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小米零百加速不含起步时间,绝非行业惯例,而是违反国标

前几天波哥发了个技术贴,从技术层面解读小米为什么零百加速不含起步时间这件事。没想到评论区就吵翻天了,质疑的声音主要有三种

前几天波哥发了个技术贴,从技术层面解读小米为什么零百加速不含起步时间这件事。没想到评论区就吵翻天了,质疑的声音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质疑的声音就是,零百加速不含起步时间这件事,始作俑者明明就是特斯拉,为什么你只批判小米,不批判特斯拉?还有智己极氪,也是用小字强调零百加速成绩不含起步时间或者是不含第一英尺起步时间,为什么你不去批判这些品牌?

在这里,波哥必须要表个态,除了特斯拉之外,诸如智己还有极氪等品牌的加速成绩同样不含起步时间,这些破事波哥之前是真的不知道,波哥是看了评论区才知道这些品牌原来也玩得这么花,波哥没有义务为这些品牌护短。对于这类行为,波哥的态度很明确,就一个字——呸!

说白了,这些品牌就是因为没有流量,所以才没有被波哥注意到。至于特斯拉波哥已经批过了,至少波哥强调了小米学的是特斯拉,特斯拉才是始作俑者,但是你不能指望小米和特斯拉所受到的社会批评力度是一致的,因为现在这两者的流量就不一样,流量大的那个,自然会招来更多的社会批评,这很正常的事。

你吃了流量的红利,就要有承受流量反噬的觉悟。

第二件事情,就是有网友把小米当年1元钱厚度那件事情翻出来了。然后有反对声音说,用1元钱硬币来让大家感性认识产品厚度没什么不妥,毕竟东芝和索尼还有惠普也干过,为什么你们不去批评东芝索尼惠普,就可劲顶着小米一家怼?

首先说明一下,上图的索尼X505笔记本是2004年发布的产品,至于为什么边上会标注是2023年,那就是别有用心的人在故意造谣说谎带节奏了。毕竟这张图也是波哥在评论区里保存下来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上一篇关于小米汽车零百加速内容的评论区里找到这张图。

还有东芝R632以及惠普PAVILION 14,都是2012年推出的产品。2004年和2012年的笔记本,用厚度去和硬币直径相比,在那个年代是有资格骄傲的。但是小米笔记本是什么时候发布的?根据摩尔定律,从2012年的东芝R632到小米笔记本,这中间有多少技术代差?

这就好比是说,30年前用大哥大的厚度去和硬币直径相比,你会说好棒;现在如果用智能手机的厚度去和硬币直径相比,你会说好蠢……

对了,为什么小米手机从来不用机身厚度去和一元硬币直径做对比?毕竟按照某些网友的说法,用1元钱硬币来让大家感性认识手机机身厚度也没什么不妥嘛!为什么小米它不这么做呢?

如果东芝索尼惠普到了现在,依旧用新产品去和硬币厚度做对比,你们觉得会不会被骂惨?当然不会!原因还是两个字,流量。因为流量小,所以东芝索尼惠普就算做得比小米更出格, 也不会招来比小米更多的批评。

这就好比王源、孙红雷、贾乃亮、鹿晗都因为在公开场合或者是室内吸烟被曝光引发公关危机,引发大量网友批评,甚至是导致粉丝和网友之间的骂战。但是,低素质烟民在公共场合甚至密闭空间中吸烟的事例比比皆是,为什么网友就不批评这些低素质烟民?为什么就不骂到他们在微博上道歉?

原因不用波哥解释吧?公众人物的流量和社会关注度,自然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比的。流量可以给公众人物带来财富,一个明星如果在微博说一句“我选择了某某车,某某车真棒” ,那一定是收了广告费的!普通网友在自己的微博上说相同的一句话,你觉得车企会给你打钱吗?但是反过来看,一旦公众人物出现了负面行为,流量也会带来更多的批评。

所以事情的本质就是,凭借雷军的营销手段,小米俨然成为了国内商业世界中那个最炙手而热的公众人物,所以当小米被骂惨的时候,千万不要愤愤然质问网友为什么不去骂路人甲和路人乙。

第三种质疑,有点技术含量了。有网友声称零百加速测试不含起步时间,这个不是特斯拉的专利,而是行业惯例,很多年前美国的1/4英里直线冲刺赛就采用不算起步第一英尺的计时方式……

所以这个就是在偷换概念,什么叫行业惯例?一个美国1/4英里直线冲刺赛就能代表整个汽车行业?而且,美国冲刺赛和我们平时的零百加速测试所采用的计量设备也是不一样的。美国的1/4英里冲刺赛用的是CompuLink计时系统,只要把光学感应起跑点设定在车头一英尺的位置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放在车头一英尺的位置?因为起跑之前车手就已经同时踩着刹车和油门蓄力,车身会发生轻微的震动和漂移,如果光学感应起点就压着车头放,那么极有可能因为车身的轻微位移而误判,从而导致提前计时。

这就好比奥运会百米比赛,起跑器也不会压在起跑线上,而是距离起跑线45厘米。

更何况,直线冲刺赛测的不是0-100m/h用时,而是0-400m用时,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而常规零百加速用的测试系统是VBOX系统,采用的是GPS测速原理。和CompuLink系统的光学感应原理完全不一样。由于不需要等发令,所以不需要长时间的蓄力,车轮一动就开始计时,所以这套系统不适合美国1/4英里直线冲刺赛。

两种测试方式,没有谁好谁坏的说法,只有适不适合的说法,只不过特斯拉小米智己极氪这些电车新势力,在营销上动了歪脑筋而已。

不管是丰田本田还是奔驰奥迪,从来就没有零百加速测试不含起步时间的这种说法,唯一的例外是宝马。

宝马也学坏了,不过很有意思,宝马也只是在M2 CS这款车上列出了两种测试方式下的成绩,至于卖得最多的宝马3系,其零百官方加速成绩还是依照传统模式,并没有不含第一英尺的备注。所以宝马虽然学坏,但并没有丧失传统车企的传统。

不过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争论下去,也分不出个高下,所以波哥要出大招了——在中国市场应该遵循怎样的零百加速测试方式,对此,波哥还专门查阅了国标GB/T 12543-2009《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第四节实验程序里面写的很清楚,零百加速测试就是车辆由静止状态全油门加速到100km/h……

大家看清楚了,是静止状态,标准中可没提什么不含起步时间或者是减去第一英尺距离,所以零百加速测试不含起步时间这种说法,根本就不是什么行业惯例,是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营销需求故意带节奏,让小白们都误以为这种做法是行业惯例。

这种做法很恶劣。这就好比F1比赛中,其它车都停在起跑线内等待起跑信号,结果有一辆车先跑起来了,还大言不惭的说,咱这叫滚动发车,滚动发车是行业惯例,你看看勒芒耐力赛就一直用的是滚动发车,这种发车方式自古就有且历史悠久……所以,你一个F1的比赛为什么要用勒芒的规则?你觉得这样说合适吗?

同理,0-100km/h加速测试为什么要用到0-400m加速测试的规则?人可以无知,但是不可以蠢,更不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