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新型网贷陷阱:“强制下款”后暴力催收,多人已中招

天上掉下的“馅饼”还是“陷阱”?男子账户莫名收钱后遭遇暴力催收一笔突如其来的转账,让河南濮阳的杜先生陷入了一场噩梦。9月

天上掉下的“馅饼”还是“陷阱”?男子账户莫名收钱后遭遇暴力催收

一笔突如其来的转账,让河南濮阳的杜先生陷入了一场噩梦。

9月7日下午,杜先生的建行账户突然收到1300元转账。转款人显示为“杨爽”,一个他完全不认识的名字。这笔来路不明的钱款让他心生警惕,他立即联系银行客服并按照建议向派出所报警。

然而,真正的麻烦在4天后才开始。9月11日,自称“5秒速借”平台的催收人员联系上杜先生,声称这1300元是他在该平台的借款,要求连本带息偿还2430元。令人震惊的是,到了第二天,还款金额又飙升至3731元。

“强制下款”的新套路

杜先生坚称自己从未主动借款。“我已经记不清是不是点过什么非法链接了。”他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困惑。这种新型借贷套路的特点在于,借款人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完成”了整个借款流程。

根据催收人员的说法,杜先生可能是点击了某个短信广告链接,并完成了人脸识别认证。但当澎湃新闻要求对方出示相关证据时,对方以“保护客户隐私”为由拒绝提供,反而威胁记者:“你也敢打电话,你是真的是为了新闻什么都不怕。”

猖獗的暴力催收

杜先生提供的通话录音显示,催收人员语气嚣张:“不管你报警不报警,马上就轰炸你个”、“借钱还不起了”、“把你通讯录都告一遍”。自9月11日起,杜先生及其亲友开始频繁接到骚扰电话。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催收电话的归属地分别为河北唐山和浙江衢州,其中一个号码已被标记为“商业营销”电话。这种跨地域、隐蔽性强的作案方式,给受害者维权和警方侦破都带来了困难。

难以追查的“幽灵平台”

尝试在各大应用商店查找“5秒速借”APP,却一无所获。这个平台就像幽灵一样,存在于网络空间的暗处。然而,网络上早有类似投诉:今年4月、5月,就有网友反映在所谓的“5秒速借”APP上填写资料后,遭遇强制下款1800元,三天后需还款3200元。

这种套路的核心在于:利用受害人信息完成“借款”流程,通过第三方账户进行转账,制造“自愿借款”的假象。随后通过暴力催收手段逼迫受害人还款,实现非法牟利。

警方建议:保持警惕,切勿轻易还款

濮阳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濮上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暂不建议杜先生退还该笔款项。这一建议背后,是对新型诈骗手法的警惕。

目前,杜先生账户上的1300元仍未动用,但他和亲友的生活已被严重干扰。突如其来的骚扰电话、充满威胁的催收言论,让这个普通家庭陷入了不安。

新型借贷陷阱的警示

这起事件暴露出的新型借贷陷阱具有几个明显特征:

1. 主动“强制下款”,制造既定事实

2. 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完成借款流程

3. 通过暴力催收手段施压

4. 平台隐蔽性强,难以追查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谨慎进行人脸识别等敏感操作。一旦遇到类似杜先生的情况,应及时报警并保留证据,切勿轻易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