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摸着美国过河,还得再来一次?

8月份,我曾说过,这一轮行情,越是临近4000点,顶层压制的动力就会越充足,并且由于近几年,手中收集了大量的筹码,必要时

8月份,我曾说过,这一轮行情,越是临近4000点,顶层压制的动力就会越充足,并且由于近几年,手中收集了大量的筹码,必要时,只需丢一些出来,大盘会自然而然的,被稳定在某一个区域,形成顶层认可的慢牛!

以近期的结果而言,还是相当的正确,9月10号,受到甲骨文消息的影响,9月11号便突破了9月3号的3888点,之后便不了了之,到了9月18号,在美联储降息的影响下,当天距离冲破3900点,只有一点之遥,然后券商齐刷刷的出现了超级大卖单,紧接着整个盘面,被锤的一言难尽!

以我个人的看法,当下的大A,已经形成一个极其明显的,情绪和流动性的双重闭环!

简单的说,上涨已经和经济的基本面无关,而是和上涨,预期,资金,三者共振的反身性有关!

这些日子,大家因该没少听说,资金正从各个渠道,流入资本市场,推动着大A上涨,这个消息的真实性没啥问题,但进来的资金,有多少,能推动多久,存在着疑问,有趣的是,进入市场的人,如果看到大A,因为资金的流入出现了上涨,就参与其中,如此循环几次,“储蓄搬家”,就从小范围开始了扩散,预期成为一个现实!

所以在当下的节点,行情已经变得非常混沌,想往前冲,你就要考虑,还有多少资金,相信“储蓄搬家”这样的叙事,以及顶层的打压,房子现在什么德行,大家也都清楚,资本这个场子,要是一年跑完十年的量,以中美竞争的激烈度,后面9年怎么办?也不要怀疑国家能不能,东风都做到了覆盖全球,一个大A,又能有多大的难度!

留下来的也不用过于担心,回调的幅度不会很大,回到3000点之下,更是不可能的,大家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美国降息既然已经开启,那就代表着一个周期的开始,2025年和2026年,市场预测美联储降息分别是2到3次,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出笼的美元,会迫不及待的涌向全球,要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压制的太狠,就很容易让美西方的资本,捡了便宜!

此外,打造慢牛,短期内,是为了化债,刺激需求,以及拉升估值,长期看,也是关乎到,我国能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击败美国,坐稳第一的位子!

严格说起来,近几年,我国在新能源和芯片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那就是至始至终,我国还没有出现一个产业链足够庞大,市场前景足够优质,从0到1的元创新!

新能源和芯片,本质上还是属于,一种价格上,效率上,从1到100的改良型创新,我国货币与美元货币,明面上是7比1,实际的购买力,经过多方比较,顶多也就3比1,这提升了一倍的购买力,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我国的工业品,在质量,价格,种类上的优势,让普通人也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享受到发达国家,才能享受到的物质生活!

只是普通人能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物质生活,是工业产能的极度充沛,是商品利润的跨越式下降,所以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更大的市场,我们只能不断的攀爬产业链的上游,而这,势必和高端产业链的原有生产者,产生剧烈冲突!

以往日韩,一直将经济靠我国,军事靠美国,作为一种国策,但到了最近两年,已经演变成,军事靠美国,经济也靠美国,其核心原因,便是韩国的造船,面板,芯片,日本的汽车,电子设备,都一点点被我国取代,日韩偏偏又没啥好办法,因而又将希望寄托于美国,只是美国这碗饭,也不是那么好吃!

加关税也就罢了,按照美国的要求,搬迁产业,照样是韭菜的命,现代汽车和LG能源解决方案,响应美国的号召,上赶着跑去建厂,结果300多名协助建厂的韩国工程师,因签证问题,被认为是非法移民,青天白日下,每人喜提一副金链子,被抓了进去!

这事,要我说也是韩国不懂事,川宝的两个任期,最重要的口号是什么,自然是制造业回归,而回归的目的是什么?一是可以整顿美国的工业能力,二是提高美国的就业率,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而韩国为了赶工期,这么多的本土美国人不去雇佣,居然天真至极的,通过签证,搞来这么多的韩国工程师,这简直视“美国优先”为儿戏!活生生的打了川宝的脸!

回归正题,我国产业链升级的巨大成功,是毋庸置疑,但和很多先发国,出现了产业替换也是事实,2024年,我们的产能已经占据全球的35%,并且每年还在这个基础上递增,我们自身的消费力,即便没有达到瓶颈,也不可能消费掉如此多的产能,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海外的市场消化,但以美西方为代表的发达市场, 又在我们的产业挤压下,变得日渐贫穷!

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矛盾的一点,我们越是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更稳定的经济发展,就越是要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越是成功,美西方和我们的矛盾就越大,返贫的时间线就越会提前,一边是工业产能越来越多,一边是全球市场因关税和贫穷,变的越发狭小,所以即便我们没兴趣去关心未来的美西方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市场狭小,导致我们物质生活的提升,被卡在某个范围,也是值得思考的!

之前的文章中,我屡次说过,现阶段的美国,在与我国的竞争中,各个领域近乎是全面溃败,沙利文这样的美国精英,更是要违背“祖制”,意图学习我国的“先进经验”,到了川宝的二次登顶,连装的心思都没了,直接推动英特尔的“郭起化”!

这些不加掩饰的举动,固然证明了我国发展路线的正确,但有一点,我们也要注意到,现阶段的比拼,两国是存在着比较优势,也就是在新的科技革命尚未爆发,我国的郡县制,可以通过“总动员”的方式,更为高效的调动一切的资源,去追赶当下最优质的产业和科技,但对于如何创造出一个,具备广阔前景且产业链足够庞大的元创新,目前我们是没有经验的!

反观美国,甭管他现在烂到什么程度,第三次的互联网革命,是美国一手推动且领先世界的,所以美国的制度,在创新方面,也就是硅谷+华尔街的模式,有很大的可取之处!

技术先进和市场需求,从来都不是必然匹配,初代的互联网,虽然是美国军方开发的技术,但在当时,没几个清楚他有啥用,直到进入资本市场,在充足的资金之下,大量的科技创新者,以此为基础,不断的进行试错,才筛选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才形成了后来的互联网革命!

也就是说,元创新的爆发,并不是真的无迹可寻,允许科技公司,有试错的空间,有退出的渠道,有估值泡沫的疯狂,再结合市场的需求,不断的筛选出符合大家需求的商品,这个过程往往又需要很长时间,完全依靠顶层的导向,是不行的!

通往未来的赛道,往往是很多条,顶层可以有很多先进的技术,但他站的太高太远,对于市场的敏感度,是落后于身处最前端的企业,市场的反馈,往往又瞬息万变,倘若不能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策略,一步慢,只会步步慢!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顶层在其中的作用不重要,而是双方的侧重不同,资产的投入,平台的搭建,以及技术的下放,都是需要顶层的全力支持,而如何将技术和市场结合,再以最快的速度,将有前景的商品量产化,才是私企在元创新中最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我国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坐稳世界第一的位子,持续提高物质生活的层次,拥有更多的就业和更好的经济增长,以及在世界上拥有更多的朋友,元创新是逃不开的一环,而实现的这条路,金融市场所提供的融资,渠道,造富,是不可或缺的!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喜欢,随手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