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大明300年》 阮景东 著
赵均用来到山东后自然要将毛贵取而代之,可是令人惊诧的是他竟然杀死了毛贵,这是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的事情。分裂已经开始就不会结束。得知毛贵被杀的消息后,毛贵的部将继续祖从辽东返回怒杀赵均用,山东红巾军进入相互仇杀的时代。赵均用死后,山东红巾军由毛贵部将田丰掌管。不知什么原因,中路军红军将领王士诚也来到山东,跟田丰开始争权夺利,双方互相攻伐。乘着山东红巾军内讧之际,察罕帖木儿率大军于1361年直扑山东,田丰、王士诚降元,元军开始进攻山东红巾军的治所益都。元军久攻益都不克,戏剧性的变化又一次开始,投降元军的田丰、王士诚杀死察罕帖木儿回归红巾军。察罕帖木儿这位大元的军事强人竟然如此殒落,真是世事弄人。察罕帖木儿一死,大元将他的权力移交给他的养子王保保,保保带着大军向山东的红进军发起最后的攻势。1362年盘踞山东六年之久的红巾军全部覆没。
为了对付开封的龙凤政权,大元的另一位军事统帅孛罗帖木儿先后攻占了大同和曹州,切断了开封跟中路红巾军和东路红巾军的联系。龙凤五年(1359年)开封再次被攻破,龙凤政权的5000名官吏,红巾军的数万家属被俘。刘福通带着韩林儿逃到了江苏安丰,继续用龙凤政权的名义对各部发号施令。
私盐贩子张士诚登场了。张士诚、方国珍这些人时叛时降,典型的革命队伍中的机会主义分子,如今看见龙凤政权倒台,他们自然又投降元廷。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的大军猛攻安丰,刘福通遣人向南京的朱元璋求救,关于韩林儿和刘福通的历史迷雾将要揭开。
《明实录》 《明史记事本末》《明通鉴》 《蒙兀儿史记》的记载都是安丰城破刘福通战死,而韩林儿突围到了滁州,之后朱元璋亲率大军赶到。这种记载可信度是最高的,固然是由于史料的权威性,但还有其他的判断。刘福通是龙凤政权的领导者,如果他在安丰没有死,去了滁州一定还会东山再起,一定还会发号施令。但历史关于刘福通的叙述在安丰这个地方嘎然而止,这就说明他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那小明王问题又该如何呢?
首先,他在安丰没有死。如果死了,朱元璋不会又把龙凤旗号抗了几年,那就说明小明王在滁州。那么小明王最终结局如何?是不是被朱元璋在瓜洲溺死?答案应该是这样的,无论是《元史》还是《实录》都没有关于明王结局的记载,看的出朱元璋对此讳莫如深。还有朱元璋明知廖永忠擅长揣测其意,还派其去迎取小明王,其用意不言而喻。
一个首义人物,一个坚持反元12年人物,一个在北方抵抗大元最凶猛军队进攻的人物,一个利用白莲教将各方凝聚在一起的人物在明修《元史》中只是被定义为贼而草草收场。以至于后世人只知道朱元璋,不知道刘福通。
龙凤政权、龙凤年间的往事只能跟这草原上的帝国一样随风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