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AI渗透率超55%,苏宁易购引领双11趋势家电消费

“直播间蹲了半个月,结果抢了个寂寞。”提起今年的双11,消费者白女士一脸无奈。她本想在线上买一台冰箱,却发现国庆只要59

“直播间蹲了半个月,结果抢了个寂寞。”提起今年的双11,消费者白女士一脸无奈。她本想在线上买一台冰箱,却发现国庆只要5900多的冰箱,双11反而需要6300多,“这种被“背刺”的感觉,让所有的精打细算都成了笑话。最后去实体店看了下,没想到比国庆便宜,还给我承诺双11全程价保。”

与白女士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今年的双11,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调转方向,选择回归线下实体门店。

这种回归,首先源于上积压已久的“信任危机”。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双11”关键词相关的投诉已接近6万条,其中“价格欺诈”、“预售价高于现货价”、“价保申请失败”成为重灾区。在算法推荐与主播话术的包围下,得到一个确定的价格都成为奢望,消费者戏称“线上买家电,如同参加一场开卷考试,看似知识点都有,但是答案全是错的”。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下门店正在努力为消费者提供“确定性”。苏宁易购在今年双11力推“真惠补一口价、一补到底”的策略,并承诺全线产品价保至双11结束,2999元的15套洗消存一体洗碗机,2499元的75吋4K护眼电视,直接消除了消费者对于价格波动的最大焦虑。一位在苏宁门店购买了全屋家电的消费者表示:“在这里,价格是标在墙上的,产品是摆在眼前的,不用再和看不明白的规则斗智斗勇。”

更深层次的回归,发生在感官层面。当家电消费向“新质”升级,AI、健康功能成为主流,参数变得愈发复杂,“真看、真摸、真体验”成为了决策的最终锚点。“网页参数只会告诉你它能识别食材,但没办法告诉你它的屏幕反应有多快,语音识别在嘈杂环境里灵不灵光。”正在南京新街口Suning Max店体验AI保鲜冰箱的吴先生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大家电不比日用品,线上页面描述得天花乱坠,不如自己亲手摸一下、按一下来得踏实。”

“线上看一个月攻略,不如线下听导购讲十分钟。”一位刚购买了游戏电视的年轻玩家表示,“线上的信息太多了,而且你不知道哪个是‘充值’的广告。但在这里,导购可以当面给我演示120Hz刷新率和60Hz的区别,这种直观的对比,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更有说服力。”

线下导购,这个曾被预言“将被互联网取代”的职业,也正以“管家”的身份重新变得不可或缺。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推销员,而是懂得产品技术、了解家居设计、能解读生活场景的“专家”。以苏宁易购全新推出的门店岗位“家电管家”为例,通过1V1、全流程、一站式的服务,他们能够将经过验证的可靠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真实的产品交互传递给用户,这种基于专业知识和面对面交流的信任关系,也使得他们成为更了解消费需求的“蓝朋友”。

凭借价格确定性、感官真实性和服务专业性,线下门店正在构建起新趋势和高端产品的护城河。苏宁易购双11门店销售数据显示,融合AI功能的家电产品销售占比已超55%,85英寸及以上大屏销占比超62%,多筒分区洗衣机、自清洁除菌空调、嵌入式冰箱等产品的销售增速远超品类整体水平,购买iPhone 17系列的消费者中,超过四成选择Pro Max版本,而在小米17的用户中,超80%选择了512GB及以上大内存版本。

从疲于奔命地凑单满减,到悠闲地在门店里感受、咨询与决策;从担心“货不对板”,到享受“所见即所得”的踏实。这个双11,一批批走进家电卖场的消费者,正在用他们的选择重新定义“真实”和“划算”——它不再仅仅是价格的极致,更是时间成本、决策风险与情感信任的综合平衡。

而家电3C消费的线下回流,也并非对线上模式的否定,而是一种消费行为的成熟与分化。当线上承担起标准品、快消品的效率化流通时,线下则继续肩负起为高价值、重体验商品提供“确定性”和“真实感”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