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宗教和艺术是干什么的。
藏经洞绢画 药师净土变相图 菩萨 (唐)
宗教,包括佛教,有一套非常严肃、严格的教义和规矩,用来指导信徒的行为,整个氛围是庄严、神圣的。为了吸引人们信仰,佛经里花了大量笔墨去描绘“佛国世界”(比如西方极乐世界)有多么美好、多么殊胜:
音乐是自动的:天空中飞舞着各种乐器,每件乐器都拴着飘带,自己就能奏出“世界第一”的美妙音乐(这就是“不鼓自鸣乐”)。
住房是随心所欲的:天人们住的房子、宫殿,高低大小,你心里一想,它马上就出现。
环境是七宝镶成的:佛陀坐着的宝池,有“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树林”,都是用金、银、琉璃等宝贝做成的。池底是金沙铺地,池里的莲花像车轮那么大,发光喷香。
藏经洞(唐)药师净土变相图右飞天
氛围是歌舞升平的:佛陀身边有菩萨们陪着听法,天空中永远在演奏“天乐”,黄金铺地,昼夜不停地落下曼陀罗花,还有各种神奇的鸟在唱着优雅的歌……
总而言之,佛国就是一个极致奢华、快乐、美妙的“宇宙顶级VIP净土”。
佛经写得虽然好,但文绉绉的,古代老百姓没几个能看懂。怎么办呢?于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想出了两个大招:
“变文”:相当于把佛经改编成说唱故事,有说有唱,通俗易懂。
“经变画”:就是把佛经里描述的文字,用画笔变成宏伟壮观的壁画。这就是您能在敦煌石窟里看到的大量精美壁画。而“飞天”,就是在这“经变画”中诞生的,最浪漫、最自由的精灵。
飞天的形象:画师笔下的自由与浪漫
佛经里虽然提到了飞天,但并没细说她们到底长什么样。这下可好,给了敦煌的画工们巨大的创作自由!
藏经洞(唐)药师净土变相图左飞天
西方天使:靠长翅膀才能飞,讲究人体结构的真实美。
东方飞天:完全不需要翅膀!她们靠的是什么?是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这种“以带当翅”的画法,是典型的中国写意风格——不追求物理上的真实,而追求意境上的飘逸和神秘。这让整个画面充满了天宫仙境的感觉,艺术境界一下就升华了。
人间的模样:画师们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美女(比如宫廷里的仕女) 当作模特,给了飞天姣好的面容和曼妙的身姿。所以,飞天其实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心中最美形象的化身。
别看飞天飞得好看,她们在佛国世界可是有正经工作的,主要职能有三个:
礼拜供奉:比如双手合十行礼,或者捧着鲜花、水果献给佛陀。
散花施香:手里托着花盘、花瓶,把花瓣和香料洒向空中,让佛国世界充满香气和美景。
歌舞伎乐:这是最常见、最迷人的形象!她们手持各种乐器(琵琶、箜篌、笛子等)边飞边演奏,或者成群结队,翩翩起舞。
您可能会问,这些动作也没什么情节啊?其实,她们做的每一个动作——合掌、散花、奏乐——都代表了人间信徒对佛陀最虔诚的“供养”(可以理解为粉丝对偶像的最高敬意和奉献)。
莫高窟220窟(初唐)·主室北壁·伎乐菩萨
为什么肃穆的佛国会有飞天飞舞?
因为飞天是连接庄严佛国与世俗人间的美丽桥梁。她们把晦涩的佛经文字,化作了所有人都能看懂、都能被感动的视觉诗篇。她们用最优雅、最欢快的方式,具象化地展示了佛经里描述的“万种伎乐”、“天雨曼陀罗花”的极乐景象。
她们的存在,不仅没有破坏佛国的庄严,反而让这种庄严变得生动、亲切、充满吸引力。可以说,没有飞天的敦煌,是不完整的;没有飞天的佛国,也会失去大半的魅力。她们是古代无名艺术家们,在严格的宗教框架下,绽放出的最浪漫、最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之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