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新手想买盖碗,又怕烫手不会挑?老茶客:记住3个标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秋风渐紧,寒意浸骨,茶桌便成了都市人最安心的归处。围炉而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秋风渐紧,寒意浸骨,茶桌便成了都市人最安心的归处。

围炉而坐,沸水入器,看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

茶香裹挟着暖意漫溢开来,足以驱散一整个秋冬的寒凉。

可不少刚入茶坑的新手,却偏在“第一只盖碗”上栽了跟头。

后台满是吐槽:“跟风买的厚胎盖碗,刚倒沸水就烫手,茶汤洒了半桌。”

“直口盖碗出汤分叉,寿眉泡得又苦又涩。”

“大容量盖碗太重拿不稳,差点就摔碎了……”

可见,选对合适盖碗对于泡茶的重要性。

学茶先学器,盖碗是第一道门槛。

很多人学茶多年不得要领,根源就是这步出了问题,

今天,就从容量、器型和材质,教茶友们如何选到合适盖碗。

《2》

标准一:容量适中,选撇不选直。

选盖碗,先定容量,再看碗口——这是新手入门的首要准则。

很多人误以为“容量越大越实用”,实则不然。

200ml以上的大容量盖碗,对小手掌或力量不足的新手极其不友好。

装满水后重心上移,单手提握时手腕发颤。

稍不留神就会打翻,最后一地狼藉。

而迷你盖碗容错率又太低,投茶量稍多,出汤慢一秒。

都会导致茶叶过度萃取,茶汤苦涩难咽。

经过无数茶友实测,110ml是入门级盖碗的“黄金容量”。

这个容量,恰好适配“5g干茶配100ml沸水”的通用比例。

无论是独处小酌,还是和三两好友浅酌,都能恰到好处。

比容量更重要的,是“选撇不选直”的碗口设计。

大撇口盖碗的边缘向外舒展,如同撑开的伞沿。

一来,能给秋冬常见的寿眉等紧实条索足够的舒展空间。

让茶叶充分浸润,释放香气。

二来,能巧妙隔离内壁沸水。

拇指与中指扣住碗沿时,接触的是散热快的外沿,有效避免烫伤。

反观直口盖碗或玲珑盖碗:直口碗沿垂直,手指贴合面小。

抓握时既不稳定又易触碰到内壁热水。

玲珑盖碗合盖过紧,调整开口时费劲。

出汤时容易分叉洒漏,新手操作起来格外吃力。

因此,好的入门盖碗,要懂得新手的难处。

110ml大撇口盖碗,既满足了精准控茶的需求,又降低了操作难度。

让新手能够快速找到泡茶的节奏感,感受泡茶的乐趣。

《3》

标准二:碗身矮的“倒钟型”盖碗。

盖碗的高矮,直接决定了茶汤的“最终风味”。

不少新手被马蹄型、高挑型盖碗的雅致颜值吸引。

却不知这类盖碗是“中看不中用”的典型。

碗身过高会大幅延长出汤路径,新手手腕需要倾斜更大角度才能倒出茶汤。

不仅操作费劲,还会让茶汤在碗内停留过久。

导致茶叶过度析出茶多酚与咖啡因,泡出的茶必然苦涩厚重。

尤其秋冬泡普洱熟茶、武夷岩茶等需要快速出汤的茶类。

高挑盖碗的“慢出汤”会让茶香白白散失,留下满口涩味。

真正适合新手的,是碗身较矮的“倒钟型”盖碗。

这类盖碗碗腹圆润饱满、碗身低矮沉稳。

重心集中在底部,放在茶桌上稳如磐石,即便不小心碰到桌沿也不易倾倒。

更核心的优势在于出汤效率:矮身设计缩短了茶汤流出的路径。

倒茶时能做到“快、准、净”,短短3秒就能将茶汤沥尽。

从根源上避免碗底残留茶水继续闷泡茶叶。

曾做过一组对比实验:用同款秋茶,分别用矮身盖碗与高挑盖碗冲泡。

矮身盖碗泡出的茶汤清甜爽口,花香与果香层次分明。

而高挑盖碗泡出的茶汤则涩味明显,香气也淡了大半。

这就是“出汤速度”对口感的直接影响。

此外,矮身盖碗的碗底较宽,与茶盘接触面积大。

秋冬季节倒完沸水后,不会因局部过热导致滑动。

碗身高度适中,无论站着泡还是坐着泡,手腕都能自然发力。

这样下来,长时间泡茶也不会酸胀。

茶道讲究“顺势而为”,矮身盖碗正是顺应了新手的操作习惯。

让泡茶变得轻松自在、游刃有余。

《4》

标准三:厚薄适中的白瓷盖碗。

新手选盖碗,一定要选厚薄适中的白瓷盖碗。

瓷质过薄的盖碗,虽颜值高、散热快,却脆弱如纸。

秋冬季节温差大,刚倒完沸水就放在冰凉的茶盘上,极易因热胀冷缩破裂。

而且这类盖碗工艺复杂、价格偏高。

新手使用时难免战战兢兢,反而失去了喝茶的松弛感。

而壁厚过厚的厚胎盖碗,同样不适合新手,它的弊端显而易见。

一是自重过大,装满水后重量翻倍,提握时手腕负担极重。

出汤时动作僵硬,影响茶水流动的顺畅度。

二是隔热效果差,厚壁会牢牢锁住热量。

不仅碗沿烫手,甚至整个碗身都会发烫。

所以入门首选薄厚适中的薄胎盖碗,既能快速散热、避免烫手。

又有足够的强度,日常使用中轻微磕碰也不易破损。

白瓷材质表面光滑、无孔隙。

不吸香不吸味,能最大程度还原茶叶的本真风味。

透过洁白的碗壁,新手还能清晰观察茶汤的色泽变化。

浅黄透亮是白茶的清甜,橙红醇厚是普洱的温润。

以此判断出汤时机,在一次次实践中积累经验。

这样的盖碗,才是新手真正需要的“入门伙伴”。

不娇气、好用、不抢味,默默助力新手成长。

《5》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

一只合适的盖碗,能让茶叶的风味发挥到极致。

更能让新手在一冲一泡间,感受茶道的从容与乐趣。

秋冬时节,窗外寒风萧瑟,室内茶香袅袅。

用110ml大撇口、矮身、厚薄适中的白瓷盖碗,泡上一壶心仪的茶。

看叶片在水中舒展,闻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便是最简单的幸福。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