型固体火箭技术民用化的领军企业,在人工影响天气、特种材料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居首,核心技术源自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发经验。

主营业务

小型固体火箭业务

:增雨防雹火箭: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70%,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曾为北京奥运会、杭州 G20 峰会等重大活动提供天气保障;气象探空火箭:用于高空气象数据采集,为气象预报提供支撑;小型制导火箭:面向军民两用市场,2024 年相关订单同比增长 25%。

特种材料研制

:基于固体火箭耐烧蚀材料技术,生产炭 / 炭热场材料、钨渗铜特种合金,其中高压触头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超 70%,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领域。

智能测控延伸

:开发公路在线实时计量设施、测控系统集成产品,配套交通、能源行业,2024 年智能装备收入占比约 15%。收入结构小型固体火箭整箭及延伸业务:收入占比 58%,毛利率 32%,核心利润板块;特种复合材料业务:收入占比 27%,毛利率 40%,技术壁垒最高;智能测控延伸业务:收入占比 15%,毛利率 20%,为增长补充。十二、航天软件(688562):航天信息 “基石”,自主软件国产化主力核心定位

航天科技集团直接控股的自主软件与信息化服务核心平台,是国务院国资委 “双百行动” 改革试点企业,在航天及党政军领域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市场具有垄断性优势,支撑多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

主营业务

自主软件产品

:基础软件(神通数据库):在航天军工领域市占率超 70%,支撑火星探测、载人空间站等重大工程,2025 年受益于信创政策,金融领域拓展取得突破;工业软件(AVIDM 等):在航天科技集团内部渗透率超 80%,应用于运载火箭、北斗导航等装备研制,解决高端工业软件 “卡脖子” 问题。

信息技术服务

:提供审计信息化、商密网云服务及系统运维,主要服务国家部委和省级政府部门,2024 年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22%。

信息系统集成

:面向航天及党政军客户提供一体化集成方案,2024 年承接火箭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项目,集成业务收入突破 12 亿元。收入结构自主软件产品:收入占比 45%,毛利率 65%,核心盈利来源;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比 35%,毛利率 30%,业务稳定性强;信息系统集成:收入占比 20%,毛利率 18%,支撑软件产品落地。总结:航天科技集团上市平台的协同逻辑

旗下 12 家上市平台并非独立运营,而是围绕 “航天工程需求 - 技术转化 - 民用落地” 形成三层协同:

核心配套协同

:中国卫星(卫星制造)、航天电子(电子配套)、航天软件(信息化支撑)、中国卫通(通信保障)构成航天工程 “硬装备 + 软支撑 + 通信网” 的核心闭环。例如北斗导航工程中,中国卫星研制导航卫星,航天电子提供导航载荷,航天软件以神通数据库支撑数据管理,中国卫通保障地面与卫星通信链路。

技术转化协同

:航天动力(液体动力)、中天火箭(固体火箭)、航天工程(燃烧技术)将火箭动力核心技术转化至民用领域,同时为核心配套企业提供特种装备支持 —— 航天动力为中国卫星提供燃料输送泵,中天火箭为航天电子提供测控试验平台,形成 “核心技术 - 配套装备 - 民用转化” 的传导链条。

民用市场协同

:航天机电(光伏)与乐凯胶片(光伏背板)在新能源领域形成 “组件 + 材料” 供应链协同;航天彩虹(无人机)与航天智装(检测设备)在应急服务领域推出 “无人机勘察 + 地面检测” 一体化方案;航天软件的信创产品为航天智造(电子材料)提供数字化生产支撑,实现 “航天技术民用化” 的跨领域联动。

这种协同模式既保障了国家航天工程的稳定推进,也让航天技术快速落地至民用产业,形成 “航天牵引民用、民用反哺航天” 的良性循环,为我国航天强国建设与实体经济升级提供双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