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戏台》的首映礼,蔡明哽咽地说那句话,告诉我们一个育儿真理

7月份的电影,有两部据说是非常火的,一部是《长安的荔枝》,另一部就是《戏台》。我有一位搞戏剧创作的朋友,他对《戏台》这部

7月份的电影,有两部据说是非常火的,一部是《长安的荔枝》,另一部就是《戏台》。我有一位搞戏剧创作的朋友,他对《戏台》这部电影是非常褒奖的。据他说这部电影本来是一部话剧,现在搬上了电影屏幕。这些我都不懂。我只知道里边还是有挺多老戏骨的。

陈佩斯那当属是第1位的。然后那天在首映礼上,采访各位演员,蔡明的一句发言让大家印象深刻。

她当时非常的激动,几乎哽咽的说出了那句。“感谢你的坚持!”他这句话是对陈佩斯说的。是感谢他对语言艺术的要求,追求始终如一,一直潜心去做真正的,追求经典的作品。大家从他现在的这个作品当中,已经感受到了他做经典作品的那份心,也是对他所做的作品的肯定。这样说来我还是很期待去电影院看一下这部电影的。

坚持,是来之不易的品质?

而我想说的是蔡明口中的这份坚持,是非常来之不易的。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要坚持去做成一件事情,是需要非常大的自律来推动的。

很多人都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陈佩斯老师也是配得上这句话的。通过热爱和坚持,最终他又站到了他自己喜欢的地方上。

很多人都说,如果你很热爱,那你就会目标明确,这个时候那你基本上就会为了你想做成的事,对你想做的这件事,热爱的事去坚持。

是的,如果我们想做成,热爱,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连热爱都没有,那坚持就更难了。可是光有热爱,坚持也还是会很难的。

所以,不管有没有热爱,我们要学会坚持,这是一定的。只有学会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才能够真正的去做成一件事情。

孩子会坚持吗?

现在的快餐文化,短视频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对坚持这个事情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小孩子,如果长期受到这些的影响,他们就会专注力时间变短,习惯于短时间内的高刺激,习惯于及时的强烈反馈。那就很难做到为长远的目标去努力。只要有一件事情是需要他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做的,他就会畏难,哪怕是他喜欢的事。这个就是很可怕的了。

我们都知道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那坚持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大多数孩子,是属于那种心性不够稳定的孩子。他们就是会今天喜欢那个,明天喜欢这个,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是因为他遇见的东西,接触的东西还不够多,还没有找到自己比较喜欢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孩子,确实很明确的就喜欢某一类东西,那很幸运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其他的孩子呢其实没有,如果没有,我们也可以先选其中的2~3个比较喜欢的,坚持一下试试看吧。说不定坚持着坚持着,他就了解了这个东西的背后的一些逻辑,他也挺擅长于做这个,自己的自信心来了,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舒适感也来了。这个事情就成了他的热爱。大多数孩子其实是这样的。

怎么去培养孩子的坚持呢?

有两个比较管用的方法:

第1个,就是家长的坚持。

如果家长一直在坚持这个事情,就会有一个力量去推动,哪怕孩子不会那么愿意主动的去坚持,他也会被动的去完成。有一些东西就是一开始是轻松的,然后接触的多了,会有一个瓶颈期,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家长去坚持,帮他度过这个瓶颈期。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而不是成为孩子的对立面,变成孩子的问题。不光是撵着他去,而是要想办法帮他解决遇到的这个瓶颈和困难,和他一起面对,是这样去坚持的。

第2个,就是适度的去培养他的延迟满足。

之前很多人对这个有一些诟病,但是对于一个心智稍微长大一些的孩子,这个还是可以去训练一下的。我记得政法大学的李玫瑾教授,他也说过,你满足孩子的时候要有阶段性,要有间隔,满足一次,空2~3次,然后再去满足一次,再空2~3次,这样他就会知道,有的时候他的需求是不被满足的,他需要去等待,有的时候他的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他大概给大家提供了这么一个间隔的规律,当然,大家根据自己的孩子的这个表现来灵活处理,他表现非常突出的时候,偶尔中间多满足一次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间隔呢?因为这样会增加他的心理弹性,对于满足的这种感觉的心理弹性,让心里边有更多的耐挫力。

最后想说的:

我认为还有一个需要大家做的事情,就是减少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光是对眼睛的影响,是电子设备容易让他产生“瘾”,这个“瘾”让他不能控制自己。我跟孩子常说的是,我们可以玩这个东西,但是我们知道是我们自己在主宰,我们想停止的时候,任何时间都可以。而不是被他控制着,放不下离不开。

做成一件伟大的事情,一定是需要有坚持在其中起很大的作用的。饺子导演5年创作出来了《哪吒2》;陈佩斯老师等了27年,站在了他自己的舞台上。过程中一定是有无数的,让他们想要放弃的时候,但他们又坚持继续了。我们都知道,没有哪一件事情可以顺风顺水,立竿见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