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永远的怀念——纪念石首小南岳徐崇发道长羽化十周年

2015年夏至日,石首小南岳徐崇发道长羽化登仙……真人羽化,转瞬十年。往事历历,浮现眼前。恩师徐崇发道长,师事于李信善道

2015年夏至日,石首小南岳徐崇发道长羽化登仙……

真人羽化,转瞬十年。往事历历,浮现眼前。

恩师徐崇发道长,师事于李信善道长,为道教全真龙派第二十六代玄裔。她老人家羽化前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仙风道骨,慈祥和善,爱国爱教,道众楷模。

徐崇发道长

首先,我们从徐道长为落实宗教政策,收回庙地的事谈起。

小南岳是一处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的道教胜地。历代顺山势建有数座宏伟的宫观。惜因屡经战乱和年久失修,至解放前夕,殿宇毁坏殆尽。后又因特殊原故,小南岳道范不复存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拨乱反正,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了落实宗教政策,恢复小南岳为道教活动场所,徐崇发道长与成理静及李信善等道长,上北京、进武汉、去市府,四处奔波,不辞辛劳。在呈报政府和中国道教协会的材料中,有关小南岳历史的珍贵资料,就是徐道长通过多种渠道查寻到的。在查寻到的资料中,有这么一幅小南岳古楹联:“上凌霄汉,下接平壤,左带荆江,右襟洞庭,两湖钟色衬圣地;东临夏口,西通巫峡,南极潇湘,北望幽燕,三楚雄观起宏图。”把它写进申报材料中,无疑具有一定的价值。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夏,省委书记关广富及地、市有关领导亲临小南岳。关书记十分欣赏小南岳景色,并高兴地说:这么美的地方,应该点缀点缀。

经过徐崇发等道长的努力,小南岳终于在1988年经石首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为道教活动场所,正式还地于庙,成为道士们修行的洞天福地。

1989年,石首市道教协会成立。徐崇发道长被推选为理事。当时,市道协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广筹资金,重修庙宇。为重修庙宇,徐道长慷慨解囊,同时还动员亲朋及信士捐资赠物。正是如此集腋成裘,一座投资数十万元、雄伟壮观的祖师大殿耸立于小南岳峰巅。这座历时一年新建的大殿竣工,标志着小南岳道范复兴的开始。徐道长和她的道友们无不为之深感欣喜。

图为徐崇发道长参与修建的石首小南岳之祖师殿从1993年3月至1998年11月期间,徐道长先后担任市道协副会长、会长、小南岳住持等职。在这近六年的时间里,徐道长肩负着主持协会及庙务全面工作的重担。她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身先士卒、尽职尽责,受到了市政府的好评及道众的称赞。下面,我们略略回顾一下徐道长在职期间的作为:

坚持爱国爱教,加强自身建设。徐道长在担任会长期间(1995年3月—1998年11月),每年坚持订阅报刊;经常请宗教局的领导宣讲宗教法规;为提高道众的宗教素质、培养道众的宗教情感,徐道长每天坚持带领道众上殿做早晚功课,经常组织道众学习宗教知识;在管理方面,为做到有章可循,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教务管理制度、宫观服务制度和安全消防制度等。徐道长认为,只有爱国爱教,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道众素质,树立服务意识,才能保障宗教活动的正常化,才能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从而利益人群、服务社会。

扩大小南岳的社会影响。徐道长于1993年、1997年,先后两次委托笔者向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大师、谢宗信大师求赐墨宝。徐道长认为,名人字画,不仅可以扩大社会影响,而且还能丰富宫观文化内涵。1996年,徐道长将彩画一新的祖师大殿照片转送《中国道教》杂志编辑部,不久便如愿刊载。这是继1993年6月小南岳被中国道协授予“爱国爱教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后,又一次以崭新的风貌呈现于世而闻名遐迩。

徐崇发道长于祖师殿前留影

维护宫观合法权益。1994年秋冬之际,当地林业部门为发展旅游事业,拟在小南岳峰巅之祖师大殿邻近处建高层观光瞭望台,并运来了砖沙等建筑材料。徐道长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宣讲文物法及有关宗教政策,进行耐心说服,终于使其接受并停止建造。2000年冬,林业部门兴建森林公园,为取直游路,要求拆除庙门于祖师大殿左侧修路通行。这时,尽管徐道长已卸职,但为了保障道观安全而出面劝说。徐道长告诉他们:游路不一定要直,曲径通幽不是更好么?!后来,林业部门口服心服地在大殿庙宇外围开辟了一条曲径。

继续艰苦创业,恢复道范。徐道长在担任会长期间,带领道众继续艰苦创业,不仅使祖师大殿附属建筑日益完善,还于半山腰重建了三元宫。三元宫从破土到竣工,前后历时二载有余。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徐道长为修建这座宫观,可谓操尽了心。作为教徒,建造庙宇,无不视为一件极其神圣的事。徐道长作为负责人更是如此。为了保证质量、建好庙宇,徐道长这位书香门第出身、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出家人,亲自参与设计并提出建议。为选购优质建材,徐道长四处打听,择优而购。当她得知邻省某地生产的琉璃瓦质量非常好时,不顾高龄,亲自带人前往厂址查验选购,然后随车押运回来。一路风餐露宿,颠簸劳顿。在三元宫建造前,徐道长多次请有关专家审计工价,使其合理;建筑时,徐道长又聘请行家监督施工,并亲自查看,以保证质量。2000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前来参加三元宫神像开光暨开放典礼的党政领导、教内大德、香客游人,无不交口称赞。的确,三元宫是一座风格独特、质量好而又花钱少的庙宇建筑。这其中不知凝聚了徐道长多少心血。

图为徐崇发道长主持修建的石首小南岳之三元宫培养道教人才。徐道长深知“道由人显”的道理,因此在培养道教人才方面特别重视,可用“煞费苦心,不拘一格”这八个字来概括。徐道长在对年轻道友传播宗教知识、进行信仰教育的同时,还鼓励与支持青年道友与社会接触,学习社会文化。1993年,石首市道协第二届代表会议召开,徐道长不拘一格地推荐一位青年道友担任协会领导。不久,又支持这位道友进电大参加学习。两年后,这位道友学以致用,将小南岳的传说整理成册。1996年,徐道长选派一位青年坤道上北京中国道教学院学习深造。1997年、1998年又先后委派两位年轻的副会长上北京、进武汉分别参加读书班和经韵班的学习。1998年11月,市道协换届,徐道长真诚让贤并热情推荐年轻道友担任会长。这时,正值三元宫主体工程竣工,对于徐道长来说,真可谓“功成身退”。因此,人们更加钦佩她老人家。在我的心目中,恩师是一位慈祥和善的长者,所以我在行文中没有一次将她老人家的姓与会长联系在一起。记得十几年前,一位青年道友赴北京龙门祖庭常住,临行时徐道长像母亲一样地将钱塞到这位道友的衣兜里。由于小南岳正值创业阶段,每月只发放30元生活费,但徐道长总是尽量节省,并将节省下来的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她老人家曾先后两次资助刊印《中国道教》杂志,第一次20元,第二次70元。这可是她老人家整整三个月的生活费呀!

令人特别难忘的是:1998年夏,我国长江、松花江和嫩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当时担任会长职务的徐道长,发扬道教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心系灾区群众,毅然决定停建三元宫,把钱拿出来捐赠灾区,奉献一片爱心。石首市地处江汉平原南端,横跨长江中下游荆江地段两岸。因长江发生特大洪水,青壮年劳动力都上大堤防洪抢险。为了安全,许多老人带着小孩来到近邻的小南岳上避水。这时,徐道长组织全体道众,为前来避水的人们做饭、烧茶,免费供给;为防夜间蚊虫叮蛟,又给灾民买来蚊香。这些都令人灾民们感激不已。

当一些单位和学校遇到困难时,徐道长同样热情地给予帮助。据笔者所知,像石首日报社、石首电视台、石首水文站、石首回民小学、石首特殊学校,都曾在徐道长担任会长期间得到过资助。在人们心目中,徐道长仿佛慈航再世,这无疑是由于徐道长慈爱和善的缘故。

顺便值得指出的是,徐道长对自己却十分节俭(甚至可以说是吝啬)。她老人家每次到北京办事或开会,尽管年逾花甲,却都要坚持坐硬座,以节省开支。有一次,到外地办事,因当地无庙,到旅社投宿又舍不得花钱,徐道长便在候车室里苦苦地熬了一夜。

此时,我忽然想起了太上老子所说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徐道长不正是一位将太上老子三宝落实到平日生活中的修道之士么?!

1998年8月,在徐道长离任会长一职前夕,她老人家作为小南岳道教的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议,并有幸受到全国政协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10月,被推选为市政协委员。11月换届时,又被礼聘为市道协名誉会长。之后,徐道长虽已是耄耋之年,却仍在为道教事业而默默地奉献着……

作为教徒,为小南岳有这样一位道长而深感自豪,为道教界有这样一位道长而深感骄傲。

最后,敬祝徐真人位列仙班!!!

(文章作者:东航道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