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二战日军重型武器,丸一要塞大炮

1938年7至8月,日本关东军与苏联军队在中、朝、苏三国交界处的张鼓峰爆发冲突,史称张鼓峰事件,此战日军惨遭失败,从此不

1938年7至8月,日本关东军与苏联军队在中、朝、苏三国交界处的张鼓峰爆发冲突,史称张鼓峰事件,此战日军惨遭失败,从此不敢招惹苏联。日军唯恐苏军对其发动进攻,于是在其侵占的中国东北地区加强了防卫。

日军建立的虎头要塞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乌苏里江边,该要塞因为扼守苏联远东乌苏里江铁路咽喉,所以被定为战略要地。日本关东军为了加强虎头要塞的军力,在三十年代末提出制造重型火炮部署于该要塞。日本大阪兵工厂根据关东军的需求,开始研制七年式要塞用榴弹炮。

丸一大炮

1940年,大阪兵工厂生产了6门七年式重型榴弹炮,部署于黑龙江省虎头要塞,这些炮主要用于战时破坏苏联沿黑龙江至乌苏里江的铁路运输网络,以切断海参崴与伯力之间的铁路联系。七年式榴弹炮在日军中一般称为丸一大炮,丸一在日语中不是标准词汇,只用于专有称呼,在这里是这种大炮的特定名称。

虎头要塞关东军的碉堡

丸一大炮口径300毫米,射程20公里,正好能打到苏联沿黑龙江至乌苏里江环形铁路上。既然丸一大炮作用那么大,为何只造了6门?这是因为日本资源缺乏,制造武器的原料靠掠夺而来,并且还要分主次。当时日军规定,造武器的材料优先供应海军建造舰艇,其次是给空军造飞机,最后才是陆军的。丸一大炮重量87吨,造多了要挤占陆军其它武器的份额,因此只能造6门。

虎头要塞日军储存的炮弹

虎头要塞的丸一大炮在此后数年里一直处于闲置状态。1945年8月,苏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由于苏军攻势猛烈,致使关东军迅速溃败,被日军给予厚望的丸一大炮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就在苏联空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中被悉数摧毁。二战结束后,苏军对6门丸一大炮的主要结构进行了破坏,让这些炮成为一顿废铁。

1958年,中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有5门丸一大炮被群众拆解运走,随后投入到熔炉中化成了铁水。

虎头要塞位置图

剩下的那1门丸一大炮被保存到民兵装备陈列馆,经过修缮恢复原貌后展出,使之成为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