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比方,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浓缩成一天,人类存在的历史只有三秒;相比于沧海桑田的自然力量任何生物都是微不足道的,但自生命诞生之日起,在短短“三秒”的时间之内没有任何生物对地球的改变比人更甚。人作为个体在大自然中除了大脑之外没有其他可称道的地方,不过凭借着一颗优秀的大脑我们在自然界衍生出了相比于其他物种全方位的优势;这其中最明显的当属人类复杂的、书面文字根本没办法说清楚的社会结构,人类社会发展出了从简单的群居生活开始,一步步由简单到复杂的社会体系。
原始社会是第一个人类社会形态。动物社会的领袖都是通过它们之间的角力决定的,领袖的职能大部分是对异性的交配权,只有这样强悍的基因才能够被传承;一些社会结构稍微复杂的动物领袖还需要点智慧,比如长途迁徙的领头者需要记下迁徙的路程;但是动物的社会结构与其称之为组织行为,还不如归之于本能更为妥当,年轻力壮的雄狮们会赶走年老的,但是它们不会把狮群组织起来去对付其他流浪的雄狮,故而它们的命运只能是等年老体衰之后被更年轻的赶走。不过发展出原始社会的人类却可以做这些事,原始部落的领袖一般是被部落内的成员推荐的,这其中智力所占的比重更大一点,因为等人类发展出了社会之后所面临的就不只是生存,与之相比如何维持社会现有的结构更难。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个社会形态,它最明显的标志是国家机器的建立和私有制度的产生,同时哲学开始出现。在这个阶段人类外部生存的矛盾已经变成次要的,人类内部秩序所激发的矛盾成了主要矛盾;原始社会还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被动适应,在奴隶社会中人类成了可以改变自然的存在。在稳固的经济基础之上,上层建筑的基础哲学出现,在此基础上人类社会向各个领域延伸。
随后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只是原有发展的延续。生产力是世界的基础,但世界的核心为运动发展;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向更高更好发展,不发展或者不能发展则会被其他的发展淘汰继承。当西方社会不能再发展被日耳曼人带入中世纪之后中国华夏文明攀登上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而当华夏在明清时期不再发展的时候便被西方超越,直到现在我们还不得不紧追西方文明的脚步。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个世界的主旨只还会是发展。在当今各个民族国家的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军事,也不只是经济甚至文化,其胜负手在于哪一个民族率先进入下一个公有制社会形态,哪一个国家率先建立符合生产力发展的下一种生产关系!生产力因为原有的生产关系其上限已经被注定了,只有突破原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力才会继续发展,人类文明才能继续进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准,探讨了以前存在过的文明和国家,通过对其发展的研究探讨它兴亡更替的规律,总结教训;中国所走的发展道路没有前例可寻,以史为鉴才能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