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文/王振德
在纷繁复杂的艺术长河中,水墨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东方美学的深邃与悠远。“水墨归真”,寓意着以水墨技法为载体,拨开艺术创作中的浮华迷雾,回归质朴纯粹的本真之道,探寻艺术最原始、最真挚的表达。水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万千气象。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简单纹饰,到历代名家笔下的文字、山水、花鸟、人物,水墨艺术历经千年沉淀,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却能用黑白二色,展现出天地的苍茫、自然的生机;传达出创作者内心的波澜与宁静。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创作的形式与风格日益多样,许多创作者陷入对技巧、潮流的盲目追逐,却逐渐遗忘了艺术的初心。“水墨归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倡导艺术家们放下刻意的雕琢与繁复的修饰,以纯粹的心境,回归水墨艺术最本质的表达。用一支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用真心来描述,让每一根线条、每一团墨色,都成为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的艺术创新,是扎根于对传统的敬畏与传承,基础上才能有创新有突破!而“归真” 并非固步自封,而是以澄明之心与古人对话,以赤子之态为时代立言。当画家以“归真”之心进行水墨创作,便是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方净土。在这里,没有外界的纷扰与评判,只有创作者与水墨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水墨归真,不仅是艺术技法的回归,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它让作者在笔墨流转间,触摸到艺术的真谛,感悟到生命的纯粹与美好。愿观者能于此邂逅水墨的本真之美,感受中国书画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天津文史馆馆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

【李小成题】
艺术家简介

李小成 字越吉,山东章丘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文化中心美术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童真为墨 时代作纸
李小成童趣小品画鉴赏
军旅艺术家李小成,能书善画两样皆佳。听说他也刻印,他的画上的印章,大都出自他本人之手。这更加让我惊讶,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能有如此潜心探索书画者让人敬佩!有一天我们在机场偶遇,他让我看了几幅小画的照片,本人颇觉清新,遂即写了几点看法。
李小成的童趣小品画,如一泓清泉,将乡村孩童的嬉戏日常化为纸上风景。他以水墨为骨,笔触间流淌着对童真的敬畏与对时代的洞察,让传统笔墨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笔墨写童真:在简与韵中捕捉生命本色
李小成的笔墨语言,尽显“以简胜繁”的东方智慧。画中孩童或攀枝摘果,或溪边垂钓,或围坐对弈,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灵动姿态。《跳水高手》里,树干的墨色浓淡相间,皴擦出岁月肌理,而孩童的背心、短裤以石色晕染,线条拙朴却精准——腿部的弯曲弧度、手臂的发力感,皆在顿挫转折间尽显张力。《牧趣》中的牧童,斗笠以淡墨滃染,衣纹则用枯笔扫出,虚实对比间,既写出山野之气,又传递出孩童的稚拙与洒脱。
他善用“计白当黑”的构图法则。《垂钓图》中,大片留白处,仅以数笔淡墨点染水面波纹,孩童屏息凝神的姿态便被衬得愈发专注;《观棋》里,四个孩童围坐的疏密错落,与棋盘的方正、树影的摇曳形成动静对比,将“观棋不语”的童趣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少少许胜多多许”的笔墨控制,让画面呼吸感十足,恰似孩童世界里的纯粹——不加雕琢,却自有韵律。
二、笔墨当随时代:传统技法与当代生活的共振
李小成的童趣画,是“笔墨当随时代”的生动注脚。他并未停留于古画中“牧童骑黄牛”的古典意象,而是将目光投向当代乡村孩童的真实生活:竹篓里的板栗、垂钓的鱼竿、田埂上的斗笠……这些充满时代印记的物象,被巧妙地融入画面,让传统水墨焕发出鲜活的时代气息。
《上海丰盛人生》中,孩童蹲坐于石畔系鞋带的场景,既保留了水墨写意的洒脱,又暗含现代都市生活的背景;《山乡童趣》里,背着竹篓的孩童与山石的水墨交融,既见传统山水的苍茫,又显新时代乡村的生机。他以传统笔墨为根,却敢于突破程式:画树时,以泼墨写枝干的苍劲,辅以没骨法点染叶片;绘水时,以淡墨晕染波纹,又以留白强调光影——这种“古法为基,新意为魂”的创作,让笔墨既是传统的,更是当代的。
三、现实主义叙事:在烟火气中锚定人文温度
李小成的童趣画,本质是现实主义的诗意表达。他聚焦于“平凡中的不平凡”:《跳水高手》里,孩童攀枝的瞬间,是乡村生活的野性与自由;《童趣》中,两个孩子在山石上的互动,是童年友谊的纯粹;《棋乐融融》里,孩童观棋时的挤眉弄眼、摩拳擦掌,是成长中的好奇与争胜。这些场景无不是当代乡村生活的切片,却因画家的提炼,升华为永恒的童年符号。
他的作品中,常以书法题跋点睛。《山乡童趣》中的“跳水高手”四字,以篆籀笔法写出,拙朴中透着童趣;《童趣》里的“儿时第八大快乐随时可以来”则以行书抒怀,笔随心动,与画面的水墨淋漓形成呼应。这种“诗书画印”的融合,不仅是形式上的传统延续,更是对当代童趣的精神阐释——让每个观者在水墨间,找回自己童年时的“小确幸”。
四、结语:童真为镜,照见时代与永恒
李小成的童趣小品,以笔墨为舟,载着当代人的童年记忆驶向艺术彼岸。他既继承了宋元以来“童子画”的灵动意趣,又以现实主义笔触记录时代变迁中的童真不灭;既守护着传统水墨的写意精神,又让笔墨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的生长点。那些攀树的、垂钓的、嬉戏的孩童,不仅是画面中的形象,更是时代镜像下的生命缩影——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永远保留一份对纯真的敬畏,对自然的亲近,对生活的热爱。
正如他的画中题跋:“笑着,就哭了;哭着,就笑了。”这看似矛盾的童言,恰是李小成艺术的核心——在水墨的浓淡干湿里,书写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密码,让童趣成为跨越时代的精神坐标。
文(海文)
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