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王符在《潜夫论》中说:“一言之谬,千里差违。”
一句话说错了,就可能会导致千里之远的差错。
这话放在爱插话的人身上,其实再合适不过。
你会发现,那些总是忍不住逮住话就插话的人,其实是情商最低的。
因为不等别人说完就急着插嘴,然后自己说个没停的人,其实最容易让人生厌。
插话暴露浅薄,自显无知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先听后说。
而无知又愚蠢的人,才喜欢“见缝插针”,自我刷存在感。
三国时期,钟会年少聪慧,十三岁面见嵇康。
见嵇康打铁不理会他,便要开口质问。
却被嵇康抢先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悻悻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这次插话不成反被问住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
目中无人,或只觉得自己正确的人,才会喜欢插话,逮住就说个没完没了。
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似的,其实反而暴露出来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
卡耐基说:“倾听是最高形式的恭维。”
可以说,那些急着插话的人,往往最需要学一些如何倾听。
闲话少说,废话不说,急话更不能说,方能展现出一个人的品质和水平。
插话伤人尊严,破坏关系
那些总是忍不住打断别人说话,且老想着逮住话题就插话的人,最容易伤人。
再加上如果声音大,气势足,噼里啪啦一阵,人家就没有第二次跟你聊天了。
而且大多数人喜欢插话,习惯大声疾呼的人,也容易否定对方的价值。
北宋名相吕蒙正初入朝堂时,常被同僚插话打断自己的谈话。
但他从不争辩,只是默默记下每个插话者的名字。
后来他官至宰相,那些曾经插话的人惴惴不安。
他却平等相待,还说:“若当时计较,岂有今日?”
其实,那些情商最低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
正是因为容易伤人自尊,插话伤人,所以也最容易破坏关系。
《礼记》有言:“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长辈问话,不谦让就回答,是不合礼节的。
这个道理,其实适用于所有交谈。
凡事对话,保持平等,做到尊重,方能使得一段关系和谐、健康。
插话错失真知,局限见识
说白了,爱插话的人,其实最容易暴露出一个人的无知和情商低。
每个被打断的句子,其实背后都可能藏着重要信息。
你如果不会去聆听,不知道反思,那么自己哪怕打断了,然后自说自话。
其实,人家也听不进的了。
汉代名士陈遵宴请宾客的时候有个习惯,那就是总要收走客人的车轴键。
当他真正确保客人无法提前离席,且确定对方必须听完主人说话的时候,心才安。
虽然做法极端,却让宾客听到了许多精彩见解。
他的好友张竦说:“在陈府,方知听言之乐。”
希腊哲学家艾比克泰德说:“人生来有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多听少说。”
聪明人,尤其是那些情商高的人,都会先让别人的话说完,这也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逮话插话,恰恰暴露出来的是自己内心的浮躁与自大。
真正的高情商,是管住嘴巴、打开耳朵。
当你学会让别人的话语完整落地,你会发现,收获的远比插话得来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