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800公里救命路花2.8万!公立医生牵线民营救护车,背后疑点几重?

救护车,本是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白色方舟,可最近江西新余唐先生的遭遇,却揭露了救护车背后可能存在的“黑暗”。800公里路程,

救护车,本是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白色方舟,可最近江西新余唐先生的遭遇,却揭露了救护车背后可能存在的“黑暗”。800公里路程,被民营救护车收取28000元转运费,且费用直接转至司机个人账户,没有明细和发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天,咱们就来深挖这起事件背后的诸多疑点。

#主治医生与民营救护车,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今年4月4日,唐先生的孩子因重症住进江西省儿童医院,可病情一直不见好转。4月8日晚,医生告知孩子病情危急,建议转院。心急如焚的唐先生提出去上海治疗,并让主治医生帮忙叫救护车。一小时后,一辆救护车抵达,司机称转运费28000元。当时孩子情况紧急,唐先生一家虽震惊于高额费用,但也只能无奈接受。

可事后唐先生发现,这辆救护车并非来自江西省儿童医院,而是属于南昌赣医医院有限公司。转运途中的设备来自儿童医院,医生护士也全程陪同,这让唐先生一家一直误以为是医院的救护车。如今回头看,主治医生直接联系了一家民营医院的救护车,且费用远超正常标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中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如果主治医生提前告知这是民营救护车以及具体的收费依据,让唐先生一家自主选择,或许就不会有如今这么多质疑了。但目前院方否认与这家民营公司有任何关联,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民营医院能跨省转运,公立医院为何不行?

据了解,江西省儿童医院称本院救护车不能出省,120救护车也无法承运像唐先生孩子这样带着呼吸机、ECMO等器械的病人。可奇怪的是,民营的南昌赣医医院却能做到跨省转运。难道民营医院在这方面有什么特殊“特权”?从规定来看,各地对救护车的管理有所不同,公立医院救护车受诸多限制,比如“属地化管理”等规定,使得其难以满足跨省转运需求。而民营救护车市场相对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

但问题在于,既然民营救护车能做,为何公立医院就不行?是不是相关制度可以优化,让公立医院也能在必要时提供跨省的重症转运服务,毕竟公立医院在医疗资源和专业度上本就更有优势。这样也能避免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只能无奈选择价格不透明的民营救护车。

# 收费为何如此不正规,监管在哪里?

在整个转运过程中,收费环节可谓疑点重重。司机全程未给唐先生开具发票或收据,费用还直接转到个人账户。要知道,即便民营医院有自主定价权,收费也应该是规范、透明的官方行为。没有发票,不仅让唐先生对费用的合理性存疑,也让人怀疑其是否存在逃税或逃避监管的可能。倘若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意外,这笔私下交易式的收费,如何界定责任?这背后,反映出民营救护车收费监管的缺失。相关部门是否该明确民营救护车收费的规范,比如要求必须开具发票、费用走对公账户等,同时加强日常监管,防止类似不合理收费现象再次发生。

当记者致电南昌赣医医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时,对方表示这事他们并不清楚,转运的司机也不是他们公司的,是另一个单位的。可当记者追问具体是哪个单位时,其却挂断了电话。这反应实在可疑,如果司机真不是他们公司的,拿出证据证明即可,何必如此躲闪?这辆救护车登记在该医院名下,如今医院却矢口否认,实在难以让人信服。医院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无疑加重了事件的可疑程度,相关部门必须彻查,还原事实真相。目前,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已责令其退回了不合理收费,并暂停医疗转运服务。

这起高价救护车转运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救死扶伤的工具,救护车服务应当规范透明、价格合理。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机构,都应将患者权益置于首位。相关部门亟需加强对救护车转运服务的监管,尤其要将民营救护车市场纳入规范监管范畴,杜绝监管灰色地带。唯其如此,救护车才能真正成为生命的护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