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证底局的底层逻辑,就是先通过表象的分析,假定对方有一个谈判弱点,然后再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来验证这个假定,如果验证的对呢,那就可以基于这个弱点,拿捏住对方,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掌握此局以后,是进可攻,退可守,也就是进可以拿捏对方,退可以防止被对方拿捏,所以大家可以点赞收藏起来,以后说不定可以用得到。
假定证底局的布局“假定证底”的关键在于“布局”。布局者需要洞察人心,清楚地了解对手的欲望、恐惧和弱点。然后以“假定”为诱饵,投合对方所好,或者触动对方所惧怕的。诱饵的大小,必须衡量对手的贪念大小;诱饵的真假,必须看对手的智慧高低。诱饵设置得当,对手就必然会被吸引,如同飞蛾扑火,蚂蚁趋向腥膻。
然而布局并非易事,必须有纵观全局的眼光,能洞察最细微的迹象。先设定“假定”,再布置“证底”,中间的各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稍微有一点疏漏,就可能导致全盘失败。所以布局者必须极其谨慎,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如同面临深渊。并且需要随机应变,根据对手的情况来制定取胜策略。对手稍有异常的举动,就必须立刻调整布局,以应对各种变化。
“假定证底”的妙处在于“隐蔽”。布局者如同隐形的鬼魅,藏在暗处,窥视着对手。对手则如同盲人摸象,只看到表面的形态,却看不透内在的神髓。布局者的真实意图,对手难以揣测;布局者的行动,对手难以预知。这样一来,对手就处处被动,处处受制。布局者则进退自如,既能攻也能守。
然而隐蔽并非长久之计,最终总需要显露真面目。所以布局者必须在“假定”与“证底”之间进行巧妙的转换,让对手即使感觉到有些异常,却也难以抓住确切把柄。等到“证底”完全显露之时,对手已经无力回天,只能束手就擒。这就是“假定证底”之术的精髓所在。
假定证底局的案例印度有家集团公司,软件系统突然崩溃,出现严重漏洞,因此迫切需要找一家软件公司,来升级系统。这件事情,在会议上交给了副总经理:哈尔特,并且要求他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系统升级,预算100万。
刚开始时,哈尔特并没有当回事,觉得找个服务公司,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升级,这还不很简单吗?哈尔特谈了很多家服务公司以后,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因为他所谈的这些有能力修复的服务公司,手里都有订单,要么排期半年,要么报价翻倍。
这时,哈尔特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在他发愁的时候,助理告诉他说,找到一家公司,对方有技术有能力,能在两个月时间内完成订单,并且价格预算也在100万,完美符合要求。
哈尔特得知这个好消息,脸上流露出激动的笑容,同时他想到这家公司的弱点,对方不需要排期,是不是没有订单了,公司团队没有活干,所以不需要排期;同样没有活干,也得给团队发工资,这家公司的老板,肯定是想迫切接到订单。
于是,哈尔特让助理把见面地点,安排到公司附近的咖啡厅。双方见面的时候,虽然哈尔特心里特别着急,想尽快把合作定下来,但是他还是表现的不急不躁。
紧接着,哈尔特像朋友一样,和对方聊了起来,合作的事一字不提,先谈一些宏观话题,比如说:现在经济环境不是很好,对行业冲击的大不大。如果对方回答的是有冲击,那么哈尔特就可以理解为,对方感受到冲击,有可能业务做得确实不咋地。
也就是说,想要验证假设,不能直接去问。如果直接问呢,对方肯定会设防,也就是通过这种旁敲侧击的方式,根据对方的回答分析本质,来验证所设定的个假设是否成立。
果不其然,对方认为哈尔特把他当朋友闲聊的时候,哈尔特已经摸透了对方的底细,也验证了自己的假设。
于是在进入正题时,哈尔特笑眯眯地抛出杀手锏:“现在经济环境,确实不太好,竞争也比较大。今天和你聊得特别愉快,我给你透个底,现在来报价的公司有很多家,均价都在90万左右。大家都想和我们建立一个长期合作的关系,你可以尽快安排人员,把报价调整到90万。我也愿意交你这个朋友,为你争取下。如果这次能够合作成功,希望我们是一个共赢的关系……”
因此,对方听了以后,非常感谢哈尔特,急忙安排员工把报价改到90万,最后成功合作。哈尔特不仅收到对方的特别感谢,也为集团公司省了钱,在董事长面前表现了把。
话又说过来,如果对方负责人了解哈尔特的真实情况,那么只要把握到位,这个项目按照100万拿下来的同时,反过来顺便再卖哈尔特一个人情,让哈尔特反过来感谢他,也是没啥问题的。这就是高手之间的博弈,永远在下一盘大棋。
PS: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去摄影店,计划3000块钱拍套照片,结果最后花了两万多。回来以后,他感觉被套路了,给我说了一下情况,其实就是拍照后的电子底片在老板那,以原价100块钱一张,再打个折,按照80块钱一张,又卖给了我的朋友,所以又套路了我的朋友一万多块。
我当时听完以后,就告诉他说:“你确实很想要那个底片,对方也知道你很想要底片,所以你就被拿捏了。如果你知道什么叫假定证底局,那你就不会被拿捏,同时也会知道,如果你不要那个底片,对老板来说,也没有任何作用,你反过来可以拿捏老板……”
朋友听后,愣在原地,恍然大悟,悔恨不已……
假定证底局的总结假定证底局,布局者首先设定一个“假定”(假设的目标或情况),以此作为诱饵,引诱对手深入;然后再布置一个“证底”(最终的证据或陷阱),作为收网的死局,等待对手自投罗网。
此局的精妙之处,在于“假定”与“证底”之间,虚与实相互滋生,真与假难以分辨。布局者如同织网的人,隐藏在暗处,以丝线为局,静待猎物上钩。所谓的猎物,可能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是敌对国家,或许是商人,或许是权贵,他们都因为内心的贪欲、愤怒、痴迷、傲慢或疑虑,而一步步走入局中。
在商海的沉浮之中,“假定证底”之术,尤其盛行。商人之间,彼此欺骗、互相算计,都是为了利益而来,为了利益而往。布局者先用“假定”来引诱人,或者用利益诱惑,或者用情感牵绊,或者用威胁逼迫。对手开始时,或许怀疑或许相信,但最终都因为人心的贪婪,而步入陷阱。等到“证底”显现时,对手才知道已经中计,但早已深陷局中,无法脱身。此时,布局者或进攻或防守,都可以随心所欲,对手则只能被动应对,处处受到制约。
“假定证底”的风险在于“人心”。人心难以预测,喜怒无常。布局者虽然能洞察对手的心思,但对手也并非愚钝之辈,或许会使用反间计,或许有破解布局的策略。所以布局者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如同面对强大的敌人。稍微有一点松懈,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而且人心容易改变,今天的盟友,可能变成明天的仇敌;今天的对手,可能成为明天的伙伴。所以布局者必须有长远的眼光,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要懂得今天的布局,或许是为日后埋下的伏笔;今天的对手,或许能成为日后的助力。
“假定证底”之术,博大精深,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尽的。但其核心要义在于:洞察人心,巧妙布局;隐藏意图,随机应变;勤学苦练,增长智慧;心怀慈悲,以天下为己任。布局者如果能领悟这四点要义,那么对于“假定证底”之术,就可以运用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