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月饼“一夜消失”之谜:节后百亿库存流向大揭秘

中秋月圆夜过后,商场里那些包装精美的月饼仿佛人间蒸发。这些曾经象征着团圆的节令食品,究竟去了哪里?节前抢手货,节后打折郎

中秋月圆夜过后,商场里那些包装精美的月饼仿佛人间蒸发。这些曾经象征着团圆的节令食品,究竟去了哪里?

节前抢手货,节后打折郎

中秋前两周是月饼销售的黄金时段。在北京一家大型超市,销售人员指着正在促销的月饼礼盒说:“原价288元的礼盒,现在买一送一。”据观察,中秋节当天,不少品牌的月饼价格直接腰斩。

河南一家月饼生产企业的负责人透露,他们会根据往年销售数据精准控制产量。“中秋节下午就开始清仓,原价8元的流心月饼,晚上可能只卖2元。”

企业各显神通,消化库存有妙招

面对短暂的销售窗口,各大月饼厂商都练就了一套库存管理术。广州酒家去年生产了约1.65万吨月饼,最终库存仅313吨,实现了16.36亿元的销售收入。这背后是他们多年来建立的精准预测体系。

除了降价促销,不少企业选择将剩余月饼作为员工福利发放。一位曾在餐饮企业工作的员工表示:“每年中秋后,公司没卖完的月饼都会分给员工,我家连续一个月的早餐都是月饼。”

剩余月饼的奇幻漂流

那些既没卖掉也没送出去的月饼,开始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旅程。在上海,绿洲公益组织发起的“月饼零浪费”活动,将符合标准的月饼收集起来,送往社区低保家庭和环卫工人手中。组织者强调:“我们只接收保质期30天以上、包装完好的月饼。”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大量过期月饼最终流向了饲料加工厂。黑龙江一家饲料厂的工作人员透露:“月饼含油量高,不能直接喂动物,需要经过专业处理。”据他介绍,过期月饼收购价约每吨500元,经过加工后与其他原料混合,可制成猪牛羊饲料。

监管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为防止过期月饼回流市场,各地都建立了严格的监管机制。北京市实施的“节令食品日报制度”,要求企业每天上报月饼的产、销、存情况。市场监管部门会在节后开展专项检查,确保过期月饼依法处置。《反食品浪费法》和《食品安全法》更是明确规定,禁止使用过期食品原料,并要求食品经营者对临期食品进行醒目提示。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月饼产量已达54.8万吨,销售规模突破300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产量,月饼的妥善处理不仅关乎企业效益,更关系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从商场货架到爱心捐赠,从员工福利到动物饲料,每一块月饼都在发挥它最后的余热。这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展现了中国在食品浪费治理上的智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