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之光照亮人生 我们这样践行人生中心教育

《人生中心教育论纲》
当“人生中心教育”的理念,随李金初校长的指导落进校园的每一处课堂,一场关于“育人”的深度觉醒,正在老师们的笔尖与心尖生长。
一、一场与“教育本质”的对话李校长亲授
2025年8月29日,李金初校长亲临博文学校小学部,带着《人生中心教育论纲》的核心思想,与老师们围坐畅谈——教育不是“知识的搬运”,而是“完整生命的培育”。从“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人生”的内核,到“以人生为逻辑起点”的视角,这场指导像一颗石子,在老师们的教育认知里漾开了新的涟漪。

研思并行
此后的日子里,办公室的灯光、教研会的讨论、一张张写满批注的思维导图,都成了“人生中心教育”的生长土壤:有人把理念拆解成课堂细节,有人在案例里找实践路径。







思维导图分享
晋伟丽老师

王静文老师

狄茂才淇老师

李文君老师

纪菲菲老师

李肖肖老师

陈宝嵩老师

【1】包班班主任的“三维育人日常”
分享者:王静文老师
“‘优秀做人’是人生中心教育的核心底色。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品格形成的关键期,语数学科的教学场景,本就是品格教育的天然土壤。”
她把“成功做事”揉进了日常:“结合语数学习的具体要求,我让学生在整理书包、小组分工中练‘有序’,在坚持每日口算中懂‘坚持’,孩子们慢慢明白:把小事做好,就是‘成功’的开始。”
而“幸福人生”的种子,藏在每一次陪伴里:“包班让我有更多时间看见他们——课间帮小女生梳好辫子,给不敢发言的孩子一个‘悄悄话麦克风’,孩子们的幸福感,就来自这被看见、被认可的瞬间。”

【2】从“教知识”到“育人生”的课堂转身
分享者:晋伟丽老师
“研读《人生中心教育论纲》后,我跳出了‘知识传授者’的框架——教育的根本,是‘成全完整的人’。”
她的《科技力量大》课,成了“人生联结”的实践场:“我没罗列科技成果,而是让孩子们设计‘助老机器人’‘环保书包’,再分享‘用学习机解难题’‘视频电话连亲情’的故事,最后问他们:‘科技能帮我们实现什么愿望?’”
课后,有孩子组建了“科技探究小组”,她说:“当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自己的人生攒力量’,课堂就有了真正的温度。”

【3】一年级的教育小实践
分享者:王海鑫老师
“教育不是教‘知识点’,是帮学生把知识‘种进生活里’。”------这是一年级语文老师在分享时,最打动大家的一句话。
她把《人生中心教育论纲》的“生活联结”理念,揉进了每一节语文课:在《金木水火土》的识字课上,她没让学生“抄写字帖”,而是带着孩子在教室里找“实物”,在课后的“家庭小任务”中,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寻找家里的“金木水火土”,孩子会说“门是木头做的”,把汉字和生活牢牢绑在了一起。
她还把《找秋天》的课文,变成了“校园探索课”,这就是知识和生活撞出的火花。” 她笃定:“一年级语文不是‘抓背诵’,是连接学生和生活的桥。”
当课堂从“课本”走向“教室、操场、家里”,知识就不再是“要记的题”,而是“能说的话、能做的事、能感受的生活”。

【4】清晨,一场与孩子的心灵对话
分享者:狄茂才淇老师
“人生中心教育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那天,一年级一位小朋友不想上学,我没说教,只把他当成‘教育的主人’。”
她先接住孩子的情绪:“我没问‘你为什么不上学’,只说‘我知道你现在不想来学校,没关系,我们聊聊你喜欢的奥特曼吧’。等他眼里有了光,才慢慢说‘学校里有同学等着和你组队做手工哦’。”
“教育的秘诀是心灵沟通——从抗拒到愿意走进教室,孩子的‘变化’,就是教育最真实的成功。”

教育是一场“双向生长”
四位老师的分享里,没有华丽的理论,只有落在孩子身上的、具体的“暖”。
就像李校长说的:“人生中心教育,是用教育的光,照亮每个学生的人生之路。”而我们的老师,正在把这束光,揉进每一节课堂、每一次对话、每一个被看见的瞬间里。
下一期,我们会继续分享更多老师的“人生中心教育”实践故事。
咨询电话高中部咨询电话:010—61351999初中部咨询电话:15330018973小学部咨询电话:13331136580国际教育创新中心:15311350777国标舞部咨询电话:15510520992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白草洼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