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韩国老百姓的泡菜坛子差点成了“摆设”——一场高温暴雨,让本土白菜减产四成,价格直接飙到一棵几十块!学校食堂的泡菜窗口挂出“今日无菜”,家庭主妇腌不起泡菜直叹气,谁能想到,最后救场的竟是曾被他们抵制的中国白菜?
韩国人有多离不开泡菜?这么说吧,从早餐配粥到晚餐解腻,泡菜几乎是“国民下饭菜”。今年夏天这轮极端天气,直接断了他们的“菜根”——本土白菜产量暴跌四成,超市里的白菜标价牌吓一跳:一颗够普通家庭吃一周的白菜,居然要卖30多块人民币!
菜价飞涨,苦的是普通人。学校食堂无奈取消泡菜供应,小餐馆老板愁得直摇头:“腌不起泡菜,顾客都不来了。”更夸张的是,有人为抢一颗白菜在超市排半小时队,还有人翻出老坛子想自己腌,结果发现连坛子都买不到——全被抢光了!
这时候,韩国政府紧急从中国山东进口白菜救急。中国白菜便宜又新鲜,按理说该是“雪中送炭”,偏有人跳出来反对:“中国白菜不安全!”“只有本土白菜才能腌出正宗泡菜!”街头抗议、网上骂战,硬是把一场农产品贸易吵成了“民族尊严”问题。
结果呢?抵制没撑几天,现实就扇了耳光。本土白菜根本不够分,市场断供,价格反而涨到50块一颗!普通家庭咬咬牙买了两颗,腌完泡菜连下个月菜钱都紧巴巴;小餐馆老板偷偷找中国供应商,宁可多花点运费也要补货——“总不能让客人盯着空盘子骂吧?”
最有意思的是,风波闹得最凶时,有韩国教授放话:“断了中国白菜进口,能拖垮中国经济!”这话把中国网友逗乐了——中国对韩白菜出口,连中韩3000亿美元贸易额的零头都不到,甚至不如国内一个县的蔬菜出口量。真要论“拖垮”,怕是韩国自己的泡菜坛子先扛不住。
说到底,全球化时代哪有“独善其身”?韩国农业本就先天不足,冬天种白菜成本是中国三四倍,硬要“自主”只会让老百姓多花钱。中国白菜能救急,恰恰说明:合作不是谁输谁赢,是互相搭把手过好日子。
韩国这场“白菜风波”,从抵制到妥协,像不像咱们生活中“嘴硬又心软”的时刻?你觉得他们最后为啥乖乖买了中国白菜?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