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签了关键矿产协议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欧盟怕稀土断供急了,赶紧找中国商务部部长聊了快两小时求解决方案。
美澳这协议到底藏着什么心思?为什么这份协议会让欧盟慌了神?中国又会怎么回应欧盟的诉求?
10月20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了涉关键矿产协议,核心就是要掌控稀土供应链。
协议里写得很清楚,未来6个月,美国和澳大利亚各自至少得投10亿美元,一起支持总金额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项目,从挖矿到加工都要管。为了紧盯这件事,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响应小组,重点就是查供应链哪里有漏洞。

双方签完字之后,特朗普就得意地宣布:大概一年后,美国的关键矿产和稀土能多到用不完;白宫官员也说这能打破中国稀土限制。
可牛吹得再大,也得认清现实。英国广播公司就泼了冷水,说澳大利亚的稀土加工能力和产能,大多还在初步建设或者可行性研究阶段,想短期内赶上中国,根本不现实。
而且美国自己的电力问题还没结局呢,又来搞稀土了,要知道稀土提纯是特别费电的,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已经警告了,未来十年美国差不多一半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甚至可能经常停电,连基本用电都保障不了,咋搞稀土加工?
好多问题还没解决,特朗普就着急忙慌地宣布将会有多到用不完的稀土,未免也太着急了。
不过美澳这边协议一签,欧盟立马是“扛不住”了。
中国10月初收紧了稀土出口管制,连最终用户都要管。可欧盟的汽车、芯片、风电这些支柱产业,全靠稀土撑着——新能源汽车电机、芯片制造、风电设备里,哪儿都少不了稀土。

偏偏欧盟自己没能力开采和加工稀土,一直靠从外面买。之前欧盟还跟着美国在稀土议题上对中国说三道四,结果美澳签协议的时候,压根没带欧盟玩,既没让欧盟投资,也没留一点资源份额。
这一下欧盟能不慌吗?所以欧盟赶紧给中方打来了电话商量稀土的事。
10月21日,王文涛部长应约和谢夫乔维奇视频会谈,这近两个小时的对话,双方都亮明了立场。
中方强调,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是依法依规完善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体现的是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不是所谓的 “卡脖子”。
而且中方一直给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在合规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欧企的合理需求。

欧盟那边的态度也不错,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表示,欧方理解中方是出于国家安全和国际共同安全的考虑,才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这是之前没明确说过的。
但他也没绕开欧盟的诉求,希望中方能加快审批欧企的申请,缓解欧盟的稀土焦虑。
谢夫乔维奇会后火速开新闻发布会,就是想让外界知道,欧盟和中国在稀土问题上有沟通的可能。
说到底,当前全球供应链的博弈,已经不是简单的选边站了,而是“优势互补”的务实合作。欧盟这次主动找中方对话,或许是它清楚地认识到了,跟着美国对抗是没有好处的,和中国务实合作还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