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颖家的二宝上小学了,前些日子,志颖专门向我咨询应该如何陪伴上小学的二宝。
"专门”来问,表明志颖特别慎重,特别慎重,是因为之前在陪伴大宝成长的路上,踩过一些坑,走过一段弯路,志颖不想带着二宝再掉坑、走弯路。
我倒觉得志颖在陪二宝成长的路上,大概率不会掉入伤筋动骨的大坑,小概率会遇到破皮擦伤的小坑。志颖几年前就开始跟随青追学习家庭教育的道法术器,养娃理念有更新,带娃实践有创新。
从之前的不知不觉,到之后的后知后觉,从现在的当知当觉,到未来的先知先觉,志颖已不是原来的志颖了。
如今,志颖与大宝二宝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好,大宝的认知越来越高维,越来越自律,一个人在广州求学,将自己照顾得好好的,将学习安排得妥妥的。二宝安全感足足的,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作息习惯良好,这跟志颖正确有爱的陪伴分不开。

养娃的理念需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不断更新,带娃实践需要针对独一无二的孩子,求变创新。
志颖问我应该如何陪伴已上小学的二宝,我想对志颖说的是,孩子的成长,会有许多根线条,众多线条中,一定有一条形散神不散的主线。
这根主动脉里流淌着的鲜活血液,主要养分是稳定不变的。
1.爱心
爱的营养不足,叫缺爱。缺爱的孩子,一般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会处在一个"叛逆"的状态之中。
我认为,无条件有底线的爱孩子,才是父母对孩子有爱心的最美姿态。
2.关心
父母关心孩子天经地义,关心的效果却天差地别。许多父母非常纳闷,明明自己很关心孩子,孩子却一点都不领情,自己的关心,换来的却是孩子向自己不停地关心门。
父母要明白,过分的关心背后潜藏着的往往是过分的担心,过分的担心,就会对孩子过分的不放心,过分的不放心,就会对孩子过分地关注,过分地关注,就会过分地突破孩子的边界。越界的父母,总是毫无顾忌地侵入孩子心里的秘密花园,这样,孩子自然会对你紧锁心门,并在心门上挂着"非请勿入"标牌。
最好的关心是给孩子兜底,在孩子需要你的关心时及时送上。兜不住底,就会兜兜转转地去关心孩子,兜得住底,就会放手让孩子去经历各种事情。
我认为,父母越关心,孩子越紧张,父母越放心,孩子越放松。

3.耐心
高期待,让许多父母对孩子失去了应有的耐心,父母的高期待,犹如矗立在孩子眼前的高山,孩子咬牙翻过了一座山,一些父母又会急不可耐,得陇望蜀,这山看着那山高。
孩子马不停蹄地翻过父母指向的一座又一座高山,难免气喘吁吁,压力山大,望而却步。
路遥可以知马力,也可以知马力不足,日久可以知人心,也可以知人心不足。
做父母的不要让孩子马不停蹄地奔腾不止,要允许孩子走走歇歇,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行稳致远。
《鬼谷子·持枢·全篇》有云:“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意思是,凡事要掌握行动的关键,把握事物的规律。比如春季耕种,夏季生长,秋季收割,冬季储藏乃是天时的正常运作规律。不可违反这一自然规律,违反自然规律,即使成功一时,终将一败涂地。
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必须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揠苗助长,而要静待花开。
怀才跟怀孕有些相似,时间久了才看得出来。父母希望孩子成人成才,但没有哪个孩子可以一夜成人,也没有哪个孩子能夠一夜成才。
我认为,父母有耐心,才能写好孩子成人成才的美丽日记。

4.信心
孩子出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没有信心去助力孩子解决问题,以致问题堆积如山,最后压垮孩子。
孩子就像皮球,皮球要弹跳起来,需要满足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充气,一是拍打。充气好比鼓励,拍打好比激励,无论是鼓励还是激励,都是给孩子以力量,让孩子时时保持有力量弹跳起来的状态。
我认为,有信心的父母都在夸孩子,没信心的父母总在骂孩子。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坏孩子全是骂出来的。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便是相互尊重,一个没有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一定会以更丑陋的方式回击父母,长大后也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要么自以为是,要么目中无人,要么横行霸道。
爱一个人,才会尊重这个人,真正有爱的人,会以尊重的姿态,善待众人。
我认为,从来都没有被尊重尊重过的孩子,一生都会等着尊重来尊重。
这"四菜一汤”,志颖在陪伴二宝时,可经常做给孩子吃,吃着吃着,二宝便健康地长大成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