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成为不了谷爱凌,不妨当个“生活体验家”

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你我都是同行者。最近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关注不到千粉的公众号作者写了篇《月薪5000,我在小城攒下幸福

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你我都是同行者。

最近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关注不到千粉的公众号作者写了篇《月薪5000,我在小城攒下幸福家》,竟然一夜之间阅读破10万。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点开去看,发现文中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有很多高深道理,整篇文章就是记录作者自己如何用有限预算进行出租屋改造的温馨日常。

这让我想起最近读过的不少爆款文章,它们都有个共同特点——不再执着教人如何“成功”,而是分享自己如何“生活”。

这看似回归本源的改变,其实藏着作者看透生活本质后获得的智慧。

01.生活美学:从忽略到重视的转变。

过去我们总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等有钱了再好好生活,等有钱了再去想去的地方旅游......

于是你熬夜加班、省吃俭用,为了某个遥远的未来牺牲当下,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让现在的自己陷入痛苦中,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否是你想要的呢?

而那位作者在文章里写道:

“改造出租屋不是浪费钱,而是对自己最基本的尊重。每天回到温馨的小窝,充电满满的第二天才能更有力量去奋斗。”

这句话像一记耳光打醒了我,我们总是把改善生活条件放在不重要的位置,却忘了生活的本质其实就是活在当下。

如果你连当下都活的不开心快乐,那你努力的意义在哪里?为了锻炼痛苦承受力而活?为了虚无缥缈的目标而活?

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中的那句话:“一个人越是能够放弃一些东西,就越是富有。”

梭罗在森林中过着简朴生活时发现,真正的满足并非来自物质积累,而是来自与自然和谐共处、内心平和以及精神的自由。

02.教你一招:简单实用的生活技巧。

那位爆文作者分享了一个小妙招——她每周会花半小时规划下一周的餐食和穿搭,并拍照存手机里。这样不仅节省了每天决策的时间,还能确保每一餐营养均衡,每一身衣服搭配得体大方。

“这小小的习惯,让我告别了早晨的兵荒马乱,开始了从容不迫的每一天。”

你发现了吗?往往这些微小的生活细节就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比你省吃俭用攒下几千块去做个医美,去买点奢侈品都要管用。

03.我家的养成计划:从小处着手。

现在流行一个概念——“家的养成计划”。不是等买了房子才开始经营家,而是从租下第一个小房间就开始。

我朋友小陈,沪漂五年,租房四次。每次她都笑着称自己在执行“低成本改造计划”。几个特色抱枕、一盏温馨的床头灯、几盆绿植,花费不多,却让每个暂居的地方都有了家的温度。

上周和他微信聊天,他发过来他的生活近照,阳台上的小花园让我惊艳——多肉、绿萝、吊兰,各色各样的绿色植物在夕阳下生机勃勃。

“每天照顾它们,看着它们生长,让我在这个大城市里感受到了生命的回应。”小陈说这话时,脸上有种难以言喻的满足。

这不正是哲学家康德所说的吗?“美是无目的的快乐。”这些看似无用的美好,恰恰是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04.生活需要分享欲:但不是表演。

分享生活≠炫耀。

真正的分享是真诚的、有温度的,不是“我最近买了个名牌包包,但是我不是很喜欢”的凡尔赛,而是那种“这个真好用,你也可以试试”的质朴喜悦。

反观我们身边,多少人把朋友圈过成了舞台——精心修饰的照片、刻意营造的文案,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却独独少了真实。没了真实感,再完美的东西看起来都像水中镜月,一触就破。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在《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中写道:“越是重要的东西,越要随意对待。太过郑重其事的反而变得虚假。”

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做自媒体,不应该追求不真实的完美,而是要贴近生活,展现真实的自己,这样你的故事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我们需要导师和同行者,但不需要高高在上的教育者。

05.如何成为生活体验家:从明天开始。

不必等到某个特定时刻,从明天开始行动,你可以:

每天留出半小时,完全属于自己,不刷手机不想工作;

每周尝试一道新菜,享受烹饪的过程而非结果;

每月探索一个没去过的地方,哪怕是家附近的小公园;

每年学习一项新技能,不为考证不为变现,单纯为体验学习的快乐。

美国作家安妮·迪拉德在《现世》中提醒我们:“我们如何度过每一天,当然就是如何度过我们的一生。”那些被我们轻视的日常瞬间,实际上构成了生命的全部。”

那篇爆款文章结尾写道:

“我可能永远也成不了谷爱凌,但没关系,我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体验家。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无限的体验,这才是普通人最实在的英雄主义。”

生活从来不在别处,更不在高高搭起的舞台之上,它就在此时此刻此地,在离你最近的日子里。你决定如何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如何对待你。

从今天起就开始从一个小小的改变开始,成为自己的生活体验家。

——

如果这篇文章对现在的你有所帮助,请点个小小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