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坦慕尼协会的“生意经”
话说20世纪初的美国政坛,若论江湖气最浓,当属纽约州的“坦慕尼协会”。此派掌门人乔治·华盛顿·普朗基特,执掌纽约州政坛数十年,麾下门生故吏遍布官场,控制着超过12000个“铁饭碗”,年发饷银1200万美元,比当时最大的钢铁公司还阔气!这位老江湖有句名言:“搞政治,诚实不重要,效率不重要,眼光长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帮弟兄们搞到好工作、好粮价、好生意!”——活脱脱一副梁山泊宋江的做派,只不过宋江分的是金银,普朗基特分的是官位。普朗尼特对自己的“生意经”毫不避讳,曾理直气壮道:“我看到肥肉,岂能不吃?”那会儿的政党组织,说白了就是“分赃联盟”。大佬们掌控官职任免、市政工程,用工作、粮食、衣物收买新移民的选票,再靠这帮“基本盘”巩固权力。比如波士顿的“地头蛇”詹姆斯·柯利、堪萨斯市的“彭家帮”彭德格斯特(此人甚至号称能把哈里·杜鲁门捧进白宫)、芝加哥的“戴家堡”理查德·戴利……个个都是呼风唤雨的土皇帝。彭德格斯特的名言更直白:“选票就是一切,管他手段干不干净!”——这架势,堪比明朝锦衣卫指挥使,只不过锦衣卫听皇上的,这帮人听自己的。
二、大佬的黄昏与政党“变形记”
然而花无百日红,政坛大佬的江湖终有散场之日。20世纪后半叶,民主改革推进、政府接手社会福利、腐败丑闻频发,大佬们渐渐失了地盘。昔日靠“发粮发衣”拉选票的套路,如今被政府低保政策取代;曾经一手遮天的提名权,也被初选制度夺走。政党组织从此“下岗再就业”,从发号施令的“掌门人”沦落为伺候候选人的“超级奶妈”。变化有多大?且看三对比:
权力路线:从前是“基层→州→中央”的垂直管控,如今是“中央→地方”的撒钱式支援;
候选人关系:从前政党是“造星工厂”,候选人是产品;如今候选人自带流量,政党成了“后勤保障部”;
拉票手段:从前靠线下拜码头、发救济粮,如今靠线上募捐、大数据精准轰炸。——简直像从明朝的八百里加急驿马,一夜跨入5G视频会议时代!
三、全国委员会:神秘的“国会山钱庄”
若问当今美国政党的权力核心在哪儿?非“全国委员会”莫属。但有趣的是,老百姓连两党主席姓甚名谁都不知道!比如小布什时代的共和党主席肯·梅尔曼,此君乃布什心腹,从竞选现场指挥一路升任“钱庄大掌柜”,专长是替老板擦屁股:伊拉克泥潭、飓风救灾不力、窃听丑闻……每次布什被骂得狗血淋头,梅尔曼就跳出来“洗地”,堪称政界金牌公关。而民主党主席霍华德·迪安却是画风清奇。此公早年竞选总统时,以“互联网募捐祖师爷”闻名,虽败犹荣。后来他执掌民主党,不走寻常路,专挑共和党地盘搞“正面硬刚”,气得党内同僚直跳脚。比如他一句“共和党是白人和基督徒的党”,立马被自家参议员利伯曼骂上热搜:“这是破坏团结!必须道歉!”——可见全国主席这活儿,干好了是协调全局的萧何,干不好就成了四处点火的反贼。全国委员会的真实权力,藏在“国会山钱庄”的账本里。2004年大选时,两党给人口仅加州十分之一的俄勒冈州砸了同等巨款,只因这里是“摇摆战场”。更精妙的是“国会山委员会”(专攻国会选举的四大机构),它们像猎头公司一样四处物色强棒候选人,再撒钱、派顾问、做广告,甚至帮候选人搞“政治相亲”——引荐金主爸爸。不过钱要花在刀刃上:2006年中期选举,民主党主席迪安想“广撒网”,众议院竞选主席伊曼纽尔却要“重点捕捞”,俩人吵到公开决裂,结果民主党反而翻盘夺回众议院!——这剧情,堪比严嵩与徐阶斗法,只不过争的不是青词,是选票。
四、州党委:低调的“地头蛇”与宪法“漏洞”
说到州一级政党组织,那更是“一地鸡毛各不同”。譬如康涅狄格州,2006年资深参议员利伯曼在初选被草根商人拉蒙特挑落马下,州党委只能干瞪眼——因为有些州规定党组织不得偏袒初选候选人。但换个州,党委却能直接内定提名名单!这种混乱,全拜美国联邦制所赐:50个州有50套玩法,堪称政坛“五行八作”。州党委的复兴,靠的是“合法钻空子”。联邦法律限制候选人直接收钱额度,但允许政党无限额协调竞选资源。于是州党委化身“共享服务平台”:建数据库、搞民调、发广告、组织扫街拜票……小候选人单打独斗玩不起的“高科技”,党委帮你团购!比如亚利桑那州民主党委主席戴维·沃德,名头虽不响,却默默建起全州选民信息库,功在千秋。——这角色,像极了明朝的县丞,品级不高,却是衙门实际运转的枢纽。
五、全国大会: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春晚”
每四年一次的政党全国大会,表面上是最高权力机构,实则已成“政治春晚”。2004年民主党大会,候选人克里登台喊一句“向大会报到”,台下掌声雷动——但明眼人都知道,提名早内定了,纲领早敲定了,副手早选好了。大会的真正功能是团结全党、电视造势,顺便给代表们发点纪念品。不过也有翻车时刻。1992年共和党大会,社会保守派把纲领写得极端激进,结果党内温和派当场炸锅;而民主党大会被克林顿团队牢牢把控,纲领刻意走中间路线,一派和谐。两相比较,高下立判。——这戏码,仿佛嘉靖朝“大礼议”之争,只不过争的不是皇帝爹妈名分,是堕胎权和税收政策。
六、政党的未来:从“分赃帮派”到“服务生”
回顾美国政党百年史,犹如一部江湖帮派转型记:
镀金时代:大佬们是“分赃堂主”,权力来自官职与恩惠;
21世纪:政党成“竞选服务公司”,权力来自资金与数据。而今选民只知拜登特朗普,谁管民主党主席是谁?但正是这些隐形机器,在背后操控募款、民调、广告,堪称现代版“影子内阁”。
正如普朗基特若能穿越到今天,大概会唏嘘:当年老子靠发粮食就能当土皇帝,如今你们还得学写代码、搞大数据!——时代变了,政党的“江湖”却没变,只是换了个场子,继续上演权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